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

2017-06-01

在高二政治教学中,练习是相当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可以表述为( )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 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我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了( )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味愁思。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5.某市文化局下大力气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伪科普读物,其中有不少是宣传不可知论的。不可知论的显著特点是( )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承认思维可以反作用于存在

C.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C.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

D.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7.某位学者问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 )

A.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解释

B.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把追求精神满足或者追求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体现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8.当前,多国媒体惊呼“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实际上,中国人均GDP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种不顾事实,要求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应国际责任的行为,属于( )

A.不可知论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可知论

9.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0.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个人的观点都回答了(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C.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1.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和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 )

①是唯物主义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材料二:“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上述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

14.有一天,庄子和惠施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儿在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于是,庄子说:“你看,鱼儿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1)此段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

(2)惠施的话属于什么观点?请你评价此观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