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基础知识

2016-12-12

茶壶是一种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也是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茶壶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一、茶壶基础知识——壶钮

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有球形钮、球钮、桥梁钮、瓜柄形钮、树桩形钮、动物肖形钮。

(1)球形钮 :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形钮 :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纹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 :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4)动物肖形钮 :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5)树桩形钮 :取植物或果瓜的形态捏塑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 :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传统程式,以壶边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体的。

二、茶壶基础知识——流

(1)壶嘴 :称之谓“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水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厚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以分为:直嘴、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

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

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

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

(2)壶体孔眼 :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侧面),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三、茶壶基础知识——壶盖

紫砂壶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三种形式。

嵌盖 :是指壶盖陷入壶口内,又有平嵌盖与虚盖之分。

压盖 :是指将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盖的直径要略大于壶口的外径。

截盖 :是在制坯时,将紫砂壶上端口盖相应的部位切割开来,截下部分做成盖,壶身切口做成壶口,盖合后外形完整;由于制作技术难度大,只有中高档紫砂壶才会采用截盖设计,另外,壶盖上都要开一个内大外小的喇叭形小孔,这样才不易被水气糊住,有利注茶。

紫砂壶烧成后,口和盖的配合应达到”直、紧、通、转“四项要求。直,是指盖的子口,要做得很直,举壶斟茶时,壶盖也不会脱出;紧,是指盖与口之间要做到”缝无纸发之隙“,严丝合缝,盖启自如;通,是指圆形的口和盖,必须圆得极其规整,盖合时要旋转爽利;转,是指方形(包括六方、八方)和筋纹形的口盖,盖合时可以随意盖合,即可扣合严密,纹形丝毫无差。

四、茶壶基础知识——壶把

壶把是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1) 端把 :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2)横把 :源于砂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3)提梁 :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