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的偏方有哪些

2017-03-10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老年人也成了中风的受害者,那么中医治疗中风的偏方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你整理中医治疗中风的相关偏方。

中医治疗中风的偏方

1.水蛭蜈蚣治中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主治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水蛭15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全蝎6克,丹参24克,川芎10克,山药1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6例,平均治疗45天,痊愈16例,显效5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

2.地龙葛根治中风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行瘀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红花(后入)15~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加减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显效26例,占30.2%,好转10例,占11.7%,无效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治愈时间20~80天,平均54天。服药剂数10~40剂,平均28剂。

3.石菖蒲远志治中风

【功能主治】开窍导痰。主治中风急症(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石菖蒲、炙远志各6~10克,郁金、天竺黄各10~12克,制半夏、茯苓各10~20克,胆南星、泽泻各10~30克,生石决明20~30克,怀牛膝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情危重者每隔6小时服1次。

【加减】若脑出血严重者,加参三七、花蕊石、犀角(水牛角代);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血压高者,加生牡蛎、夏枯草;寒痰者,用生南星、生半夏;热痰者,用胆南星、鲜竹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或番泻叶。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5例,其中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

4.黄芪玄参治中风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主治中风后遗症偏瘫。证见中风后一侧肢体偏瘫,肌肉松弛,不能自主屈伸,舌体向健侧歪斜,语言蹇涩,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等。

【偏方组成】黄芪、黄精、丹参、玄参各15克,鸡血藤20克,海藻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症加减。

【病例验证】何某,男,59岁。突发脑溢血,左侧肢体偏瘫,鼻唇沟变浅,舌体向右侧歪斜。服本方19剂,基本痊愈。

5.三七粉治中风

【功能主治】止血活血,行瘀化瘀。主治中风。

【偏方组成】三七粉5~10克。

【用法用量】上方为1次量,温开水冲服,不能口服者予以鼻饲。

【病例验证】李某,男,60 岁。因头痛、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左侧偏瘫3小时。经头部CT检查为右侧内囊区出血。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对病人予以常规抢救治疗,但病情改善不明显。遂改投三七粉10克,置于冰镇水150毫升中予以鼻饲,2小时后再次使用。此后,病情逐渐稳定。次日意识渐清,排黑色大便1次。继给三七粉10 克,2次鼻饲。第三天,能吞咽饮食。停止鼻饲,改用三七粉7.5克,每日2次冲服。经2个月治疗,病愈出院。

6.大黄治中风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主治中风昏迷。

【偏方组成】生大黄50克。

【用法用量】用生大黄50克加沸水200毫升浸泡20分钟,制成25%生大黄浸渍液。先用25%生大黄浸渍液100毫升,鼻饲或灌肠1~2次。大便排出后,用量为50毫升,每隔12小时治疗1次,直至神志清醒。同时配用汤药调治。

【病例验证】郑某,男,57 岁。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血压28/15.3千帕,腹胀,24小时未解大便,脉弦数。人院后给予甘露醇等控制血压未获效。遂按本方取25%生大黄浸渍液 100毫升,鼻饲2次,即排出黑色稀糊状大便2次,血压下降。继以25%生大黄浸渍液50毫升,每隔12小时作1次鼻饲。第二天,神志渐清,有吞咽动作,配服中药汤剂。第三天神志完全清醒,遂停用生大黄浸渍液,继续以中药调治2个月,生活能自理而出院。

中风的先兆症状

1、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2、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3、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4、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

5、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6、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7、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8、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9、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10、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鸣;

11、一侧或某一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12、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