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永远的家》感悟心得
这本《我永远的家》作为渡边淳一的临终遗作,自我坦露分析自己与女性的不解之缘,他的恋爱史也在书里娓娓道来。这是读《我永远的家》的感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读《我永远的家》感悟心得一:
在我印象中,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和《复乐园》都极具了细腻的情感元素,他的笔触就如同他老师的点评一样,“虽然也有对大自然的真切写实,但还可以看到深入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特色。”
他确实是个极具感性色彩的人,就像他年幼时卜算出来,说他命犯桃花一样。渡边淳一一生中发表了130多部作品,从人伦到孝悌,甚至是社会关系等等问题,他都能融入进去,他把“爱和性”捆绑到一起。
这本《我永远的家》作为渡边淳一的临终遗作,自我坦露分析自己与女性的不解之缘,他的恋爱史也在书里娓娓道来。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佩服他的外婆,能在失去丈夫的同时,撑起这个岌岌可危的烂摊子,在鼎盛时期,毅然决定关了杂货铺。他的母亲能成为老师,很大一部分是外婆的主见与教导,她说不论金钱,只有接受教育得到的学养才能永远为孩子所有而不会流失吧。
他是个敏感的作者,所以他才会在班主任的裙摆下感受到青春的萌发。
不知道为何,如果没有看过历史剧就不会去对号入座,这些真实的故事或许轻描淡写,但却阅历了千千万万的人,从艺妓的裆下景色,再到朝鲜矿工,再度联想到《安妮和花子》甚至是《多谢款待》,他们都有经历过战乱,经历过红色的地图,外婆去世和一个个阵亡的消息。
一个爱自己国家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信仰,当然,即便中日关系紧张,我依然相信渡边淳一的理性心态,他对日本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判,他是伟大的作家,他是细致赋予历史责任感的日本文学家。
我在看《花子与安妮》中,也记得女主在枕边放着防空帽和衣服,这和文中的回忆,几乎都是接近的,我们不用身处那个年代,依旧可以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危险和贫瘠。
从饭盒到情窦初开,他看着墙上的涂鸦,渐渐对这些产生好奇,我很喜欢他的短歌,像“百思不解人间事,急来唤母亲”。看去很简单,却富有深意。
他和加清纯子羞涩的初恋,到她失踪去世,他跨度到大学却忍让回忆着自己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阿澄小姐给渡边淳一带来了感观上的初体验,所以他的文字里,多了生活。
我个人对这本书,好感度三颗星,但论喜欢作者的作品五颗星,我折中给它四颗星,因为排版松散,内容并不如作品来得丰富,或许,这就是一种简单,一种无法再归来的回忆。
读《我永远的家》感悟心得二:
《我永远的家》由青岛出版社引进并出版。这部12万字的自传,被誉为“打开通向渡边淳一文学世界的大门”。渡边淳一在书中用“小清新”的笔调,回忆了从出生到大学时代的青葱岁月。其与天才少女画家加清纯子的青涩初恋,成为他一生难忘的记忆。后来他以加清纯子为原型,创作了小说《魂断阿寒》。
作为一个文学大师对人生起点的回忆,从《我永远的家》中可以寻找到渡边文学创作的起点。自幼对文字充满热情,喜欢诗歌,创作才华更是在初中时就得以展露,大师不愧为大师……
本作品通过作者少年时代的朦胧记忆和感伤的青春经历,展现出当时的社会世相以及周遭环境对予少年心理形成的不良影响。战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加害者的罪责需要澄清和追究,战败前后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窘境,使作者的心灵遭受到强烈的震撼与冲击,令其严肃地审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歧视的罪恶……
《我永远的家》内容推荐
渡边淳一最后一本自传体小说,袒露自己从出生到大学的青少年历程。
他百岁之日时就被算命先生断言“命犯桃花”,从此开始与女性的不解情缘;
他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看清严酷的社会现实及种族歧视的人间罪恶;
他自幼对文字充满热情,并有幸得到最初的文学启蒙,为日后弃医从文埋下伏笔;
他在青春萌动期“性觉醒”,经由两个女孩分别完成精神与肉体的“成人礼”……
《我永远的家》作者简介
作者:渡边淳一(1933-2014)日本著名文学大师、国民作家。1933年出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一度曾任骨科医生,后弃医从文,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以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以《遥远的落日》获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日本政府“紫绶褒章奖”。2014月4月30日,渡边淳一因癌症逝世,享年80岁。
一生共发表130多部作品,代表作为《失乐园》。其中描写的不伦性爱,引发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其他代表作包括将现代情爱观融入日本古典美的《化妆》,“爱与性”的主题的《红城堡》,临终遗作、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我永远的家》等。
作为网友评选出的排名第一的日本对华友好人士,渡边淳一对日本政府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判,显示了一位伟大文学家对历史应有的自觉与责任感。
译者:侯为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曾在日本福井大学、长冈大学等进修与教学。研究方向为日本学、翻译学。译有《川端康成十卷集》(合译)、松本清张推理小说、德田秋声私小说、《英雄书》(宫部美雪)、《太宰治作品集》(合译)、《留下静的鸟儿》《行到船停处》(片山恭一)等。
以忠实于原作为翻译准则,译风科学严谨,赞同“案本而传,依实出华”的翻译观,追求“信达雅”的翻译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