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反思范文

2017-06-12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呈现出这样几方面的特征: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安塞腰鼓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安塞腰鼓反思范文篇1

这篇文章喷涌四射的激情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学生很容易发现排比的运用在文中比比皆是,这种增强语势的修辞最适合激情的抒发。经过讨论,大家又发现本文句式上很特别,多用短句。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找到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一句话:“中华民国十五年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让学生体会,长句适合表达深沉、压抑的情感,短句则因语句铿锵,简洁有力而使文章结构紧凑,便于抒发奔腾昂扬的情绪。

中国的民间艺术可谓百花齐开,各放异彩,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得益彰:京剧的正统威严确实有国都庄重大气的风采、评弹的柔媚娇羞恰配大上海的精致繁华、豫剧的豪迈淳朴不正是河南虎踞中原的再现吗?而西北高原的安塞腰鼓所敲响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乐章,更是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的强音啊。

安塞腰鼓反思范文篇2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的风情。”当我们的目光掠过繁华而又精致的大都市,也许会为那里的珠光宝器、灯红绿酒所陶醉。然而,当你在漫天黄尘中看到一场鼓乐喧天的盛宴,那激情四射的震撼力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那种种的浮华和娇柔,就会遁形得无影无踪,只有“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所以,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希望学生能从陕北高原的“歌手”刘成章的吟诵中着重体会“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

在两课时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让老师感到震撼的“灵感火花”比比皆是,随处可以采撷,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采用了自读、自疑、教学相长的思路进行“非预设性” 教学的方式。因为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人格完全平等,老师时刻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意识到老师仅仅是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已;而教学活动又是在师生、生生之间从语言到知识结构到思想、心灵世界的对话中展开,所以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在完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世界完全敞开,思维的火花闪现得更加灿烂;同时授课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虽然有些教学意外里超出教学设计,但真知灼见也往往在其中闪光。

安塞腰鼓反思范文篇3

过程的设计,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1、创设情景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2、尊重个性朗读。《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对一篇课文学生认识的角度和欣赏的特点不同,可能对文章各个部分的认识也不同,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异。教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读方式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当成是衡量学生朗读是否有感情的唯一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千万不能强求一致。3 、着眼情感朗读.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前两项易指导,而“ 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则难度较大。怎样读算“有感情”地读,我以为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批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的读。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这节空讲课上,我以“读”为线索,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读”服务,“ 读”就是为理解“搏击命运”的中心而服务。整节课我从三个角度入手:静态电教手段——动态电教手段——教师自身的激情,讲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