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民营企业应该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呢?下面小编分享了民营企业如何学习科学发展观,供你参考。
民营企业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民营企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机遇寓于挑战之中。民营企业要认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今后,民营企业要以开展好这项活动为契机,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动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切实掌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本领。民营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
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认识是一切行动的先导,认识程度决定发展的思路。面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理顺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思想和观念,破除“大而全”的观点,应树立不求全、不求多,而求佳、求特的观念,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要用全局思维的观念来审视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全局中选定发展的坐标系。
民营企业要努力克服四个误区
一是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误区;
二是克服“多多益善”的资源误区,确定自己的产业主业,实现自主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
三是克服“贪大求洋”的规模误区,克服“多、小、散、乱、低”的通病,提高档次;
四是克服保守和激进的经验误区,不能一哄而起、盲目跟风、简单模仿,对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
第二是加强技术创新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发生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各个国家都在加紧确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其重点就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指标的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的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的技术,其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可能积压越多,亏损越严重。
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政府推动和促进的方式,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交流活动。针对行业特点,提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是抓好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的培育和成果转化项目,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真正促进其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加大企业创新投入。企业要创新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有了研发的投入才会有新产品的问世,由于新产品是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出来的,从而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了企业效益,进而使在研发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使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作用,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因此,当前我国广大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总之,适者生存,企业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第三是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进行战略思维,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管理是生产力的软要素,最高的管理是文化,更高的管理在文化。民营企业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成本管理,以管理创新引导技术创新,以企业文化支撑技术优势。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企业文化要有员工认同基础,内容要体现企业个性。任何企业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管理企业为市场提供产品,人才是管理企业能够提供优质产品的关键。所以,加快人才的培训是管理企业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为此,一方面应引进一些具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应通过培训、定期考核、评比等手段,提高管理企业自身员工的素质。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管理手段的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也会随之相应提高,企业的效益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是家族经营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发达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纯粹的家族企业只是在一些行业、一定的范围内有着有限的生存与成长空间,不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主角。当市场变革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完全由家族成员掌控的封闭式家族管理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由于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中。另外,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因此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经营方式,使企业能留住人,使企业能更好更快持续发展。
第四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做大后,直接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上交的利税,还有就是通过增加雇员间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间接就是通过产业链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等。这些是企业自觉不自觉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各界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它需要有雇员、供应商、销售商、合作伙伴、需要有政府的支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离开了哪一块,它都无法顺利发展壮大。这些与企业相联系的群体就是社会,也就是说企业发展的资源是社会给予的,当然企业必须有相应的回报,如支付工资、货款、对外宣传公关、市场策划等,同时,企业为树立自己的品牌,还可能会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企业从社会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支付相应的回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这样的往复循环,企业就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从而发展壮大,因为企业的付出总会小于它所得的回报,否则的话,企业就会倒闭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需要,也同样是政府方面的需要,政府希望本地企业兴旺,帮助政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分担政府的负担与压力,也为了创地方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政府官员的政绩,最终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