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
陈式太极拳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之所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主要就是因为其有非常好的养生功效,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时常练习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你了解吗?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浅谈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
想要掌握陈氏太极拳的发劲方式,首先就要去僵求柔,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要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的原则。
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规律,无论在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日久自会成功。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方能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
要使自己的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要最大限度的较少对抗肌的用力,这样才能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到达着力点。
另外,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力达到落点的一瞬间紧张,然后再迅速放松,这就是说,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达到落点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就越大。
意气是太极拳运动的灵魂,发劲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须结合意念和内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则劲到。
意念一动,则全身皆动,在腰的带动下,按照发劲规律,节节贯串地使劲迅速达到着力点劲到落点的同时肌内紧张,这样就会产生弹抖力,此力极富弹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狮抖毛,干净利落。
要想做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腰部旋拧,裆劲扣住,可使动作迅猛快疾,力达梢节。
练习螺旋劲,要以自己身体中心为轴,即以腰为轴心,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边转动,产生离心力。按照力学原理,圆上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出击点。要按圆的切线方向发出,并且发劲到落点时要讲究前后
左右的配合,也就是要注意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因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要看他的劲是否从脚上起,劲不起于根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没有脚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串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
第二要看他是否有腰裆的抖弹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地拧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
第三看他是否有落点劲,落点劲就是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
陈氏太极拳的要领
一、虚灵顶劲
就是头向上顶,意识上顶百会穴,神贯于顶,项部直立松竖。具体练法头顶天,项松竖,眼睛平视,后脖颈贴衣领。这是对静态的头颈部而言。
盘起拳架来,就要同其他要领相互联成一体动作。如在“虚灵顶劲”的同时,“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时,相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这时,有顶有沉,上下之势,得以相称,脊椎松竖了,身躯正直了,此时,就会出现一种松空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地方非常难练,即习惯性的向上顶劲,身躯也会随着一起向上,而此处的头向上顶,应该是身躯下沉。
这在太极“力道”上讲,是力在上与下的对称,要达到这层意思,须相应地克服日常生活习惯上的拙力。之所以说这是拙力,因为“一上俱上”拔了底劲,立身不稳,易于倒地。
“虚灵顶劲”,在陈式太极拳要领中排次居首,在整个要领中是个“纲”,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沉肩垂肘
是指肩要松开下沉,肘要松开下垂,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肩若不能沉,气也沉不下去;肘要翘起,肩也会随之耸起来,就同内家拳相悖了。根据笔者实践体会,肩易沉,但着意于肩的下沉,则会在往下伸拉下,肩有不舒适的感觉。
练习陈式太极拳讲究的是松,初学陈式太极拳要求做到全身放松,当你练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沉和松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转意于肘,后来逐渐地觉得只要肘能下曲松垂,肩自然就会沉下去,且很顺应。肩与肘的关系,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须注意,沉肩时,还要虚腋。腋下 "如同夹着两个热馒头",空度大了,谨防要掉;空度小了,又怕烫着。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有分寸感,非常贴切,说拢住实则无物,道无有意念存在,这种寓虚与实、合与开于无限想象的高度集中的空间里,使身体出现一种腾挪飘逸劲势。可见,肩与腋的关系,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腋能虚“沉肩垂肘”才能正确,才能到位。三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尤其在动态中,“沉肩垂肘”与“含胸拨背”相辅相成,使气沉于丹田,沉劲守住,顶劲相对称地顶起,随着拳架的盘转,内气会在两肩、两臂通畅地运行起来。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
练拳是一种意气运动。在行拳时充分体现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达到意到、气到、力到,每一动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只有心先想到,动作才能位。心想开展,两臂及周身才能展开,心想合,周身全体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时不要想气在哪,在气则滞,滞则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动作之中,气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间,连绵不断
快慢相间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 初学时动作要满,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顿现象。由于动作舒缓,便于去掉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动作柔顺自然,也可以检查动作的准确性。熟练后逐渐加快,但要沉着,快而不乱,最后又复慢,这是慢、快、慢三层功夫。
在行拳过程中,要做到转关时慢,转向时快(逐渐加速);蓄劲时要慢,发劲时要快(做到柔行气、刚落点)。这种快慢相间的变化,要具有均匀的变化幅度,做到“匀清”。
(三)螺旋缠绕,舒筋活络
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指出:“太极拳,缠丝法也”。短短四个字讲清了陈式太极拳的根本,就是缠丝劲。他又说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见缠丝劲是何等重要。太极拳的缠丝方法有单手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等多种缠法,初学者很难弄懂。
缠丝劲训练方面,多做单运手(左右)、定步运手,加强对顺逆缠丝的理解和运用。在缠丝劲训练中,要注意贯指尖,使气血畅通,达到经络终端,对养生、健身、技击都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练柔成刚,刚柔相济
陈式太极拳应练成刚柔相济的拳,这是练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化掉人们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它柔顺,这是化柔时期,这个时期长短因人而定。对明拳理刻苦练功的人,相对短一些,也有的练一辈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劲,把陈式太极拳练成硬拳、刚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后发,松活弹抖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要求做到蓄而后发。蓄劲是发劲必要的准备,将弹簧卷紧,是发劲的基础。蓄劲就像把弓张开一样,将劲蓄足增加发劲的弹性力量。蓄劲时要周身合严,松腰圆裆,气沉丹田,脚趾抓地,稳固如山,把劲卷紧。如当头炮,缠一圈后不放劲再缠一圈,然后痛快淋漓地把劲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发的头。
(六)心意平和,松静自然
心平气和则得。打拳时心要平静如一泓清水,不起波澜,视动犹静。做到轻轻运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才能调养气血,疏通经络。这是追求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成功之路。虽有时发劲,也是发之前没有劲,发之后没有劲,只是劲发出一瞬间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归于平静。练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杂念,平心静气,静以待动,这样练拳不是手足运动而是意识支配下的全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