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蒋家王朝的覆灭教案设计
蒋家王朝的覆灭这件事历史事件讲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事情呢?下面是有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二历史蒋家王朝的覆灭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二历史蒋家王朝的覆灭教案设计
1.导入的过程
在解放战争之初,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截取电影片段、动画或图片)可是三年不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总统府上空,蒋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轰然落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动画),这一切都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蒋家王朝是怎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打击下土崩瓦解的,学习了这一课,你将会有所了解。
2.新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挺进大别山——揭开进攻序幕
解放战争第一年敌人处于进攻状态,我方则处于防御状态,战场在解放区,我方的物力、财力消耗很大。经过一年作战,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脑显示总兵力、机动兵力、士气、后方对比)形势的发展对我方更为有利,因此中央军委根据战局的变化,及时作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电脑显示战争形势图)我军战略反攻的目标应该确定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简要评价学生回答并分析:(结合地图)其一,从敌兵力部署上来看,蒋介石的军队集中在陕甘宁、山东搞“重点进攻”,中间力量薄弱;其二,从大别山所处位置来看,占据了大别山就可东威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其三,这里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民解放军已在这里立足生根。
(电脑显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发动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根据地,像一把利剑插入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为了配合刘邓大军的进攻,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在山西南部强渡黄河,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八个纵队向鲁西南挺进,进一步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巧布“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开展了大规模的进攻。与此同时,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进入反攻。
在反攻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董存瑞就是其中一个。(学生小学学过,讲述董存瑞的故事,激发对英雄的敬爱之情。)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电脑显示力量对比:兵力、士气、后方)情况表明,敌我双方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地抓住这个战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2月,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大决战。
二、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学生看电脑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为什么要首战东北?(学生讨论)教师简要分析;辽沈战役什么时间发动,由谁指挥?仔细观察地图,看锦州位于东北的什么位置?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为何要先攻占锦州?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什么重要意义?以多媒体演示或讲故事的形式由“辽沈战役组”的学生来自主解答这些问题。
2.大军合力战淮海
(电脑显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对于淮海战役的战况,先给学生五分钟阅读教材,并找出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地名,让“淮海战役组”的学生来讲述战况。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看“支前民工小车队”等图)人民群众以“倾家荡产支援前线”作为口号,功不可没;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3.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引导学生看地图,找到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让“平津战役组”的学生介绍战役进行经过,突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特点。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短短的四个月里,灰飞烟灭。国民党主要力量基本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走投无路,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的声明。蒋介石是否真正想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呢?这实际上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和平阴谋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学生朗读命令)
蒋家王朝的覆灭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战略进攻时期,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挺进中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1948年9月开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大战役以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教学思路
本课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主线,内容丰富精彩,故事性强。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图示法、讲述法等。教师可指导部分学生在本课内容中选其一,自主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以故事会或多媒体展示的形式相互交流,深刻体会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密切结合地图理解书本知识,培养“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把战争由解放区推进到国统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三大战役。这三次大的军事行动是整个解放战争的核心内容,对解放战争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主力,使长江以北基本解放,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难点分析
中央军委根据战争态势发展做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决策的条件是什么?进攻目标为什么确定在中原?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这些是教学难点 。
(1)做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决策的条件,是当时战争的态势、力量对比、士气后方等多方面因素,课文没有明确指出,需引导学生分析;进攻的方向为什么选择在中原?需分析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应充分利用地图加深对这一事件的了解。
(2)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对于行军打仗所采取的战略战术难以理解,应补充相应的军事常识。
重点突破方案
(1)对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在引导学生归纳战略反攻的条件和必要性;为什么目标确定在中原?以此突出这一战略决策的英明。(2)对于三大战役,主要抓住每个战役的特点,结合地图,分析战略意图,强调其战果。(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来加深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1)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应引导学生分析做出战略进攻决策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都有哪些?为什么要把战略进攻的目标选定在中原地区?战略进攻的结果如何?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并充分利用地图加深对这一事件的了解。(2)对于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结合地图,深刻体会决策者的意图,紧紧抓住其特点,如关门打“狗”;“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瓮中捉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生动形象的比喻有助于理解复杂艰深的战术。
课堂导入
方法一:在解放战争之初,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截取电影片段、动画或图片)可是三年不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总统府上空,蒋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轰然落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切都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蒋家王朝是怎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打击下土崩瓦解的,学习了这一课,你将会有所了解。
方法二:(打出图片)西柏坡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同中国无数的山村一样,平凡普通;它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后把这里作为临时驻地,挺进中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命令都是从这里酝酿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蒋介石眼花缭乱的奇迹,你知道这一切都是怎样发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