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爱的文章
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峨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回忆父爱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回忆父爱的文章:回忆父爱
亲爱的爸爸:你好!
苍云巅,闲观日升月落几度换;青崖见,笑看冬去春来复年年。转眼间,爸爸,你已养育了我十几年。十几年间,皱纹已爬上了你的脸颊,你原本乌黑厚亮的头发,也已落下了许多,但唯一没有变的,便是你对我浓浓的爱••••••你的爱远没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般的雄浑和伟大,也不似母爱那般轻舟淡月、小桥流水般的纤细,但你的爱却深沉见于心底。我清楚地记得,我上幼儿园时,你搬了个小凳子来教我写数字“8”,可我却怎么也写不好。你便用手握住了我的右手,仔细认真地教我怎么写,你手心的温暖通过我的手传进了我的心里,你不妈妈一样暴躁,你总是很耐心地教我。可是,每每你一松手,我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扭扭,那一次,你打了我的手,那是你第一次打我。你打完我只后,我哇哇大哭,可是,哭过以后,我终于把“8”写端正了。之后的大概十年中,你从未打过我一下,就算是手心也从未没有。你在我心中永远都是那么平静,那么可亲。
慢慢地,我上了一年级,到了下学期时,学校组织报兴趣小组,我一眼就看中了小提琴班。当时爷爷、奶奶和妈妈都劝我放弃,他们说拉小提琴很苦的,不仅要一直站着,而且还要把琴架在肩头,我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可是,我当初却十分倔强,非要学,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打电话给你,如果你同意,那他们就同意。就这样,我哭哭啼啼地打给了你电话,你只问了一句:“你真想学吗?”我带着哭腔说了声:“嗯,我不怕苦”。就这样,你同意了,我也从此踏上了小提琴之路。你从来都不曾对我吼过,也未像妈妈那样打过我,你总是以平和的方式教导我。你每次回到家,都会逗我玩儿,你也总比妈妈更能看懂我的心思和想法,你也不会强求我什么,不会强求我的名次和成绩。你的爱如大海,深邃而浩瀚;你的爱似高山,雄浑而厚爱。无论梦里梦外,你那温暖的港湾,永远是我这只小舟最想去的地方••••••
回忆父爱的文章:看《城南旧事》回忆父爱深深
我的父亲今年都五十九岁了,他中等身材,皮肤白净,年轻时也是长的很帅。。。。
<城南旧事>中有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当我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心情的感触,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我出生在一个很小的山村,我上学的时候,学校建在高高的小山坡上,每天我和同学一起去上学的时候,就要爬四十四个台阶,台阶是用大青石砌的,很粗糙,对刚刚上小学的我来说,好像有种高不可攀的样子,我奶奶总是担心的说:“小小年纪要爬那么多台阶,太累了”现在我回想起来,还真的感谢那段艰难的路,让我原本瘦弱的身体强健了许多。
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无法忘怀。记得那天我是要期末考试了,冬天的早晨,天亮的很晚。天灰蒙蒙的,外面刮着呼呼的北风,我是那个爱睡懒觉的人,(现在也是呵!)每天我要上学去的时候,总是在奶奶的呼唤声中,催促声中起床。然后匆匆忙忙的吃饭,那天早上我爸爸已经做完队里的早工回家了,见我在匆匆的吃饭,说:“晚上勿要困,早上爬勿起”“阿萍,你们今天是不是期末大考呀,”我嗯了一声,我爸爸打开我的书包检查我的东西,当他打开铅笔盒的时候,说:“你的橡皮到哪里去了”我怕爸爸要骂我,低着头不敢说,(其实小时候我总是丢三拉四的)“要考试了连个橡皮都没有,你怎么回事?”在我不经意中,不见了爸爸的踪影,我吃好饭,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在离家不远的小山脚下,我却意外的碰到了我的爸爸,爸爸的手里拿着他刚刚从小店里买来的橡皮,那小小的橡皮我接过来的时候,还是暖暖的,他没有说什么了,就让我快快去上学,不要迟到。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有了许多的感动,当我爬到第二十个台阶的时候,回头看到我爸爸的身影,在朦胧的晨色中,一个孤单的背影,还没有来得及吃上早饭就给我去买橡皮,我想他还可能是小店中第一个顾客呢……?他没有说要我考出好的成绩,那样类似期许,但是那次的考试我好像真的特别的仔细,特别的流畅,因为我在用那块橡皮的时候,总觉得是爸爸在看着我,爸爸的心在牵挂着我。那一刻仿佛在我的内心深处定格了一下,我想一辈子那样的场面都印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无法忘怀了。
有时候我在回想,现在的生活条件不知道要比以前好多少倍,跟现在的小孩子说这些肯定是天方夜谭一样,他们不会理解的我们那时的生活了,但他们肩上的负担比我们小的时候却要重许多,我们父辈们的期许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健康,顺利的长大,当我们是父母的时候,却希望他们能够承载我们的梦想,希望他们可以扬名立万,以前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提醒我们学习要怎么样,但我也成绩很好,在生活中学会,忍耐和坚持。但是现在我们总会不经意中提醒小孩子要努力的学习,但是他们也没有太多的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也许当他们到我们这样的年龄的时候,才会感悟我们的现在的心情。才会觉得那些失落的美好时光是多么遗憾!
父爱深深,永远在我内心深处。。。。
回忆父爱的文章:回忆父爱的日子
每当回忆起父亲的身影,都如一座大山一样的想象不完。很少写关于父亲的文字,不是不想写,父亲这个词语的重量,可不是我们想说就能说完的,哪怕只是一个片段,也一样充满着厚重的深意。
在每一个子女的记忆中,对父亲都有着那样特别的情谊,那样特别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父亲一直在印象中留不下太多的感情,因为父亲很少给儿女们带来温馨。他的严肃,他对生活的重压,也许只能是那个时代的父亲才有的忍耐力。
因为在高原的农村,父亲担当着一家人的重任,过多的温情,很小就没有感觉到,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亲,过多的生活重担,让这个男人成了又黑又瘦的模样。
在记忆里,父亲经常为生活汗流浃背,在父亲的脸上,很少写着笑意的容颜。
有时候想,父亲和子女为什么总是隔着这么一种气氛。
子女不知道生活的另一面,有着更多的复杂和难忍的重压。
逐渐长大,开始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原的发展,是一种与着黄土联系紧密的生存,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都是一种与着童年回忆分不开的,就像父亲每天在村里穿梭,在田地里往来的样子。
因为那种生活,不是一种文学,不是一种诗。只有文人才能编织,也只有诗人才能想象。
在父亲的记忆里,永远都没有这样美好,父亲所要做的,就是让子女们能够生活得轻松,尽量让子女们能够不要像他们这一代一样的悲情。把生活当成了生存,把发展当成了记忆。
过去,一直都想为父亲写一篇文字,可提起了笔,充满着情感的内心,真不知如何表达。
对于父亲,儿女一直都有种敬而远之的深邃,因为父亲不苟言笑,也很少言谈,只知道的是为生活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偶尔为子女们生存发展出谋划策,也都是带有命令或者期盼的语气,所以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记忆里,自己每天走的路,都充满着一种责任和要求的意思。
但是父亲之爱,也算得上细腻而仁慈,有种平淡而朴素之感,这是与农村的习惯,与家庭的清平有着太多太多的联系。
即使我们上了高中,进了大学,还是一样的感受着父爱的平淡无奇,父亲即使很高兴的时候,也是埋藏在心里。唯有一次,真正看到了父亲的笑容,那就是哥考取中师的时候。
那时,在农村能够读书有一点出息,在当地就是一种无法企及的光荣,有种否极泰来的无限美好。
记得那一个夜晚,父亲喝了很多酒,在黑黑的屋子里,给我们还在读着中学的几兄弟讲授着过去的故事,有老辈的传奇,也有外人的辉煌,那种教导,在我的生活中,感受是最深刻的一次。
但从父亲的心里,我们感受到了父亲从未有过的骄傲与付出回报的喜悦。过去,因为农村清苦,因为家穷,父亲辛辛苦苦送子女上学,就是盼望着有这样的结果。
父亲虽然是农村人,可对文化的研究,有着根深蒂固的一面,父亲写出的一手毛笔字和对文字的表达,在我们村里上上下下,可以说无人能够匹敌。
只可惜,没有更好的条件能够让父亲抒发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们几兄弟,考取大学,每个都走出家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才慢慢意识到的。
我们知道,和父亲,虽然一直没有走到一条文化背景的道路上,也没有因为一种文化的思考争执得面红耳赤。那是读书之前听父亲的,读书之后父亲听我们的。因为没有一个兄弟因为成长的事情,让父亲从未放心不下。
虽然很多时候,父子之间并不像母子那样温情和牵挂,是因为父爱与母爱有着不一样的区别。但有一点,与父亲的默契,绝对是在一种朴实无华中而又心灵相通的建立着。
记得村里人都叫父亲“文化人”。是因为父亲乐于助人,付出也少有回报,哪家需要涉及到文字的东西,比如写祭文,为儿女远方写信,那些乡里乡外的人都会到我们家跑。
父亲帮助完别人,还要送上一顿饭,如果山路太远的,干脆留下住宿,时间久了,父亲也就慢慢成为了地方文化的“代言人”。
可父亲的憨厚,还是逃不过地方风俗的影响。随着子女的增多,家庭慢慢走上了贫穷的边界,可父亲为了子女能够读书上学,坚持着生活再苦再累,也不要让一个子女失学,这一点上,直到现在,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城市到了发展,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变化,无不与父亲的坚强和忍耐有着更大的关系。
记得哥上师范的时候,我也正在进入高中,哥读师范的县城,隔着家里的路程100余公里,父亲为了送上一件像样的衣服给哥,省吃俭用了很久,为了节约15元的车费,独自一人走着路,差不多走了两天,才把这件衣服送到哥的学校。这件事,对我们触动非常深。
在我上高中那几年里,也是家里最为困难的时期,兄弟几人一年的书学费达到了上千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已经不是一种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负担。
而改革开放已经很多年,市场经济的气息已经在整个中国传遍,农村年轻人基本出去打工挣钱,在我们村里,家家都有了楼房,唯有我们家,还是破烂不堪的房前屋后。
村里人也不是过去的模样,有些人富了。很多人家都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只要有年轻人在外打工的,都逐渐走上了富裕的路,唯有读书人家却感觉越来越穷。
于是,很多如我们家一样的家庭,也慢慢放弃了子女的求学思想,一个个往沿海奔扑。唯有父亲,常常用那种“酸酸的文化”教育着我们几个,我们也只得按照父亲的训诫重复着这种在村里人眼里没有“发展前途”的读书生涯。
也许是我们兄弟自古受到教育的坚守,也或许是父亲对教育信任的坚定感动了我们,从2000年开始,我们兄弟都陆续考取了大学,就连哥师范毕业之后也没来到农村继续着求学,如今已到了领导岗位,我们几兄弟也逐渐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归宿。并且都在自己的领域生根发芽了。
回忆着这一切,就会想起这个固执而坚定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从一个顶天立地的样子,现在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可就是因为这个人,改变着我们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不仅懂得生活的苦,也知道如何获得生活的快乐和甘甜。
父亲一辈子做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的坚强常常是我们的后盾,哪怕生活再艰苦,也从未看到过他流泪。可当最小的弟考取大学的那一晚,我们看到父亲流泪了。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当看到别人都富裕起来的时候,我真怕你们读书还不如人家,可我就是喜欢知识,原来我们家穷没有机会读书,真的希望你们不要像我一样永远荒废了自己的人生,我相信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
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我们心里,直到现在,也储存但得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