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现母乳性黄疸 该怎么处理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为: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为什么有些宝宝用母乳喂养后会出现黄疸呢?出现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处理?医生研究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母乳性黄疸可以喂奶吗?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开奶晚、喂乳量不足及新生儿排出胎便较晚有关。不必暂停母乳喂养,一般通过新生儿频繁吸吮、黄疸可逐渐消退。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10天左右黄疸可达高峰,持续2~3星期,甚至两三个月后才逐渐消退。如无异常表现,生活规律正常,身长、体重均正常,不必停喂母乳,可待其自然消退。
如黄疸仍有加重,即使换用牛乳或配方奶粉,未见黄疸消退,可在保健部门指导下继续观察或作血胆红素测查。当证实血胆红素连续增高时应就医诊疗。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怎么预防和治疗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 ,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