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粟的功效与作用

2016-11-06

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板栗、栗子、风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板粟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板粟的功效和作用

中医学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栗子的用法很多,可用来加水熬汤食用,用于病后体虚、四肢酸软;可用栗子煮粥加白糖食用,具有补肾气、壮筋骨的功效;可每日早晚食用风干栗子数颗,也可用鲜栗子煨熟食用,用于老人肾虚;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时,可用生栗子肉碾成泥状,涂于患处。须注意的是,栗子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时易滞气,故不可食用太多,且消化不良、温热甚者不宜食用。

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板粟的小常识:

在怀中揣一纸袋刚起锅的栗子,伴着秋风爽爽,边吃边走。这是秋天最惬意的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板栗生、熟都能吃,且益处不同。

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等功效。由于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丰富的核黄素有助于预防和加速口腔溃疡的愈合。

我国民间用板栗补养、治病的方法有很多。医药学家孙思邈就强调了“生吃”这一用法。中老年人若养成每日吃风干的生板栗的习惯,可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目的。

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早晚,各吃生板栗三四枚。把栗子放在口中细细嚼碎,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一点点咽下去,能使保健效果最大化。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缓解脾虚。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腹泻患者早日康复,又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的食疗验方。若买糖炒栗子,一天吃7—10个即可,最好是在两餐间当零食。否则生吃过多,难以消化,熟食过多,易阻滞肠胃,每天别超过10枚。栗子要挑外壳完整,颜色自然,不是特别油亮的。发霉的陈栗子千万别吃,易引起食物中毒。由于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最好对栗子“敬而远之”。上火严重、发烧、食积停滞、脘腹胀满者不宜多食。

板粟的形态特征

板栗是壳斗科(山毛榉科)栗属中的乔木或灌木总称,约有7-9种。 我国一般分为2种:野生板栗和杂交改良板栗。我国普遍种植的是杂交培养后的改良品种,因个大、味甜、抗病性强被我国广泛种植。板栗原生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大部分板栗树高20~40米,为落叶乔木,只有少数是灌木。各种板栗树都结有可食用的坚果,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长10~30厘米,宽4~10厘米,边缘有刺毛状齿。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5~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7个坚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栗子,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深灰色;小枝有短毛或散生长绒毛;无顶芽。叶互生,排成2列,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端芒状,下面有灰白色星状短绒毛或长单毛,侧脉10~18对,中脉有毛;叶柄长1~1.5cm,有毛;托叶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直立,长15~20cm,雄花萼6裂,雄蕊10~12;雌花集生于枝条上部的雄花序基部,2~3朵生于一有刺的总苞内。雌花萼6裂,子房下位,6室,每室1~2枚胚珠,仅1枚发育,柱头顶生,点状。

壳斗球形,直径3~5cm,内藏坚果2~3个,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半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直径2~3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