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以上
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以上,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以上篇一
《刍议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比较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只要正确分析和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避免或消除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169-02
大学生是思维活跃、欲望众多的群体,同时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之一,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约为20%。中国心理协会对北京6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约有3%-5%。这些都说明在大学生中广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敝以长期以来的经验谈谈自己对此一些粗浅看法。
一、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具有相近的年龄,而且有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所以大学生心理有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一般的心理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比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往成长经历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别,地区间的差异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就存在着多样性与复杂性。
1.挫折心理。挫折的产生,往往是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失意;自我期望值过高,导致期望值的绝对化、过分化,从而拉大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完美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挫折来临之时,束手无策,痛苦不堪。有的学生一旦遇到小失败、小挫折,就把后果想得非常糟糕。这种夸大后果的结果会使人愈加消沉,情绪也愈加恶劣。
2.学习心理。毫无疑问,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如何学业有成?如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些都是每一个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必须面临的问题。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心理学又是如何对学习进行描述的呢?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见解。行为主义学派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反复过程。建构主义学派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某种特定反应,更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并且这种新的图式是创造性的,它在性质上也不同于原来的图式。目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最为严重的就是学习动力缺乏的心理,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常见的以下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大一新生与过去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知识,这种困惑会对学习带来影响,由此而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内容感到厌烦、乏味,经常上课心不在焉;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热衷于网络游戏;由于屡次考试受挫,学习的积极性已基本磨灭,再加上没有更好地自我调解能力,造成不求上进,虚度光阴,为混文凭草草了事等。
3.交际心理。大学生渴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不仅是一种求得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做事的成败,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常见的交往障碍心理有以下几类:自我为中心型,这类学生交往常常是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想法,还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多疑型,与人交往时防备心过重,怀疑一切。多疑不但不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挫伤别人的感情;自卑型,一个人一旦产生自卑心理,不仅会严重阻碍交往活动,使人性格孤僻,而且还会抑制人的自信心发展,抑制人的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那么,学会自我反省与自我调节,将会对解除交往心理障碍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征兆和规律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其发生的征兆和特定的规律:首先,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导致自杀率上升。其次,从学年阶段看,第一年,由入学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第二年至第三年,因学业压力、情感与恋爱、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引发的心理问题为多数;第四年,因就业压力、择业困扰、遭遇挫折引发的心理问题较多。再次,从人群、地域分布上,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家境较好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认识掌握心理障碍的发生规律、早期征兆,细致观察学生的言语、身体、性格、行为等反常表现,能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作出预判,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正确定位分析,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途径奠定了基础。
1.强化领导机制。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出台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探索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从班级、院(系)、校三个层面有区别、有重点、生动地开展工作。
2.完善内容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有完善的内容体系。第一,开设心理学课程。在教学计划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中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集中辅导,采取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训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邀请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讲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更多的灵活性、趣味性、启发性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咨询服务。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从而发挥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心理疾病的矫正作用。第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新生中,进行心理调查、心理测量,充分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使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第二,设立咨询室,开设门诊咨询。一对一式的门诊咨询是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和经常性工作。高校应设立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定期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案咨询,以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克服心理障碍。
4.建立有效载体。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一般比较顺利,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摆脱“纸上谈兵”的状况,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于社会实践中。举办“心灵交流”――心理沙龙、“心心相映”――谈影像中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构筑团队信任,“和谐校园,阳光心灵”心理健康教育最优班集体评比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学院刊物、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传统受教育和咨询对象的戒备心理;开展同伴心理教育,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除社团、活动等载体外,积极开辟网络等心理健康教育新载体。
5.倡导自主教育。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只有大学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较高,成才期望较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只要正确分析和判断其心理健康问题,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避免或消除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其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2]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3]俞国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4]彭飞.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冯忠良.学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