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的文章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高考需要励志,那么关于高考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励志的文章5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励志的文章:把握临场,轻松走过高考独木桥
文/郑日昌
根据我们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想取得高考成功,必须要具备4个条件:第一是学得好,有实力;第二是状态好、心态好,复习效率才高;第三是临场发挥好;第四是志愿报得好。
这里重点讲临场发挥,如何通过提高心理素质来提高考试分数。
大脑“翻书”
首先,从考试当天讲起。提前入场坐着很无聊,同学们往往就东张西望,结果每一个人都很紧张。我们建议学生到考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闭上眼睛在大脑里“翻书”。平时就要做这种练习,每做完一个章节,马上就在大脑里把内容过一遍,不是背书,而是出现完整的画面,比如章节的标题、例题是什么,哪个地方有一幅插图,出现一个画面就可以,这叫做开发右脑。
闭目“翻书”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考试技巧。同学们坐在考场里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要考的这几门课、这几本书很快地在大脑里“翻”一遍。这种办法有助于学生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进入考试情境,还有助于克服考场上突然遗忘的窘况。
做题先易后难
监考老师宣布考场纪律、拆封发卷,许多同学就开始紧张了。这时,要连续做几个深呼吸,缓解心慌气短的现象;然后,在考卷上一一填写考号、姓名等;接下来是浏览试卷,一共多少页,到哪儿是最后一页、最后一道题,正面、反面都要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
做了“一模”、“二模”、“三模”考题后都知道题量有多大,但无论几“模”,“模”的都是以前的高考,“模”不到今年的高考。每年高考都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同学们要看一看题型有没有变化、题量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增加实验等。有的学生不敢看,说看了前面后面就乱了,所以我叫做“浏览”,很快地只看题型、题号,看这道题多少分就够了,不要看具体分,这叫浏览试卷。
答题要先易后难。容易的题就是不用想,拿过来就能答,大概占1/3,通常用10分钟就能把题都答完,意味着同学已经能够得到40分至6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然后答中等难度的题,就是有点儿变化、拐了点儿弯,需要分析一下。
我们做过研究,中等水平的同学一般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完了,意味着能够得到80分至90分,甚至100多分。为什么有些同学平时学习还不错,某一门考试却不及格?很可能因为他根本没做完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挨着做题,一道题做完了才往下做。所以,要保证把自己应该拿到的基本分都拿到,做题一定要挑着做,先挑容易做的,再做中等难度的。
所谓难题就是从来没见过,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们建议同学们要大胆放弃,“打不赢就走,不要增加伤亡”。见到难题要绕过去,往下做。
很多同学不往下做,说前面不会后边更不会,因为后边的题更难。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对。出题老师原则上是把最难的题目放在最后,是给顶尖大学选尖子生。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做过的题目、看过的书不完全一样,前面某一道题老师很可能认为它不太难,或者对其他同学来讲确实也不难,可这是你的弱点,对你来说就难了;反过来,后边也可能有些题恰好是你做过的。所以,不要有那种后面更难的思想。总之,做题要先易后难,放弃难题。
合理分配时间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一般来说150分满分,如果做完了80分左右的题目(不一定都做对了),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同学们试着看一下,如果比这个时间长了就说明你慢了,肯定做不完了,需要加快速度。当然,没有表也一样可以掌握时间。我们有的时候是根据每道题的大小、分数的多少来掌握时间的,原则上是大题分多就多用时间,小题分少就少用时间。
有一年,高考数学的及格率很低,社会反响强烈,说数学考试一定超出考试大纲了。我们找到数学命题组,命题组中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把试卷从头到尾做了一遍,一边做一边讲解用的是教材第几册里的哪个公式、哪个定理等,都是学过的,证明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随后,我们又问几个同学考得怎么样,多数都说没考好。我们说怎么没考好,是不是题太难了?他们说后来仔细看题,觉得一点儿都不难。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做不完,特别是前面的20道选择题,用了四五十分钟,后边的题当然就有没时间做了。
还有一些同学平时追求答题工整、美观,高考就吃亏了。我们抽调的考卷里面,发现有的同学一笔下来划歪了,他就再描一笔,这就没有必要了。描那一笔就浪费了一秒钟,累积起来可能够答一道题的时间了。
客观题要学会“取巧”
有的同学不看题号,最后也不知道哪儿错了;有的同学担心划错了再改,就先在草稿纸上写,明明草稿纸上写对了,最后抄的时候写错了;有的学生客观题没做完,就开始做主观题,做完了发现答题卡上一个圈都没画。
对于不会答的题可以猜,但好多同学猜的时候不讲策略。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如果选择题你不会答怎么办?有的同学说瞎选,有的就说全选C等。实际上,猜要讲策略。根据逻辑,题干和选项要合乎逻辑;根据语法和语感,感觉不对就可以排除。英语考试有一种题型叫做完形填空,是8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中国的,好多同学说这种题目有点儿难,因为看上去每个选项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可以一个一个地试,把A分别填到每一个空里面,然后默读,哪个读起来顺口、流畅,往往就是对的。根据是什么呢?这是根据语感。语感从哪儿来?它来自平时的高声朗读、大声背诵。人的动作记忆是最牢固的,眼睛看、耳朵听容易就忘记了,所以尽量要把语言变成动作:眼睛看、嘴巴说、耳朵听,手写。对于英语和语文学得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在最后一两个月,拿课文、报纸社论、优秀文章等,每天大声朗读30分钟,在短期内成绩会有所提高。
还有的同学开始时答案选对了,改来改去最后改错了。当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改动,起码节省了时间。除非开始看错题了,当然要改正过来。
主观题不要“开天窗”
主观题不会答怎么办?留下来到最后再来答。开始不会不等于到后来还不会,开始有可能因为紧张,思路打不开,但答完其他题以后就不那么紧张了,思路也会开阔了。另外,答其他题时会受到启发。比如说英语考试,一个单词、一个句型、一个语法现象忘了,没有关系,不需要瞎编,在后面大段的阅读里,有可能这个单词就出来了,你就会答了。也许还有一道题你怎么想都想不出来了,但到最后不会答也要答,知道多少写多少。因为写对一两点就可以得一点儿分,只要公式列对了就可以按步骤得分。如果一个字都不写,“开天窗”,评卷老师会毫不手软地画一个“鸭蛋”。所以,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要开天窗,不管你会答不会答,至少给评卷老师一个给你分的理由。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政治、历史、语文等科目中,可能现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评价,专家、学者等说的和书本上写的不一样。同学们可以参加讨论、独立思考、有所创新,但是,答题的时候必须按书本上的答。最近一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是有争议的。
高考励志的文章:你凭什么考上清华?
清华园,是多少学子的梦想地;清华,有多少青春少年为之而激奋。今天,你站在一个全新的路口,前方的道路已经展现,远方的召唤如临耳畔!如同有一幅徐徐展开的空白画卷,你将在上面,用一千个日日夜夜,绘制出一幅属于你自己的宏图!
那么,你凭什么能够拥有一个清华梦呢?
你也许会说,能够考入清华大学的同学大多是那些聪明绝伦的姣姣者;你或许会认为,你还不怎么算得上出类拔萃的骄子。
请注意,如果仅仅凭借聪明就能在高考考场上摧城拔寨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前途早在六岁前就决定了。因为,人的智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发育完毕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显得太无奈而且无趣了。显然,这样的说法是荒谬的。智力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决定一切。不少所谓的“聪明”者,一生平庸;而看似平平的人,却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因为,比聪明更重要的是人格!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的态度、性格和习惯的结合。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力量!
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思维;你的性格,左右着你的行为;而你的习惯,预言着你的未来。
态度就是观念和观点,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首要的。好的态度,是成功的开始。高考,既是青春少年博击的舞台,也是你们走向世界的序曲。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要追求人生的价值,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个人的奋斗,为社会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个人,会在奋斗中获取到自我实现的乐趣。小世界大舞台,国家需要你,社会需要你,你自己也需要你。你具有了正确而坚定的态度,你就获得了通向清华的第一股强大的力量。态度需要在成长中树立。
优良的性格,是你获取又一股强大力量的源泉。你是坚强勇敢,还是懦弱胆怯?你是耐心坚韧?还是急躁冲动?你是宽厚而心胸大度,还是狭隘而患得患失?面临挑战,你是斗志昂扬,还是望而却步?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你是骄傲自满,还是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把过去的成功作为获取更大成功的垫脚石?当你遭受挫折的时候,是灰心丧气,还是象他们常说的那样,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浅显的道理?性格需要在奋斗中磨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良好的习惯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在习惯中远离不良的诱惑,在习惯中让自己的每一分钟充实而有意义,在习惯中细致入微,在习惯中从容不迫。有时需要在习惯中静如处子,有时又需要在习惯中动如脱兔,习惯观察,习惯思考,习惯阅读,习惯参与,习惯劳逸结合事半功倍。习惯需要在自我约束中培养。
优秀的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无完人,金无赤足,重要的是,你在努力,你在努力树立、磨练和培养自己的人格。
当然,所谓的“清华”只不过是一个绚丽而充满诱惑的符号,在这里,她仅仅是成功的代名词。当你的人格比过去更加成熟而优秀的时候,你会觉得,清华其实并不重要。而当你拥有早已不是六岁前定型的“小聪明”,而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的“大智慧”的时候,你的全身将充满着力量!
睁大你的眼睛,转动你的脑子,迈出你的步伐,这世界因你的奋斗而精彩!
高考励志的文章:写给大考失败的考生
知道分数的那一刻,她们的内心就灌满了黄昏。
曾经在高高的枝头仰望。自己是自己的丹青妙手,未来的画卷温暖而梦幻,可是一场飓风将枝桠生生截断,仰望的心垂直下落。本来预想的情节有这样的内容,在别人的真心羡慕里用低调的言语回复,满满的幸福在心底回旋;即使面对颓败的花朵,映入眼底的也尽是风景……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化为齑粉了,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还有未来吗?所有的明天都已经提前过完,把自己淹没在苦涩的眼泪里昏天黑地。日渐苍老的父母在你们无际的哀愁里陪着唉声叹气,怨尤造化弄人。
挑灯夜读的情形苏生在无边的思绪里,母亲相伴的背影疼痛着自己的眼睛,老师说付出和结果成正比,可是为什么自己的付出都被蒸发净尽呢?一个农民辛辛苦苦顺应老天的安排,他的秋天怎么可能会是干瘪的呢?在文字的海洋里自己从来都没有捕捞到这般的捉弄和荒凉啊。
志愿填报将近尾声了,她们还沉溺在淤潭里,切切地说:“誓死也不去读那所中学。”辗转听到这样的情绪,我整个人就懵了。有的人闻听自己有可能读这样的学校时,他们的心涨满了快乐的气泡,她们为什么截然呢?为什么不平的气息氤氲不散呢?大概是知晓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竟然有了理想的去处,大概是那些和自己比肩的人也有了美好的归宿,也或许是我们曾经在大考之前灌输了读此类学校等于把自己的未来交付给了和一本擦肩的结果吧……
果是前者,你让她们的心怎么可以平静呢?面对生活的大海,虽然她们知道潮涨潮落的变化,怎么在别人那里海的涨落就没有了逻辑的推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那么逼仄,把海局限于她们个人自身,唯独缺少将每个人的大海连起来的广阔思考?由此让她们在颠倒逻辑的生活面前无法平息自己的风暴,缺少搬卸内心黄昏的力量。
也或许是后者,翻卷和她们相处的过往,依稀记得自己抛出过这样的言论。你们是家中的唯一,成龙成凤是根植于心的期许;自己笃信在泥泞的路径上走过才会留下清晰的印记,她们在这样的引领下奉行实践出真知的教诲,所以不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幻想晴日的炫目。在通往命运关口的征途上,即使偶尔彤云密集,她们也不把自己埋在灰色里,风和日丽是迈一步再迈一步就可以接近的境地。她们有打败小暗礁的信心和力量,因为她们觉得小暗礁是对自己的锤炼,因为她们对自己最后的裁定是志在必得的。可是最后的结论是那样的背离人心,恬不知耻,赫然昭显,你无法躲避,眼泪只能下沉不能托举结果。
在她们凝重的眼眸里,我的内心满怀愧疚,又止不住揣想,对于偶然落到我们教育田野的种子,为教者要给予他们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呢?那不该只是知识本身的传承,那也不该是简单的、狂热的对成功的追逐,那也不该只是搬开小礁石的勇气和力量。
在至关重要的考验到来之前,我们除了告诉他们“付出不一定有结果,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结果”之外,是不是还应该补充一句,生活的逻辑不是我们想象的逻辑,不是经验的叠加,而是有我们依照常理无可解读的存在。就像有人不读大学照样活得滋润,而有人读了大学依然活得竭蹶一样。不是所有的生活都是可以预期的。你所要准备的是一种明媚的心态,即使失败也要昂扬,即使跌倒也要葆有尊严。痛得无法忍受时,要学会用微笑来为父母止痛;一头栽下时,扶着精神的绳索再次站起来,默默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暗示自己青春里所有的痛都是为了让你走得铿锵走得更远的拐杖,于此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静水流深,奔赴的是磅礴的生命海洋。把跌倒当成修行,那些跌倒再站起来的人哪一个不更加深刻,不更加真诚?孩子,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没有月华的夜晚,提上内心的灯笼,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走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你忍受着孤独,就是享受智慧了,因为智慧来自孤独。对有些人来说,人生是智慧迟来一步的悲剧,愿你们的智慧提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