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备的意义

2017-06-08

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自身的道德、学生健康成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大关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备的意义文章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备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关系

教师道德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指出了对教师道德品质和人格的要求以及教师应养成的规范。学习教师道德科学,能使教师掌握教师道德的专业知识,从而使教师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实现道德价值追求。

教师道德价值追求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职业意识境界。教师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是作为公民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的专业化劳动。由此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完成一定的职责、任务,对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又在教育劳动中获得利益、地位。第二种是事业心境界。事业心是职业意识的社会化,当教师意识到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时,就能自觉地把职业宗旨与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上升到事业心的境界。第三种是志向境界。教师将职业与自己的生命、个性和人生理想融为一体,把职业的社会期望和道德义务化为个人的职业良心和人生志向,从而达到“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志向境界是职业意识和事业精神的人格化。学习教师道德科学,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教师的道德境界,形成理想人格。

二、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

把青少年造就成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政府把培养青少年一代的重任交给教师,把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托付给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完成教育的基础。教育源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只有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给予的教育认同时,教育才会发生效力。一个在学生心中有良好形象的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师的形象较差,学生对教师所言所行根本不信,那么教师就无法进行教学工作。

形象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甚至连学生家长也把好教师看成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教师的形象是建立在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基础上的,教师的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教师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言行举止、气质性格、对工作的态度和业务能力,对学生具有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像种子一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另一方面,教师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趋向。青少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模仿性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并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和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直观示范性,教师品德高尚,行为仪表端庄,有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素质。作为学生的示范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被期望为在行为规范上最完美的人,教师的道德品质犹如“活命水”,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天然素质,只有在这样的“活命水”灌溉下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

教师良好的师德永远会使学生赞叹并对其产生吸引力,激发他们上进的愿望。良好的师德还对学生起着价值引导作用和行为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启发,教师良好的思想风范、道德情操可以激励、启发、推动学生去仿效,既所谓的“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二是控制,学生有了学习的楷模,可以此为标准,控制自己的言行;三是调整,学生以教师为榜样,纠正、调整自己与教师相悖的言谈举止。

三、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之一。道德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科学是用人类的理性之光为自然立法的话,那么,道德则是人类的实践理性精神的自我立法。道德引导人们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引导社会文明的进步。可以说,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接班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会不自觉地受到老师的影响去处理各种关系,以教师的道德标准为准绳对各种社会行为作出评价,从而把整个社会的道德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由此可见,教师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实践教师道德规范,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