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分析
摘要:室内抑菌、毒力测定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玉米(Zea mays L.)顶腐病菌(Fusarium subglutinans)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玉米顶腐病菌对化学杀菌剂表现敏感,但是敏感程度不同。筛选出10%环唑醇、10%丙环唑、12.5%腈菌唑、50%退菌特等对玉米顶腐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可作为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关键词:杀菌剂;玉米(Zea mays L.);顶腐病菌(Fusarium subglutinans);抑菌效果
玉米(Zea mays L.)顶腐病是世界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也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制约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玉米顶腐病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被发现,是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严重发生,许多地块因此病造成毁种。近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2006年在辽宁、吉林等地突发流行,重病田块发病率高达50%。生产上对玉米顶腐病的防治研究报道甚少。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在种植特用玉米及玉米制种田该病发生较严重时采用化学防治也有一定作用。为此,我们选用目前生产上较常使用的农药进行药剂对菌丝扩展抑制作用试验,以期筛选出对该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供生产上防病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供试菌株玉米顶腐病致病菌亚黏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是从辽宁省黑山县采集的玉米顶腐病病株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培养获得的,经纯化培养后冷藏备用。
1.1.2 杀菌剂 供试的16种杀菌剂名称、应用浓度及来源见表1。
1.2 方法
杀菌剂抑菌效果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供试药剂分别用无菌水稀释成所需浓度药液,将PDA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其冷却至45 ℃左右时,取1 mL药液加入到9 mL PDA培养基中,制成含不同药剂的培养基,充分摇匀后迅速倒入灭菌的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以加入等体积无菌水的无药剂的PDA平板为对照。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切取直径7 mm的菌碟块,菌丝面朝下置于含药PDA平板中央,每皿1块,每处理3次重复,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不同药剂处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析比较不同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
菌丝生长抑制率=
■×100%
不同药剂的毒力曲线测定:从上述的16种杀菌剂中初步筛选出对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剂进行抑菌测定。每种药剂设5个浓度,用无菌水将药剂配成10倍于试验浓度的系列浓度梯度药液。取1 mL药液与9 mL PDA培养基混合获得系列浓度的含药培养基,从菌落边缘截取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置于含药平板中央,每皿1块,每种药剂每个浓度设置3次重复,以加入等体积无菌水的无药剂的PDA平板为对照。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浓度含药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计算出每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
具体方法:将抑制率转化为抑制率机率值,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抑制率机率值为纵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Y=bX+a,把Y=5(抑制率为50%的机率值)代入各毒力方程求出X,再转换成有效中浓度(EC50),最后以EC50值来衡量杀菌剂对病菌菌丝毒力的大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玉米顶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2)表明,不同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16种药剂中,以10%环唑醇、10%丙环唑、12.5%腈菌唑、50%退菌特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其次是75%百菌清,抑菌率达88.9%;50%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差,仅有8.3%。
2.2 不同药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EC50值比较
各单剂毒力回归方程、斜率、EC50和相关系数结果见表3。各供试药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EC50之间存在差异,即表明各药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毒力存在一定差异。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毒力最强,EC50最小,仅为1.51 μg/mL;腈菌唑、丙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1.86、2.59 μg/mL。说明这2种药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毒力较强,抑菌效果较好;退菌特的EC50值为11.49 μg/mL,说明该药剂对野生型病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毒力相对较弱。
2.3 玉米顶腐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比较
将试验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得出每种药剂的回归方程和斜率(表3)。回归方程的斜率与杀菌剂对病菌的敏感性成正相关,斜率越大,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提高的越快。在供试的4种药剂中,退菌特的斜率最大,其值为0.982 6,说明病菌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依次为丙环唑、腈菌唑,斜率值分别为0.727 9、0.670 3,说明病菌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较高;环唑醇的斜率值为0.627 5,是供试药剂中斜率最小的,说明玉米顶腐病病菌对这种药剂的敏感性较低。
室内毒力测定中药剂的EC50值越小、斜率越大,说明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综合考虑供试药剂的EC50值和斜率,结果表明对玉米顶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药剂为丙环唑和环唑醇,可作为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3 小结
对16种供试药剂的室内抑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以10%环唑醇、10%丙环唑、12.5%腈菌唑、50%退菌特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顶腐病菌对化学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综合考虑供试药剂的EC50值和斜率,对玉米顶腐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为10%环唑醇、10%丙环唑、12.5%腈菌唑、50%退菌特,可作为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参考文献:
[1] 姜 钰,徐秀德,董怀玉,等,辽宁省玉米顶腐病发病情况及防治建议[J].杂粮作物,2003,23(1):45-46.
[2] 宋淑云,晋齐鸣,孙秀华.玉米苗期病害概述[J].吉林农业科学,1997(4):53-57.
[3] 董怀玉,张明会.徐秀德,等.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J].农业科技通讯,2010(3):42-44.
[4] 高秀娟.王庆成.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化农业,2008(7):5.
[5] 徐秀德,董怀玉,赵 琦,等.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J].植物病理学报,2001(2):130-134.
[6] 李 彦,安文江,刘世杰.玉米顶腐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