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2017-06-26

导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像现在很多独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犹如一个“小皇帝”,到了幼儿园以后,许多父母就会担心这,担心那。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因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们都会非常的留意,说不定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想更好的与家长沟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幼儿园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1 依需求,聊话题

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方式不同。

老人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多些;小班孩子的家长关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多些;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园的家长则每天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

所以教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展开沟通,进而再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反映问题时也要注意对象选择,例:一连几天,陈老师接二连三地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投诉的对象都是小东。

有的说孩子被他抓伤了,有的说孩子被他扮的“僵尸”吓到了,还有的说他讲粗话。陈老师决定找小东的家长谈一谈。离园时,陈老师跟小东的奶奶交流了一番,希望家长配合管教。只见奶奶抱起小东,亲了亲他的脸颊说:“这孩子,就是调皮,跟他爸小时候一模一样。”然后乐呵呵地走了。见问题没解决,接下来几天陈老师只好继续找奶奶沟通。几天下来,奶奶不耐烦了:“你这老师怎么这样,孩子小,懂什么啊?长大了就好了。”

很多教师都像陈老师一样做事认真负责。然而,只抱有良好的愿望,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沟通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家长的性别、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碰到此类情况,老师可以绕开这类沟通困难的家长,主动找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沟通。因此,家园沟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注意对象选择。

2 多报喜,巧报忧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你要能生动地描述出孩子在学校某一环节的可爱表现,家长会从你的言谈中自然感受到你对他孩子的关爱、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并会留下了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双方就很容易沟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面对孩子的缺点,一次只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用请教的态度和口气提出看法。

而不要把孩子所有的缺点错误都罗列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更沮丧,甚至对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教师也不要指责因孩子的问题,给班级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带来多少不便,找来多少麻烦,给其他孩子造成伤害或有不好的影响等等,而是要强调孩子的缺点对他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目的是为了他孩子着想,而非为了教师自己工作上的便利。

3 重细节,勤反馈

细节决定成败。面对一日生活中的“小事”,教师要学会放大细节,以把握沟通中的主动权。

3.1 留心一天中发生的小事

如,身体不适的幼儿进餐、午睡情况如何,自控力差的幼儿是否有进步,内向的幼儿情绪怎么样,等等。基于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段跟家长作个别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呵护。

3.2 觉察家长的情绪变化

敏锐捕捉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在表情、言语等方面的异常情况,主动询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

3.3 牢记家长交待的护理要求,努力做好,并及时反馈

家长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关照,也许只是让孩子“多喝水”“少运动”“添加衣物”之类的小事,但完成和反馈的情况却是家长判断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尊重自己的直接依据。

4 有状况,需主动

幼儿在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如同伴间的磕磕碰碰,被表扬或批评等等。这些事对于教师来说十分平常,很容易忽视掉。然而,如果不注意主动、及时与家长沟通,这些小事也可能会悄悄膨胀为家长心中的大事,从而引发家园间的误会,直至产生矛盾。

例:一大早,小洋的奶奶怒气冲冲地领着小洋走进来,吵嚷着:“我要找李老师,找撞我孙子的小孩算账。老师是什么意思?包庇人家吗?”原来前一天下午体育活动中,小洋和小宝在奔跑时不小心相撞,小洋手臂撞红了。李老师及时帮小洋查看,见没什么大碍,也就忘了此事。可小洋回家后,奶奶从和孩子的叨叨中听说他“被小朋友撞疼了”,然后看到孩子手臂上有些瘀青,就误会了。认为教师是刻意隐瞒事实或包庇其他孩子,于是到幼儿园“评理”来了。

家长工作是一个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揣摩、感悟。家长的支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赢得家长信任、赢得市场的关键。需要我们给家长以足够的尊重,用心、用真诚、用智慧来与家长沟通,使我们的教育更添色彩,为学校工作注入一份坚实的力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