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互动手段闪亮

2016-11-19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有幸得到参加省级语文优质课的机会,会前喜出望外,会后感触最深。几乎每一节优质课中都有教师与学生的师生互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再结合一下这几年课堂教学的发现与体会,自己经常抱怨学生智商不高,有气无力,无病呻吟,缺少创造,成绩一般了,教语文命苦了等等原因,其实主要就在于自己身上。作为一名教师,自己主动,学生不动或者自己不主动,让学生动,启而不发,发而不起,机械的教,被动的学,真是被动,落后。其实,学生缺少的不是会交的老师,而是会学的方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师生互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就成了最好的参考书籍。

的确,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说经常提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是在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些事与愿违。

这要求我们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今年举行的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就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上了一课,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人言”变为“众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饭吃”的局面,学会自己“做饭吃”的方法。这样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下面,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与体会,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师生互动艺术需注重几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在课前应该培养互动预习

老师教一节课,传统的教学强调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不说。这就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设计预习目标,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进行。还可以在预习中提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这两年我教八年级语文,我一般在文言文教学中,翻译我一向由学生在课前自己解决,允许他们参考有关资料、教学辅导书等,只要在我上课提问时能眼睛向上,脱稿回答就行,这样课前我与学生就形成有效的互动,既可以帮助我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互动学习

课堂是我们这些教师的主阵地,教鞭是我们的指挥棒,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教师和学生有效结合,都动起来就显得很重要了。自我认为:

1.做一名好教师,先做一名好朋友,需要构建平等和谐关系。

语文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记得有位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我们就要首先做做一名好教师,先做一名好朋友,需要构建平等和谐关系,要彻底摒弃“老师是土皇帝”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一般说来,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这样我们这些教师就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一员,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老师”,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一名好教师,先做一名好朋友,构建平等和谐关系。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创设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

在课堂中,我们这些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课文情景,通过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我发现,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教小说体裁的课文时,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例如上第二单元《台阶》这一课,对主人公父亲的性格,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到目前为止,我很难忘教《背影》这一课,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最后互换角色,全面发展 。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我们这些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甚至还要多。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这些教师与学生的开展教学互动。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是能够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新课程》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一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