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2017-06-12

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那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要怎么培养形成呢?小编认为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在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抓好习惯养成关键期的体育教育。

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的确,适当的体育活动有益于脑力疲劳的消除,会使人们有动作更加敏捷、精确和协调,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具体做法: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课上:

1、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想学、会学和要学。

2、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教师适时的“指点”,会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和动作间的关系,从而悟出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课下:

早起:慢跑 1000米。

到校:上一节有质量的体育课。35分钟。

课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课外活动:积极到室外去运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参考锻炼项目:

1、长走与跑步;2、羽毛球;3、足篮球;4、乒乓球;5、小体操;(前、后滚翻、跳山羊等)6、体育舞蹈或健美操;7、跳绳(记数、记时比赛)8、跳方格;9、跳皮筋;10、跑螺旋;11、滚铁环;12、踢毽子;13、下象棋或其他棋类;14、走独木桥;15、跑塑轮;16、过铁索桥;17、做荡桥;18、爬檑木;19、抓平梯;20、做单杠或双杠。14—20项要有专人保护。

另外也可以自己发明有意义的体育项目进行运动。也可以做体育游戏进行活动。

参考体育游戏:

1、老鹰捉小鸡;2、黄河 长江;3、跳绳跑;4、踢毽子比多;5、看谁跑的快;6、立定跳远比赛;7、跳彩环比赛等。

可以进行趣味体育游戏的利用和再开发。

课上和课下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定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体育参考项目中,如果学生能持之以恒进行锻炼,必定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