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仓颉典故
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大家知道白水仓颉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水仓颉典故,欢迎欣赏
白水仓颉典故
仓颉的故乡,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北塬乡阳武村。上古时期这儿曾是黄帝族的一个部落,时称“阳武国”。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洛河水穿山过岭,滚滚东流……
仓颉的父亲复姓侯冈,名洛山,是这阳武国中一个地道的农牧山民。母亲黄娘,是古洛邑(今洛川县)黄龙山老黄龙的女儿。传说她是女娲补天后在洛河洗澡时不小心掉进洛水里的女儿转世再生。洛山和黄娘天作地合成婚之后,夫妻俩恩恩爱爱欢度日月。
一天,洛山放羊归来,带回来一颗从山林中捡来的硕大五彩鸟蛋,对黄娘说:“听人说这种凤凰彩蛋是大补之物,我带回来给你补补身子,好给咱要个胖小子。”黄娘听了不由得脸一阵阵地泛红。后来的事说来也巧,黄娘自吃了这颗彩蛋不久便真的怀孕了。
黄娘怀孕后,一天天肚子鼓了起来,夫妻俩高兴得一天天盼望着。谁知就这样,今日盼,明日盼,盼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过去了,黄娘还没生,眼巴巴盼到了龙岁龙月凤日马时,即古历的三月二十八日午时三刻,黄娘春困午休,做了一梦。她梦见雷鸣电闪,大雨瓢泼而降,山洪爆发,汹涌而来,大水滔滔席卷了洛山与羊群。她在汪洋大海中拼命追赶洛山。正在这时,一条大蟒蛇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洛山抱着一个孩子骑在蟒背上,大叫一声:“快接住孩子,不要管我!” 说着,把孩子从空中向她抛了下来。她急忙纵身一跳,把孩子搂抱在怀中,哎呀一声,扑咚倒在了水中,再也不醒人事了。她浑身无力,恍恍惚惚,嘴里还不住地喊着“接儿、接儿”,当她苏醒过来,孩子已经出生了。
仓颉生来头大额阔,四目有神,三日能言,五日会行。在屋中跑来跑去,小手指点着掌心,不住地口中念念有词。洛山见此异人怪胎,心中十分不快,终日郁郁寡欢,忧愁成疾,不久离世而去。黄娘看着孩子的异人奇相,虽说心里也有不少狐疑,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心里还是非常高兴。一天有个远道来看望孩子的老妪,问过了黄娘生孩子的日子和经过,对黄娘说:“这是吉人天相,好得不得了!”顺手抱起孩子,端详着赞不绝不口:“这娃不是凡胎俗子呀!得给孩子叫个好名。”黄娘说:"那就托你老的口福,把孩子叫个'颉儿'吧。”于是,侯岗颉的名字就是这样从“接儿”、“吉儿”的谐音中而来的。
白水仓颉墓
仓颉墓高4米,周长48米。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白水县仓颉庙内,墓园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仓颉墓冢是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就已有之,周围有三米高的砖花墙,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党将军朱庆澜拜祭过仓颉后,非常崇敬这位文字圣人,便出钱请人代为修建了这一圈六棱砖砌花墙。开有东西两门,东门上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下联为"结绳新创鸟虫书",横批为"通德"。西门上联为"雨栗当年感天帝",下联为"同文永世配桥陵"横批是"类情"。墓冢上边大树遮天,正南边有一小型墓碑。传说孔子曾拜倒在仓颉墓前,痛哭不绝,长跪不起。位于西侧墓顶的一棵柏树的根,叫转枝柏。它的根生来就分四个枝,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年,哪个方向的树叶枯了,就预示着哪一方即将遭遇旱灾;哪边的树叶葱茏、茂盛,则预示哪一方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是庙内第七大奇观--"转枝柏预知旱涝巧捎话"。在文革期间,这棵柏树被毁。仓颉墓东门顶端半圆形的砖雕刻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文革时,当地的百姓用泥石灰将青天白日旗涂抹起来,并在上面画了毛主席的头像,因此这块砖雕才得以度过浩劫保存至今。
白水仓颉历史
仓颉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史官乡,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仓颉墓冢是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就已有之,周围有三米高的砖花墙,是民国二十八年修建,开有东西两门。墓冢正南有一小型墓碑。
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石也在其间。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