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创业故事

2017-03-22

在有心的创业人手中,一百元经过一番努力创业后,也能变成百万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元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大学生百元到百万元的创业故事

在高三毕业的时候,他找了20多名初中的同学,组成小团队做起家教,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大一的时候,他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开始了家教业务,从中学到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因为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他又开始了自己出教辅的历程,首批5000本英语教辅销售一空,短短半年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现在,这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个学生团队,一手打造了一个“从百元到百万元”创业神话的大二学生夏乾良,又在计划建立进修学校。

他的梦想还没有结束,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最终目标,是要做“文化老大”。

第一步

高考后赚了第一桶金

夏乾良目前是复旦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因为平时他常会辅导学弟学妹,虽然是免费,但家教的经验还是挺丰富的,所以两年前他从建平中学毕业时,就动起了做家教积累社会经验的念头。于是他召集了在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学校的20多名初中同学,将他们组成小团队做家教。

他们印了2500张小名片———“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特殊的教学方式,提供互助式家庭教育”,然后在浦东、徐汇等区的居民区投递。在成功将自己推销出去之后,小老师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如何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分配讲课和做题的时间;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各式问题。一段时间后,团队内部达成基本统一的课堂教材和授课模式,并对家教老师进行星级考评。

暑假结束,他们教的学生人数已有160多人,从六年级到高三毕业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们的学生。而依靠这第一份家教,夏乾良等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

入大学建立家教公司

进入复旦大学后,夏乾良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家教业务。一个人做家教自由自在,可一个团队就有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老师、收集各高中的练习卷、谈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整个过程和管理公司做生意没什么区别。”夏乾良感叹,要不是多年家教积累,管这么个公司还真是累得够呛。他认为,长时间的家教经历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安排工作。

曾经有名家长要求为孩子找一个全日制家教,但那个“小老师”一到客户家就直接给孩子上课,有时候学生做了2个小时功课他让学生休息一下看电视,有时因为有事迟到没有做满规定的时间,结果惹得孩子的家长颇为不满。经此教训,夏乾良决定让所有的老师在第一节课都先和学生、家长谈心,了解孩子的性格及家长的要求,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上起课来就事半功倍。

第三步

自己编写教辅

编教辅的念头来源于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虽然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出书是第一遭,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老师”,加上为学生上课时准备的经典例题,以及自己当年高三时的一些习题,“OK高考系列丛书”逐渐成型。

不过出书也不是把所有题目简单汇总在一起就可解决的,首先要和出版社进行洽谈。对出版社运作并不清楚的他们于是求助于图书代理公司。

由于缺乏资金,第一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炼》完全是依靠大家的力量白手起家。夏乾良告诉记者,当时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他们10多人就一人一台电脑,一字一字输入,再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他们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订了一间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10多个人加10多台电脑日夜不停地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时候一些语法他们也说不到点子上,于是便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资深教师,让老师为自己的丛书出谋划策。他们的教辅问世后,首批5000本英语书没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本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内他们就取得10多万元的净利润。

一百元到6亿元的创业故事

简伟文,如今不仅是上市公司伊立浦的董事长,也是另外一家模具企业的创始人,身家保守估计在6亿元以上;但如果时间翻回到22年前,他仅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研究生。

1983年6月,简伟文取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压力加工专业学士学位,之后便进入广东机械研究所,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1985年,再次回到母校攻读硕士,1988年毕业后,到东莞帮助一间港资企业创办养殖场。

“1990年我决定辞职,随后便拿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意合约,”对于22年前的第一笔生意,百元创业加盟项目。简伟文仍然记忆犹新,“这个合约对方已经签字盖章,只有金额和签名处留有空白,也就是说,只要我签了名上去,金额部分我想填多少都可以。”

能够拿到“空白合约”,得益于简伟文在研究所做助理工程师时的“技术创新”。“因为这个合约涉及的模具,只有我知道里面的设计技术,”简伟文说,“但做起来需要多少成本,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开过工厂。基于此,加上对我个人的信任,对方才开出这样一个‘空白合约’。”

合约约定,简伟文必须在45天内生产并交付13副模具。这对刚刚辞职下海、且从来没有进过工厂大门的简伟文,是巨大的挑战。他没有任何生产要素,只有在大学的七年和研究所两年的经历,以及结婚后用剩的100元现金。

于是,简伟文倾尽全部身家100元,买了一些图纸和制图用具,开始设计模具。百元创业加盟项目。画好图后,便要求对方先支付40%的模具款。拿到40%模具款后,在备料和机加工时,却在装配环节上卡壳了。后来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租借了轻工学校的实习车间作为场地,找朋友来“炒更”,把模具组装并自己上阵去调试。

就这样,简伟文利用专业知识把第一笔生意做成了。“‘空白合约’上我最后填的金额是3.5万元,”简伟文说,“最后算了一下,总共赚了1万元,这是第一桶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简伟文一夜之间让自己变成了“万元户”。

赚到第一桶金后,简伟文对自己的生意前景越来越自信。于是,拿着赚到的1万元,立即到武汉买了3台二手的机床,回到家乡南海,开始租厂房,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五金模具厂。

挫折:败也圣诞钟成也圣诞钟

第一笔生意做成了,工厂也做起来了,以后怎么办?

一天,一个乡镇企业找到简伟文,要做一个圣诞钟。这个圣诞钟相当复杂,由12个继电器,通过“程控”敲打不同音节的小铁钟,演奏成多首圣诞歌。这个企业之所以找简伟文,是因为他们无法做出音调准确、音质清脆、有足够回声的铁钟。

简伟文早上拿着样品到华工找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老教授,这位老师表示从来没有看过金属材料与音乐性能关系的文献;他又回到原来工作过的机械研究所,旧同事们一听圣诞钟的性能同样不敢碰。“大家都不敢碰,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试一下?”简伟文决定放手去博一下。

就在同一天晚上,借助工厂用来烧热水的“蜂窝煤炉”,反复摸索至凌晨,简伟文弄清楚了使圣诞钟音色清脆、有回声的原理和工艺。

协议达成后,产品开始从工厂里被生产出来,但出乎简伟文意外的是,百元创业加盟项目。这些圣诞钟交付对方总装成品后,该公司在发运出口的时候,在海关被竞争对手拦截,理由是该产品涉嫌侵犯某欧美公司的知识产权!

签署协议的对方厂家以产品未能完成市场销售为由,单方撕毁合同,单单加工费,简伟文在第一次“圣诞钟”生意上就亏了几十万。

这个看似失败的生意,在一年后却让简伟文赚了大钱。第二年,一个港商在生产每套16只铜圣诞钟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音调合格率只有46%。

简伟文得知后,马上联系这个港商,因为有“调音的基础”,所以特别有底气。简伟文要求港商先行支付10万元,并向客户承诺其合格率从46%提高到90%以上。这次,他没有亏损,反而在开展该业务的第一年就赚了200万元;到了第二、三年,又有300万元进账。

再投资:创伊立浦最终在中小板上市在模具行业赚了第一桶金后,简伟文开始琢磨开辟第二个生意领地。百元创业加盟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简伟文利用广东轻工进出口公司的关系接触到了一家美国经销电饭煲的商家想在广东发展第二家供货商。

这个机会落在简伟文的手上,“对模具厂来说,生产电饭煲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盈利能力与模具相差甚远,一个电饭煲的代工利润只有5元,”简伟文说,“就这样,开始进入家电行业,正式创立了伊立浦。”经过15年的培育,伊立浦最终在中小板上市。简伟文的身家也跃升到了近10亿元,正式迈入富人俱乐部。

2008年刚刚上市当年,伊立浦就遇到了金融危机,伊立浦的业绩也直线下滑,营业额从8亿元到7.2亿元,再到6.2亿元……一场金融危机几乎将其击垮。简伟文说,“这几年,我一直在为企业寻求持续发展之路,从2010年开始,我们也制定了优化转型的战略,并提出‘外转内’、‘民转商’的转型路线图。”

这次,简伟文瞄准了绿色厨房。“目前技术已成熟,对方只要提供给我们一个厨房,我们负责免费给他们改造并全部更换成用电磁加热的厨具,”简伟文说,“国外的厨师都是艺术家,而国内的厨师是汗流浃背的工人,我们就是要让中国的厨师也变成艺术家。”

个人感言:

“大家都不敢碰,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试一下?”

“这几年,我一直在为企业寻求持续发展之路,从2010年开始,我们也制定了优化转型的战略,并提出‘外转内’、‘民转商’的转型路线图。”

“国外的厨师都是艺术家,而国内的厨师是汗流浃背的体力工人,”简伟文说,“我们就是要让中国的厨师也变成艺术家。”

“知识就是财富,将来,我会把更多的知识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去,百元创业加盟项目。而每一个变现的知识,都会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百元到百万的创业故事

200元钱也能创业,并且能够走上致富路。3月下旬的一个周末,记者寻着花香来到刘玉培的“花园”。59岁的老刘一头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把花剪,在花丛中忽隐忽现。“咔嚓!咔嚓!”阳光洒满盛开的花朵,和风携花香沁人心脾。

23年前,青年农民刘玉培眼看种地种不出啥“名堂”来,丢下锄把进了省城。城里的打工农民很多,有做泥水工的,有当“背篼”的,有拉板车的,干啥的都有。每天挣几个钱,虽说饿不死,却也富不起来。没有什么文化,刘玉培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好。有一天,他无意中逛进一个花市,看到一株花可以卖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他心想:家里有“现成”的土地,何不学点种花技术,回去种花致富?几经辗转,刘玉培在城郊寻到一位种花老板,靠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为其打了一年工。一年后,他用老板给的200元薪水,买回300多株月季花苗,踏上了返乡的路。

经验往往建立在坎坷的基础上。从一个地道的农民转换成一个生意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刘玉培种花遭受过两次较大的损失:一次是因为承包的土地要规划建厂,刚培育成型的花苗来不及迁植,损失10多万元一次是因为不了解土地政策,已形成规模的10多亩花苗圃建在粮食丰产区,被迫移迁,损失近10万元。

不过,长期在生意场中摸爬滚打,刘玉培也渐渐精明起来。某年,他将县城修剪掉的法国梧桐枝条收集起来搞扦插,两年后,成活的近万株法国梧桐一转手就换回现金1万多元。

从带着200元钱返乡开始“创业”,1年过去了,刘玉培赚了2000元10年过去了,刘玉培拥有了一个20多亩的花园,培育的花木品种达到70多种20年过去了,除了20多亩的花卉基地外,刘玉培还拥有一个40多亩的苗木培植基地和一座待建的80多亩的“花坡”。不但种花卖花,他还兼营园艺,业务扩大到全省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响”。如今,老刘已是一个年收入8万多元、“身价”百万元的“花老板”。

手里有了闲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刘玉培出资为村里修路,为希望工程捐款,逢年过节不忘慰问老弱病残。在黔西县五里乡,有3个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孩子是他的长期帮扶对象。他已经一次性为这3个孩子交纳了小学的书学费用,并承诺供他们读大学。

“如果你是农民,就得想法子在自己的土地上赚钱。”这句话如今已成为老刘的“名言”。

百元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一百元创业的故事

2.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

3.真实的创业励志故事

4.一个业务员成功创业故事

5.分享成功者的创业故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