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校园创业案例

2017-03-22

校园有些人用来读书,谈恋爱,参加社团实践活动,一些有创业愿景的学生在校园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元校园创业案例相关内容。

大学生从百元到百万元的创业故事

在高三毕业的时候,他找了20多名初中的同学,组成小团队做起家教,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大一的时候,他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开始了家教业务,从中学到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

因为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他又开始了自己出教辅的历程,首批5000本英语教辅销售一空,短短半年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

现在,这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个学生团队,一手打造了一个“从百元到百万元”创业神话的大二学生夏乾良,又在计划建立进修学校。

他的梦想还没有结束,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最终目标,是要做“文化老大”。

第一步 高考后赚了第一桶金

夏乾良目前是复旦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因为平时他常会辅导学弟学妹,虽然是免费,但家教的经验还是挺丰富的,所以两年前他从建平中学毕业时,就动起了做家教积累社会经验的念头。于是他召集了在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学校的20多名初中同学,将他们组成小团队做家教。

他们印了2500张小名片—“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特殊的教学方式,提供互助式家庭教育”,然后在浦东、徐汇等区的居民区投递。在成功将自己推销出去之后,小老师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如何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分配讲课和做题的时间;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各式问题。一段时间后,团队内部达成基本统一的课堂教材和授课模式,并对家教老师进行星级考评。

暑假结束,他们教的学生人数已有160多人,从六年级到高三毕业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们的学生。而依靠这第一份家教,夏乾良等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 入大学建立家教公司

进入复旦大学后,夏乾良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家教业务。一个人做家教自由自在,可一个团队就有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老师、收集各高中的练习卷、谈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整个过程和管理公司做生意没什么区别。”夏乾良感叹,要不是多年家教积累,管这么个公司还真是累得够呛。他认为,长时间的家教经历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安排工作。

曾经有名家长要求为孩子找一个全日制家教,但那个“小老师”一到客户家就直接给孩子上课,有时候学生做了2个小时功课他让学生休息一下看电视,有时因为有事迟到没有做满规定的时间,结果惹得孩子的家长颇为不满。经此教训,夏乾良决定让所有的老师在第一节课都先和学生、家长谈心,了解孩子的性格及家长的要求,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上起课来就事半功倍。

第三步 自己编写教辅

编教辅的念头来源于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虽然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出书是第一遭,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老师”,加上为学生上课时准备的经典例题,以及自己当年高三时的一些习题,“OK高考系列丛书”逐渐成型。

不过出书也不是把所有题目简单汇总在一起就可解决的,首先要和出版社进行洽谈。对出版社运作并不清楚的他们于是求助于图书代理公司。

由于缺乏资金,第一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炼》完全是依靠大家的力量白手起家。夏乾良告诉记者,当时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他们10多人就一人一台电脑,一字一字输入,再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他们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订了一间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10多个人加10多台电脑日夜不停地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时候一些语法他们也说不到点子上,于是便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资深教师,让老师为自己的丛书出谋划策。他们的教辅问世后,首批5000本英语书没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本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内他们就取得10多万元的净利润。

大学生校园创业案例

沈阳90后女孩小雪大学毕业后,开起了自己的零食小店,不过与实体店和网店不同,小雪的经营范围在微信和微博上。经营了大半年时间,小雪已经有了近百个固定顾客,她也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意经。

小雪刚毕业时,不想去写字楼里打工,很想自己创业,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亲说,“怎样都是工作,只要肯付出辛苦,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店,我和你妈都支持你。”

有了父母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支持,小雪拿着5万元钱开始了创业。但是亲戚、朋友都不太看好,他们总是认为小雪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刚开店时,顾客也都不信任我,毕竟我没有实体的店铺,但是我做事认真,从不糊弄,时间久了,大家慢慢认可了。”小雪说,微信的朋友圈越来越多,大伙也都帮她推荐,所以生意越来越好。

有时,为了节省运费,小雪还会骑车或者坐地铁去送货,“我的买家大多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和我年纪差不多,或者比我大几岁,送了几次货之后,我们都成了朋友,她们的聚会也会邀请我,让我觉得自己既是‘编外’人员,又是他们中的一员。”

由于经常有买家在微信里咨询问题,小雪几乎是手机不离手,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回复信息。有一次,一位买家着急收货,小雪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给送了过去,当看到小雪满头大汗、头发都贴在脸上时,这个买家说:“咱俩以后就姐妹相称吧,空闲时间里,我也能帮你卖货!”

小雪店里卖出的零食,她都要亲自品尝过,才发给买家,加上她的体验,很多顾客喜欢这样的经营方式,“我会把自己的体会全都写下来,并配上图片,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购买,我的图片也都是真实的,这样虽然我没有实体店,但是顾客也有体验的机会。”

小雪说:“等以后我的客户群再稳定些,我也打算到写字楼里开店,这样距离我的顾客们更近一些,还能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

校园版中国合伙人:寝室创业一年接单12万

缘起 “合伙人”画海报致青春

网友“孙mj1005”在微博相册里放了一张照片——这是一张用美元做背景的海报,前景中,两个男生笑容灿烂、目光坚毅,海报上写着“恋爱受挫、学业受挫、工作受挫、不要逼我成功!”海报中的两个男生都是西南大学的学生,一个叫孙敏捷,一个叫成青敏,这是孙敏捷看完电影《中国合伙人》后制作的一张海报,因为他感触太多了,关于他自己“合伙”的故事。

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让孙敏捷印象深刻:“不要和最好的伙伴开公司。”他说,大三的时候,他在校园里有了“合伙人”,那是他的室友,也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成青敏。一个活泼开朗,一个内敛沉稳,他俩的合伙在其他人看来,是属于“互补型”。孙敏捷和成青敏是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同学,两人都爱钻技术,这个共同爱好让他们想到了创业,不过一切没那么简单。

发展 一年做了12万的业务

“电影里,他们不是偷偷在肯德基店里给学生补习英语吗,让我想到我们最初的艰苦。”孙敏捷告诉记者,他们选择的项目和自己的专业相关,主要是为客户做网页设计和系统开发。“这个行业起步成本低,只要有电脑就行了,还买了几百元的办公用品,都是我和成青敏一起出的”,孙敏捷说,最初没有办公室,寝室就成了他俩的工作室,第一单业务是帮一家公司制作网页,赚了3000多元,“这个钱,我们留了一半当做公共开支,另一半我和成青敏平分了”。大三到大四这一年,两位合伙人的工作室共接了约12万元的制作业务。后来入伙的同学多了,就租住了一间居民楼的两居室当成办公室。

他说,两人从一开始搭伙,分工就非常明确,成青敏负责技术,自己负责市场推广和营销,后来发展到10多人,都是在校学生。

拐点 临近毕业 合伙人“撤了”

进入大四,面临人生的选择。“电影里,不是三个人为了公司是否上市闹翻了吗?”孙敏捷说,虽然他和合伙人没有闹翻,不过却面临一个拐点——孙敏捷被学校保研,成青敏选择去找工作,两个最初的合伙者面临严峻的考验。

百元校园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百元投资个人创业案例

2.百元小本创业案例

3.90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4.创业成功的案例分析——校园送餐

5.分享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