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政治知识点

2016-12-01

对于理科生来说,要掌握的政治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理科政治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二理科政治知识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高二理科政治知识点(二)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②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A、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B、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C、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D、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高二理科政治知识点(三)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①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重要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重要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高二理科政治知识点(四)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指导原则与重要举措:

(1)根本途径:

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指导原则: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3)重要举措: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自觉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B、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懂得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了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改进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①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怎样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从社会角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存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②(从个人角度)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