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是哪个

2017-06-16

海底隧道是在海底建造的连接海峡两岸的隧道,是供车辆通行的,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香港九龙等地区,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在哪里吗?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你好好介绍吧。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

青函海底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之间津轻海峡挖通的一条的海底隧道。经过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导坑道终于打通了。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瑞士联邦铁路局2016年12月11日宣布,圣哥达基线隧道于当天(11日)正式启动客运列车商业运营服务。圣哥达隧道已超越全长53.9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Seikan tunnel),成为世界最长的火车隧道。

青函隧道建筑结构

安全装置为确保列车的准时、高速、安全运行,在函馆设指令中心,对列车的运行实施监控,还在隧道内建有两座避难车站和8个热感应点,装有火灾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地震早期探测系统、漏水探测器等设备。一旦发生危险,列车可迅速就近驶入避难车站,乘客可通过两侧能收容上千人的避难所或倾斜坑道脱离险境。特点

高昂代价修建这条青函隧道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1971年主隧道动工兴修时,预算工程的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但后来多次追加费用,估计到隧道竣工,整个工程需用27亿美元,平均每公里5千多万美元。由于工程极其复杂,施工条件又非常差,自隧道动工以来,已有33名工人丧生,1,300人伤残。隧道两度被海

水淹没,第一次发生在1969年,海水将岩缝冲大,每分钟涌入11吨,水在斜井里上升了150米。工人们花了近5个月时间将积水抽出,后来在整个隧道周围灌上一层厚达4.5米的水泥浆,并用钢板把岩缝堵住。1976年,海水再次以每分钟70吨的流量冲入供应隧道,工人们又足足奋斗了5个月才控制住这次水害,共死亡20余名工人,仅后一次水害的影响,整个工程至少被推迟了两年。

施工特点海底隧道的开凿,使用巨型掘岩钻机,从两端同时掘进。掘岩机的铲头坚硬而锋利,无坚不摧。钻孔直径与隧道设计直径相当,每掘进数十厘米,立即加工隧道内壁,一气呵成。为保证两端掘进走向的正确,采用激光导向。在海底地质复杂,无法这样掘进的情况下,就采用预制钢筋水泥隧道,沉埋固定在海底的方法。

青函隧道纪念馆

是于1988年3月开通的世界最长海底隧道,从计划到贯通完成共用了42年的时间。在纪念馆内,通过立体模型、映像及展示板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隧道的概况,把当年的工程、资料和模型,完整地向观众展示,以表扬及纪念当时的高科技。除了静态展览,馆内又设有日本第一短的私营铁路“青函隧道龙飞斜坑线”,仅需9分即可到达海底140米深处的特别开放隧道工作坑,观摩总长度为53.85公里长的隧道是如何挖掘而成的。该参观路线所需时间为45分种。

青函隧道建筑历程

青函隧道连通日本本州与北海道的纽带。日本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岛屿组成。北海道地处北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0%,而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在人口稠密的日本,是一块很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区。然而北海道与本州隔着津轻海峡,日本本州的青森与北海道的函馆两地隔海相望,中间横着水深流急的津轻海峡。海峡风大浪高,水深流急,只能靠渡轮运输,交通十分不便,两地的旅客往返和货运,除了飞机以外,就只能靠海上轮渡。要想促进北海道的经济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从青森到海峡对岸的函馆,海上航行要4.5小时,到了台风季节,每年至少要中断海运80次。于是,人们迫切希望海峡两岸除飞机和轮渡之外,再能有更经济、更方便的交通把两岸联系起来。青函隧道工程的设想也就应运而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