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的文章_励志人生的经典文章

2017-05-16

相关话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需要一些励志的时候,这时不妨找一些励志一生的文章来看看,那么励志一生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一生的文章:凡事不要自我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习惯了,不再跳上新的高度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来。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励志一生的文章:面对拒绝要多动脑筋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唯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美元双手递给人事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人事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人事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那一美元……”

没等人事经理说完,女孩微笑着解释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一美元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就这样,女孩用一美元敲开了机遇大门。

细想起来,其实道理很清楚:一开始便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员工不可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们可以接受失误,却不能接受员工自满不前。女孩自掏电话费,说明了思维的灵活性,她巧妙地展示了自己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这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一美元折射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质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在求职的时候,与其为自己的资历所遗憾,不如多动脑筋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引起招聘者的兴趣。

励志一生的文章:别把目标当目的

我们每天都在制定着目标,人生长期目标,也就是终极目标,还在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这些目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知道该干些什么,使人生得以充实。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有目标呢?生活随遇而安不是更好、更自然吗?

生活的最终点,或叫最高的境界确实是一切顺应自然,乐于其中。

但达到这个最终点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个载体。我们可以把工作理解为载体。通过工作使我们得以展现自身最大的才华,同时服务于大众。

怎么才能让自身的才华得以最大的发挥呢?我们又何以得知大众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呢?

凭着对生活美好的想象,我们构画出一副最美的蓝图,在那副蓝图中就是我们的理想国。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革新,这副蓝图还会被不断地润色,不断地美化。于是这理想国永远是一种希望,想象中可以达到却永远值得追求的希望。

为了向终极目标靠近,我们制定了中期和短期目标,让想象得以实施,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享受生活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一切创造皆为使大众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当然创造本身对创造者来说就是最大的享受。

为了创造并享受到人类最大的文明,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目标。目标显然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市场经济中,收入是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并享受到更多的文明。因为收入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为了使自身价值得以最大的体现,我们制定了每年的收入目标,在这个递增的目标指引和激励下,我们更投入地工作,潜能得以开发,创造力得以培养,在创造中享受到工作本有的乐趣。但如果把目标当目的,把收入当成追求的中心,那么压力就来了,整天盯着收入,人的创造力会下降,就无法享受到工作本身的乐趣。如果目标达到了,也就是收入达到预期的结果时,人会变得欣喜若狂,但这份快乐可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我们又会制定更高的收入目标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于是新的压力又产生了。如果目标不能完成,收入比当初制定的目标少时,我们就会变得失落无比,心中的挫败感顿生,容易否定自己,或感叹命运不公,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学习考试中,分数是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并运用知识,从而创造生活,享受人生。因为分数是目前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让自己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学生们制定了分数增长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和激励下,学生们有了行动的方向,集中了注意力,充分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发现越来越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便如果把目标当目的,把分数当成学习的中心,学习的压力就来了,学生们整天担心吊胆,担心考不好,害怕失败,很难享受到学习本有的乐趣,于是学习就成为一门苦差事。分数高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分数低了就容易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用。

竞技项目中,如体育比赛,奥运会,金牌是目标,不是目的。目的为了增强体质,挑战自身极限,给人们带来最好的精神力量。因为金牌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最高标准,有了第一名这个标准,运动员就有了努力奋斗的方向,受到了最大的激励,向第一名看齐,冲刺,就能不断地战胜自己,在这个潜能开发的过程中,享受到运动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身心的愉悦感。但如果把目标当成目的,把金牌当成参赛的中心,运动员的压力可想而知,拿到金牌就拥有了荣耀,拿不到金牌就无法面对国人,得失心太重不仅影响了运动员最好的发挥,也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运动本身所拥有的乐趣。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得到金牌后兴奋激动的神情,也看到了一幕幕失去金牌后凄苦的面容。得到金牌后兴奋激动甚至流泪是可以理解接受的,这是对自己多年来付出的一种回想和肯定,也是享受人生的一种表现。失去金牌的失落让人心痛不已,其实他们应该高兴,至少能够平静面对,因为他们已经达到挑战自身的目的了,也给众人带来了生命的力量,在运动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生命的意义因此而精彩。

目标是一种工具,手段,不是目的。

当认识到这一点时,生命之花得以绽放,我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自发的创造性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人类更多的文明得以创造,于是我们学会了享受生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