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17-03-14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道理。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就是农村公路,它是连接广大乡村的重要枢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出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公路建设也一直是“三农”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从“十一五”到至今,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但是农村公路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体系落后,致使农村公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公路养护的意义

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路处于良好使用状态,防止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2农村公路养护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应该根据农村公路的自身特点进行,因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与一般公路的养护工作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养护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量大面广;②区域间差异大;③简易与精细管理养护并重;④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责任主体模糊分级管理难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不足,正常养护无法维持;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养护机械不足,养护技术含量低。

3公路养护对策

3.1初期养护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初期养护:摊铺、压实后,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开放交通,处理好纵横缝的施工接缝。乳化沥青路面:封闭交通2-6h,未破乳时,严禁一切车辆通过,开放交通初期,限速20 km,不得制动、调头。

3.2日常养护

加强巡查,保持路面清洁,排水设施的养护:春融期时检查,疏通、修补,除雪防滑:除雪、融雪、洒防滑料,路肩养护:保持横坡,平整坚实、适度,结合GBM工程,对路肩及边缘带加强养护(GBM工程:GBM工程是实施现有中国特色的公路(G)标准化(B)、美化(M)的简称。特点是将建筑工程学与心理学融汇于自然景观之中,将人、车、路三者与大自然紧密结合,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和美化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和科学管理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自身的线型美、造型美、路面清洁、交通流畅等特点,是一项集建筑工程学、交通工程学、建筑艺术学、公路美学、园艺学、管理学及交通心理学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3.3边坡养护

坡面平顺、坚实无冲沟,植被防护,或工程防护,如种草、铺草皮、栽种灌木、投放石笼、干砌、浆砌片石护坡等合理的防治措施。

3.4季节性养护

春季:翻浆、网裂—坑槽、油包、波浪。夏季:新铺的高温时—泛油,基层含水量大或质量较差的路段—车辙,沥青用量过多,矿料过细或沥青粘度差的沥青—拥包、波浪、发软等。秋季:雨水多—啃边、裂缝、坑槽网裂。冬季:低温纵横向裂缝,积雪防滑。

4公路养护中常见病害的维修

4.1裂缝

沥青路面在温度、日光等自然因素及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发生老化和疲劳使沥青路面产生各种裂缝。

处置:洒沥青一撒石屑(2~5mm)—轻碾;贯入热沥青;网裂—面层不好,可稀浆封层,—或大中修。

4.2拥包

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抗剪强变不足或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下层路面的层间结合不好,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产生层间剪切力,当该力大于其层间结合力时局部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错动与推移而形成拥包。

处置:单纯的沥青油包铲除;面层细料集中或沥青用量过多,基层稳定,除去拥包重做面层;基层含水量大或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应重新做基层、面层。

4.3沉陷

路面、路基有竖向变形,路面下凹深度3 cm以上。

处置: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少量裂缝,可撒粘层油,填补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按坑槽处治;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的,重做路基或基层;桥头跳车:台背回填不密实的,重新处理台背,死角夯实,软基可换填沙砾、碎石土等,也可以采用注浆处理。

4.4车辙

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不当(如集料、级配偏细、沥青标号偏大、用油量较大),在高温度季节行车(特别是重车)的反复作用下由于垂直塑性变形的长期累积在行车道部位形成一道纵向的凹槽称为车辙。

处置:路面车辙稳定,横向推移,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波谷部分刷粘层油,作面层;基层结构强度不足的,使基层局部下沉,应先处治基层。

4.5坑槽

一般在路面上裂缝密集的区城或空隙率较大的局部范围内,由于水的侵入,公路路面发生严重的水损害,使沥青从集料上剥落下来,混合料发生松散,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逐渐形成坑槽。

处置:基层完好,面层坏了:画出轮廓线: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开凿到稳定的深度,清除干净,刷粘层油,填入沥青混合料,整平碾压,略高于原面层,高度较大,应当进行分层摊铺压实。气温较低时,较小的坑槽,可采用冷补料直接修补。

4.6冻胀和翻浆

冻胀:路基下部的水分向上积聚并冻结成冰引起路面结构膨胀,造成路表拱起开裂;翻浆:因路基湿软,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

处置:属于大中修工程,需要进行挖除、换填、加固排水、晾晒等处理后再重做基面层。

麻面与松散:细小嵌缝料散失,出现粗麻表面,当细集料散失过多时,出现路面磨损、路表粗麻或微坑剥落等。

5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体制的改革措施

5.1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就需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因此,这先必须做好养护前的施工工作,如果施工过程中的市场准入、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没有做好,其公路的养护就很难达到预计的标准。其次是要不断优化设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公路使用的特点和农村发展速度及车辆类型因地制宜,如果设计不合理,其公路的养护也很难顺利进行公路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就是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建立“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

5.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公路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5.3养护专业化

专业化养护模式可实现利用市场机制来保证政府公路管理机构获得较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有效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使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5.4分级管理养护

分级管理模式由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的养护管理,落实了责任,实现了村道村管,乡道乡管,有利于落实养护责任和计划,督促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发动群众建设、养护、管理农村保证公路通行能力。

6.结语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养护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的,公路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公路养护工作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养护管理的方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得公路养护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实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