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的过年风俗介绍
马鞍山年俗比较杂,这和马鞍山是一座移民城市有很大的关系,较本地过年的气氛主要体现在当涂传统年俗上,尤其当涂农村。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马鞍山的过年风俗,欢迎大家阅读。
马鞍山的过年风俗1、送春:
新春头几天或立春之日,当涂乡村人家都会迎来“送春”者。这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表演形式,俗称唱“见样歌”。送春人一般系家传亲授、曲调独特,以一人单独成行居多。送春时,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锣等民族乐器,一边说唱一边伴奏。说唱内容开头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词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则灵活多变,见到老人唱长寿,见到孩童唱聪慧;见到堂前双喜唱百年好合,见到黄、绿(孝)春联唱孝子、思亲;见到新屋唱华堂,见到牲畜唱兴旺……总之是随机应变,依情依景,见什么唱什么。唱得家主满意一般都会赏喜钱。现在不太多见,但每年还能见到。因为被一些讨饭者所利用,群众之反感。
马鞍山的过年风俗2、净年:
为了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户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联、墙上的旧画拆下换新;将要吃的菜该煮的煮、该洗的洗干净、该装盘的装盘;傍晚将水缸盛满,并煮上满满的一锅年饭(带第二天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不用淘米、不用洗菜,不动刀和剪、地上不洒一点水;一天不动笤帚扫地,以免乌烟瘴气,对客人不敬。总之,要保证大年初一整洁一新。
马鞍山的过年风俗3、欢团茶:
这是新春招待人的第一杯茶,说是茶其实并无茶叶,而是由“欢团”、“咬头”和糖组成的一杯糖茶。“欢团”是以糙米、糖稀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种球状食品,以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咬头”是指枣子、花生仁、桂圆等耐咬的干果食品。“欢团茶”用开水一泡,糙米自然散开浮上水面,“咬头”则沉入杯底,喝起来既不觉烫,还又香又甜。“欢团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会来加点开水,俗称“添财”。“添财”时,主人还会说吉利话,祝饮茶者一年里“发财”、“升官”、“学习进步”等。饮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将“咬头”吃掉,以示一年到头、从头到尾都丰衣足食。
马鞍山的过年风俗4、拜年:
如今拜年的方式有贺卡拜年、电话拜年、手机拜年等多种方式,而传统的当涂人拜年只有走动拜年一种,且大有讲究。拜年的礼包“轻、重”一般人不太计较,但背包内一般要带一对(条)糕,背来背去以示“高(糕)来高(糕)去”、年年登高之意,回头还要放回点礼品或其他糖点、花生等物,以示收获而归。拜年最讲究的则是拜年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宗族,次舅父,再师父、后岳丈,尔后是姨表亲等;于是,许多人就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长辈、年初二拜舅父、年初三依此类推的拜年习惯。拜年见面的具体形式:大人以作辑问好为主,孩童则要叩头跪拜。一般做长辈的被请到堂前端坐,面前地上摆放着稻草编织的蒲团,俗称“拜席”。孩童向长辈们问安后,边在“拜席”上向端坐者叩头跪拜,边祝愿长辈健康长寿。周围人一般拿孩童逗乐,做长辈的则要给孩童压岁钱。这便是真正的“拜年”了。现在“拜席”基本没有了。现在主要以茶碟(小吃点心,博望地区的香菜[一种腌制咸菜]比较出名)、瓜子、花生、糙米(芝麻花生)糖招待,喝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