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怎样形成的
那些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诡奇、壮丽的流星,常常被认为是“天外来客”。那么流星是怎样形成的?小编在此整理了流星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流星形成原因
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被称为流星体的行星际空间尘埃和固体块,一旦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通常将流星分为偶现流星和流星群。肉眼观察到流星在天球上的发光点的位置称为流星的出现点,其发光的最终点的位置成为流星的消失点,从出现点到消失点所经过的路径称为流星路径。亮度大于金星的流星称为火流星,有的火流星甚至白昼可见。
观测表明,大部分流星在离地面130~110千米时开始发光。而这恰恰是电离层中存在较高密度的金属离子的高度。另外,很多流星陨落时伴随“有声如雷”的现象。如: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六月十三(1873年7月7日)夜,有流星光芒照地,坠于西南,其声如雷。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有大星如斗,自东而西,有声如雷随之。类似记载极为宏富。“有声如雷”正是等离子体复合放能使空气振动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古籍中记载了许多流星出现时“有声如雷”的现象,现代人也听到过流星发出的种种不同的声音。1973年8月10日,苏联鄂木斯克省,漆黑的夜空中突然闪出一道白色的电光,照得四周亮如白昼,在流星飞行的15~18秒钟期间,一直可以听见嘈杂的响声,好像一只巨大的鹫鹰从高空中猛扑下来。
目击者们对于流星之声的描述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诸如嗡嗡声、沙沙声、啾啾声、辘辘声、刺刺声、淙淙声,子弹炮弹火箭飞过时的啸声、惊鸟飞起时的扑棱声、群鸟起飞时的拍翅声、火药燃烧时的哧哧声,等等。研究者给这种流星起了一个确切的名字:电声流星。
雷声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电声”正是等离子体复合放能使空气振动导致的。不同的声音显示了不同的离子成分和不同的电场状况。
流星中有一种被称为“火流星”,如:1962年7月3日晚9点15分左右,在我国北京地区上空出现了一个大火球,由东向西飞驰。火球头部如一个白炽的圆球,不断向四周喷溅出金色的光芒,一条橙黄色的长尾拖在其后……这样的火流星可能也正是电离层或辐射带中的等离子体形成一个复合单元并达到复合条件后的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种辐射复合,所以会“喷溅出金色的光芒”。
在一年当中,主要流星群大都集中在7月份以后出现。据资料统计,在北半球每年4月偶现流星最少,9月最多。每天后半夜看到的流星数目比前半夜多,后半年的流星数比前半年多。
火流星简介
火流星是一种偶发流星引,通常火流星的亮度非常高,而且会像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划过天际,有的火流星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也有的火流星会有爆炸声,也有极少数亮度非常高的火流星在白天也能看到。在天空中最令人惊艳的天文现象。
火流星的出现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质量大于几百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后,在它穿过的路径上,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星余迹”;有些余迹消失得很快,有的则可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长达几十分钟。
火流星是较大的流星体陨落时产生的流星现象。这种流星体在稠密的地球低层大气内的高速运行时,由于它大量的物质在大气中挥发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看起来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常伴有雷鸣声,这就是火流星。明亮的火流星能把广大区域照得如月明之夜,甚至如同白昼。当天空中的流星余迹被掩没时,又会出现烟柱似的尘埃余迹,可持续几个小时。人们根据这一尘埃余迹可以推测出高层大气内的风向和风速等。
在天空中最令人惊艳的天文现象中,大概火流星可以排上前五名;繁星点点的黑暗中,一道光芒划破天际,在众人的惊呼中,这道短暂的光芒再度归于黑暗。对于火流星的定义,其实每个人的叙述都不同,但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火流星资料中心(IMO FIDAC)的资料,所有经过天顶修正(corrected for zenith position)后亮度比负三等亮(星等越小表示越亮)的流星都被定义为火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