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

2016-11-11

【摘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规律及临床治疗及并发症。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

1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26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均经Olympus GIFXQ 20纤维胃镜确诊,其中男201例,女64例,年龄12~85岁,病程5天~10年。临床表现为季节性、节律性、饥饿性疼痛和反酸者147例(55.5%);无规律性疼痛、腹胀、嗳气者77例;有黑便者29例(10.9%),其中伴呕血者77例;不同程度贫血者26例(9.8%);呕吐宿食者3例(1.1%);无症状者39例(14.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情况:2008~2010年每年的总检出数分别为64例(24.15%)、66例(24.91%)、74例(27.92%)、61例(23.02%)。

胃镜下表现:26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灶为前壁133例(50.2%)、后壁23例(8.7%)、大弯侧54例(20.4%)、小弯侧43例(16.2%)、对吻溃疡12例(4.5%)。溃疡A1期27例(10.2%)、A2期22例(8.3%)、H1期27例(10.2%)、H2期24例(9.1%)、S1期15例(5.7%)、S2期18例(6.8%)。患者伴胃出血4例、胃黏膜苍白12例、复合性溃疡6例、胃潴留伴幽门梗阻7例、胃癌3例、食管癌6例。溃疡大小为0.3~1.5cm。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6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取胃窦组织作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阳性者244例(占92.19%)。

2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的逐渐研究完善,制酸药物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等内科规范化治疗,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率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3.14,本组资料与国内报道相符。男女发病率在15~35岁,差异显著,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及其对黏膜的保护作用与男性吸烟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有关。

发病的季节性:本组资料表明该病每年检出率在逐步提高,提示该病在逐年升高,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同时显示该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和冬春之交,特别是激端天气下,夏秋季节减少。

胃镜下表现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镜下球部活动期溃疡占多数,为170例(64.2%),其前壁溃疡131例(49.4%)是其发生率最高的部位,胃镜检查也最易观察,而大弯侧、后壁的溃疡特别在胃窦蠕动快时易忽略。因此,检查时要注意此部位的观察,防止漏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2.5%,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并发症:常见的出血、穿孔和梗阻。本资料显示胃黏膜苍白在并发症中仍占首位。由于内镜下止血技术的开展,质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素的应用,全部病例均经内科治疗后成功止血。极少的溃疡可发生穿孔,本资料溃疡发生穿孔的几率很少,甚至为0,本资料未见有穿孔病例。呕吐宿食伴幽门梗阻3例,多为溃疡充血水肿,经内科治疗后全部好转。为防止复发和并发症,应注意消除各种以溃疡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吸烟、胃高分泌、长期病史和既往并发症等。 本资料提示,胃镜检查时发现球部溃疡后,还应仔细检查胃、食管等部位,必要时活检和随访,以防漏诊。

参考文献

[1]林庚金 实用内科学 消化性溃疡。作者简介杨朝敏,男(1981.12.03-),籍贯:江西安义,2004年毕业江西医学院,现工作单位科室:安义县人民医院内一科,职务/职称:住院医生 研究方向:消化、呼吸。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