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女性痛经 女人痛经中药调理方法
你知道中医怎么治疗女性痛经吗?对付痛经,中医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女人痛经中药调理方法。
中医怎么治疗女性痛经
肚子疼是痛经的最典型表现,这多因气血不和所致,除感觉疼痛外,还会有小腹坠胀之感。每个人的疼痛阈值不同,如果觉得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可不必担心;反之则要引起注意。中医讲,不通则痛,痛经的原理也在于此。如果有胀痛感,表明气滞;刺痛明显,多为血瘀;感觉绞痛,可能是寒凉所致的血瘀。
对付痛经,中医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其中,没药由于兼有止痛作用,效果可能比前两者更好。如确认是因气滞引起,有些人可服用逍遥丸。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痛经,都应该先咨询中医师再对证用药,不可自己随便使用。
另外一种常见症状是腰痛。月经期间的腰痛可能与肾虚血瘀有关。此时建议在补肾的基础上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不适,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药代茶饮。
很多女性每到痛经时就吃止疼药来解决,这对身体很不好。痛经时,建议用生姜红糖熬水喝,并注意多休息,避免着急、生气、大怒等情绪,更不要贪凉。中药调理也应坚持一定周期,一般3个月以上才见效,不要随意中断调理。
还有,治疗痛经的中药药方也有很多,中医一般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及兼证、舌苔、脉象而辨别寒热虚实,从而对症用药。
女人痛经中药调理方法
外治、针灸、艾灸、食疗都对痛经有效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有些人认为,痛经不用治,结婚后就好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褚玉霞教授说,有些痛经,比如由于宫颈口狭窄、机械性排经不畅等导致的痛经不用治,其他的都要治,因为痛经背后可能还隐藏有其他疾病,比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等,它们与不孕症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痛经除了用消炎痛、止痛片,654-2、少腹逐淤颗粒、月月舒等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外治法:用食盐1000克,米醋100毫升,放锅内炒热,分装两包,轮流热敷小腹部。或用热水袋等局部热敷。
另外,还可采用针灸治疗:取关元、气海、三阴交、内关穴针灸。还可用艾灸疗法: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
食疗也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褚教授推荐了几个食疗方:取焦山楂30克、川芎30克、红糖50克,将药物混合研细末,再与红糖调匀,每次15克,白开水送服,日服3次。还可煮姜艾薏苡仁粥: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淤、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褚玉霞教授提醒痛经女性:要注意经期、产后卫生。经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饮冷,保持心情愉快。同时,避免行经期间剧烈运动和过重的体力劳动。
治疗痛经的中药药方
1、气滞血瘀者
症状:一般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
药方: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2、寒湿凝滞者
症状: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药方: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苍术各9克,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各12克,当归、茯苓各15克。
3、气血虚弱者
症状:为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
药方: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
4、肝肾亏损者
症状:为经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或潮热,脉细弱,舌苔薄白或薄黄。
药方:以益肾养肝止痛为治则,调肝汤加味,当归、山茱萸、阿胶(烊化)、山药、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