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职称格式论文
高中教师肩负重任,因为普及高中教育,既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重要步伐,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小编整理了高中教师职称格式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高中教师职称格式论文篇一
对高中历史教师评课基本标准的探究
摘要: 一节高质量的高中历史课,应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上进行综合分析,应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本文对高中历史评课的基本标准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评课 基本标准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一节好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评课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一)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中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一节课如何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要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结构。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办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地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书娴熟等。
(二)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三)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四)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的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能有效实现。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作出评价。
七、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好课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与研究.教育与科学出版社,2012.03.
高中教师职称格式论文篇二
简评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
摘要:教师在教学时,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这样学生上课如沫春风,必然勇于表达,相互激动,必可开出创新的花朵。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本文就简单评析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创新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76-01
一、注重营造教学的创新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爱护和保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有一位教师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他带着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来到了课堂,使学生莫名其妙,从而产生好奇心,精力集中。二是帮助和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已知1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自学:怎样画线段图?把谁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设谁为“x”?等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三是开发和扶持。当学生在对一项数学活动感兴趣并非常高兴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不反对猜测。在教室里布置各种数学教具,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要认真地回答,或集体讨论等。例如:学习“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较”一课后,提出:“大家有什么问题或想法要和老师、同学交流吗?”学生问:“老师,还有求最大公约数的最佳方法吗?”这一质疑激起千层浪,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此,教师要把记忆性教学变为思考性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探索转变。
二、充分挖掘教材并合理灵活运用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对“两位数除法笔算”的新授课时可以对教材作如下处理:“整十数笔算,接近整十数,中间数试商,商中间和末尾有零”,各一课时其中穿插适当的练习课加以巩固,这样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充裕的时间。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有一教师在六年级复习平面知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给学生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最大,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找到了这些形式,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举一反三、以一贯十、逆向解题”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四、开展独立尝试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有效实现建构。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在创新行为中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既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拓宽了信息交流面。学生通过了解彼此的见解和反思,丰富自我,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在运用该策略时需注意运作的顺序和时间两个问题,合作交流有利于对问题思考的互补,使探究解决问题更全面。
五、善于科学的评价学生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谒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达到创新的探索。
总之,创新行为,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不同而是千姿百态,并随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而发展,有待我们教师去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