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读书笔记

2016-12-07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有优美散文读书笔记,欢迎参阅。

优美散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他古板、保守、稳重,孤僻,说话做事三思而行;她热情、冲动、毛毛躁躁,爱好交际。应该说,这两个人可以互补,当初,他们也就是因为彼此性格的巨大反差而相互吸引。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好强不服软,个性都很坚硬,他们在婚姻生活中总是处于争执的状态,又难以化解,日积月累,恶性循环,构成了婚姻中越来越厚越来深的误解乃至敌意,最终崩溃。

大女儿给父母的婚姻做了这样一个总结:父亲是冰,母亲是玻璃,看上去是同类,但其实完全不同质,且没有融合的可能性。是的,冰与玻璃是婚姻的本质所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都是这样的。

他总是在想他们的婚姻,“他相信,他们所有的人,那些战争年代结婚的年轻人,都有些无知。他看到他们沿着城市的街道走路,就像他当兵时遇见的那些人一样,然后又两两地向彼此妥协了,对于自己的角色变得聪明了,成熟了,也更舒服了。只有他和他的妻子还是老样子,还是那么没有经验——变成了这个阅兵场上剩下的最后一对业余选手。”

单纯意义上的爱情放到婚姻中是没有用的,这是份透彻练达又很无奈伤感的人生体验。可能婚姻就是外婆说的那样:“是两棵果树的嫁接,有的时候错得离谱,把桃树嫁接到苹果树上或者把樱桃嫁接到橘子树上,结出来的果子奇形怪状且不是个滋味,但时间长了,不管怎么离谱的嫁接,两种树总归是要长在一起的。”所以人们都会坚持认为,不管是怎么艰难的磨合,只要坚持磨合下去不放弃,总有一天两人之间会达到一个顺滑流畅的状态的。那种状态就是“专业”状态。没有进入“专业”状态的婚姻就会给双方带来灾难。有的婚姻从始至终就是不和谐的,无论投入多少,无论抱持着多长多久的耐心,到头来不过是用来证明这种婚姻就是错误的。这是相当悲凉和凄伤的。

《业余婚姻》讲述的就是这种悲凉和凄伤。

亲和力,原系瑞典化学家白格曼创造的一个拉丁文术语即“选择的亲缘关系”。它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不同元素和物质之间,相互吸引和聚合的能力和强度是不同的,当不只两种元素在一起,或于两种原来聚合在一起的元素中又掺入别的元素时,它们之间就会相互进行“选择”,结果总是亲和力更强的聚在一起,亲和力较弱的则自然分开。

《亲和力》说的是一对情侣——爱德华与夏绿蒂历尽波折,到了中年终成眷属。婚后,两人在美丽的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一天,丈夫提出是否邀请他俩年轻时的朋友奥托——一位刚从军队退职回来尚无工作的上尉来家,协助管理他们巨大的庄园。妻子坚决反对这个提议,理由是夫妻间的和谐幸福往往会由于第三者的介入而遭致破坏。然而她终究拗不过丈夫。上尉来了,结果不出妻子所料,两个男子很快找到共同的爱好和工作,把她给冷在了一边。为了排遣夏绿蒂的寂寥,爱德华又主张将她在寄宿学校念书的侄女奥蒂莉接回来。对此夏绿蒂同样心存忧虑,担心年轻的侄女会爱上老单身汉奥托。殊不知情况并非如此,奥蒂莉回家不久,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年轻、美丽、温柔的奥蒂莉和热情、豪爽、真诚的爱德华相互吸引,情投意合;贤惠、聪明而余韵犹存的夏绿蒂与干练、稳重而富于理智的奥托上尉彼此爱慕,心心相印。

爱德华和夏绿蒂都觉得背叛了他们之间的神圣婚约,也玷污了他们对各自的情人的纯洁感情。至此,再也无法保持表面的平静和缄默,情人之间便相互表白了心迹。不同的是,夏绿蒂和奥托这一对理智而富有节制;爱德华和奥蒂莉,尤其是爱德华却任凭热情的驱使,以致在庆祝奥蒂莉生日时惹出了事端。这时夫妻俩只好摊牌。

有些事情命运固执地作好了安排。理性和道德也好,义务和所有神圣的誓言也好,都休想阻止住它:命运觉得是合理的事情就得发生,尽管在我们看来好像不合理;临了儿它会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不管我们怎么反抗都没有用.

基于这种认识,夏绿蒂同意离婚,然而为时已晚。奥蒂莉深感内疚,怪自己破坏了自己心爱的人爱德华和夏绿蒂的婚姻和谐,断然拒绝与爱德华结合。她郁郁终日,瞒着众人不吃不喝,终致衰竭而死。绝望的爱德华学着她的榜样,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两人被合葬在小教堂里。

歌德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显然同情的是爱德华、奥蒂莉之间的那种“无条件地爱的人”。

这段爱情的纠葛是小说的骨架,它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注重情感的抒写,而是对主人公之间激烈的感情矛盾进行冷静的描写和细致的剖析,引导读者思考。

爱德华和夏绿蒂在终成眷属前都被迫结过一次婚——,也总免不了带有偶然性乃至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第一次的选择很难就是最佳的选择,更不可能有绝对的和永远的最佳选择。所以,人的终身大事,实际上是由不受或者不完全受他的意志和感情所支配的偶然性也即“命运”所决定。同时,人受着同样不由他支配的亲和力推动,常常又不能顺从自己的“命运”,于是就生出了无数“千古知音难觅”“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慨叹,酿成了无数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悲剧。

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由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所决定,因此可以讲,爱就是命运。

关于婚姻的约束力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婚姻是一切文明的起点和顶峰”,因此“必须是牢不可破的”。反之,也有人乐意扮演新的角色,“在婚姻关系中,不恰当的也仅仅是要求在这充满变换和动荡的世界上实现绝对的、永久的稳定”,因此认为,“每缔结一次婚姻只应生效五年”,五年以后夫妻双方都有权考虑和决定是延长婚约呢,或是各奔东西。这些人所代表的,无疑是一种违反宗教戒条和法律道德准则的惊世骇俗的观点。

但《亲和力》所包含的就是这种伦理意识和观念。

优美散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这两年断断续续读了不少杂书,李敖、钱钟书、鲁迅、张爱玲、三毛、韩寒、张小娴等,中学时代念想中的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基本上有过涉猎,有些其实前几年就读过,比如钱钟书的《围城》,但伟大的作品是经得起反复推敲而魅力不减的,这些作品不管放在什么样的年代都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有人说这是网络的年代,也是网络小说的主流市场,我不知道,总之我是不愿付几块甚至几毛钱去读一本网络小说的,即使我经常从书店几十块一本的把书买回来。直到有一部不是网络文学的网络作品的出现,那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带“儿”音的书名,很官腔,事实上作者本人就是公务员,当年他写历史的时候只是兴趣使然,很业余,但他写出来的东西却很专业,专业到很多明史学家都望尘莫及,从后来他成名后经常受邀出入国家历史科学院研究所、经常和一帮历史学家开会讲座等诸多活动中就窥一斑可见全鹿。当年明月写的明史很通俗,几乎每一个中学以上水平的人都能看懂,也很幽默有趣,所以让人越往下看越是为这些诙谐的文字痴迷,他叙事的方式很灵活,多样化而有条不絮,有小说的观赏性却不乏历史读物的厚重感。

各传媒各资深读者三教九流等对当年明月的溢美之词太多,我就不废话了,明月也不是一个喜欢说废话的人,相反他说的很多观点都一针见血,比如他说“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又比如“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这样充满智慧的话在整部《明》书中数不胜数,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老到,尽管作者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有人说他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五六十岁的心智,也有人说他是上辈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