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

2017-06-22

导语: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纪律问题将一直伴随我们的教学过程,科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切实的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那么,相信我们的课堂纪律一定会越来越好。课堂纪律管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针对不同的课堂纪律问题,要深入了解情况,弄清根本原因,不能刻意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必要时制订矫正提高计划。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

1.良好开端,让纪律观念植根心灵

每门学科包括副科第一节课的开始应该没有多少纪律问题,因为学生并不知道授课教师的“底细”,一般不敢贸然违反纪律,而且他们也想给新教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如果在授课伊始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课堂纪律,塑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纪律就不会成长为一个大问题。授课教师应当在授课前先把学生引入纪律的“套子”,不是宣读“几不准”或“几禁止”,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这样会引起逆反心理。教师要以信任取代恐惧,组织学生对听讲、活动等应遵守的纪律及如果没有约束会发生的后果进行探讨,学生就会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明确纪律不是老师自己的希望,而是一个安全愉快高效的课堂所必须的。在引导学生讨论制订本学科的课堂纪律具体标准时,要恰到好处地引用教师已有的条文,汇总为简练的几条,抄写在黑板的一角或打印后下发。

师生共同讨论制订本学科的课堂纪律标准可能会比较繁琐,有时会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但这是必要的浪费,因为“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停留在学生的精神之外,基于互相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2.知己知彼,让纪律管理有的放矢

副科教师应熟悉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法、学生活动等。如历史学科可以用传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学科用图片欣赏汇集学生的目光,生物学科不妨让有违纪隐患的学生尝一尝洋葱,音乐学科干脆让大家随乐而动,体育学科用跑跳游戏消减学生的违纪欲望,美术学科把坐不住的“危险分子”安排为集体作画的模特……具有独特魅力的课堂活动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即使有个别学生想违反纪律,也会没有机会或没有共鸣。要注意活动的时机和学生娱乐的“度”,不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忘记了纪律,一定让他们知道你活泼起来是多么可亲可爱,严肃起来是多么坚持原则!

课堂纪律管理的对象,一般只是相对固定的极少数学生。副科教师要不仅能亡羊补牢,还应该未雨绸缪或釜底抽薪:在课前就了解有课堂违纪倾向或行为的学生,尤其是打听一下同病相怜的类似学科的任课教师而不仅仅是主科教师,这并不是贴上一个黑标签,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还可以有的放矢采取个性化的课堂纪律管理措施。教师对学生中的纪律问题要及时发现,快速做出反应。对违纪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违纪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等几堂课下来,该冒头的都出现了,教师就要采取措施拆散违纪现象多发区域内的“危险分子”,例如把“多话”的学生用较沉默的学生包围起来,没有了助燃的柴火,再热的锅也要降温,这就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了。

3.捆绑评价,借助集体的舆论和压力

课堂纪律问题的影响多是点状辐射的,中心是违纪学生,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心附近的学生。副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需要划分学习小组,把分散的学生划归相应的利益共同体实行捆绑评价,借助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解决课堂纪律问题。

学习小组或活动小组整体水平(学科成绩或活动能力)应接近,每组最好不要超过6人。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需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才能完成,每个学生都对小组的成败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就不得不负起相应的个人责任,必须融入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违纪的机会。即使个别学生仍然违纪,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所在的小组。教师严格按照规则实行奖惩,评价小组时优秀小组组内所有成员得到同样的奖励,学生就会意识到他们必须共同努力,这样就给了违纪学生一种集体压力,一旦有学生违纪本组的学生也会进行制止而不是推波助澜。

学习小组或活动小组应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计分,并把遵守纪律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进行小组评价时不要对优生网开一面,因为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给优胜小组颁发证书或进行板报宣传,并纳入学生学科发展性目标评价,作为学科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

4.借助外力,构筑课堂纪律立体管理系统

课堂纪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副科教师不能孤军奋战,要借助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等的帮助。

联合其他科任教师并不仅仅是对部分违纪学生进行全方位关注,主要是形成违纪学生转化提高的综合体系。违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是偏科生,在个别科目或领域非常突出,只是往往通过违纪进行表现而已,教师要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特长,宣泄自己旺盛的精力。如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板图,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偶尔在数学课堂吟唱一曲活跃气氛,让伶牙俐齿的学生朗读一段“请你欣赏”……同样是出风头,在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课堂纪律问题的发生。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

一、改变学生及家长对科学课程的认识

不少学生家长都认为科学是门副科,又没有考试压力,完全可以“顺其自然”的让孩子去学习,不用额外的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的看法会间接的影响孩子,这样学生只对 “好玩”的实验材料感兴趣,而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目的漠不关心,课堂纪律自然很难控制了。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的看法也不可能一朝一夕改变。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的去改变家长的看法。首先教师自己要端正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备好每一节课。其次,课堂上不能出现自由“放羊”的现象,更不能任意的让主科教师挪用。并且科学教师也可以与主科老师一起进行家访,这样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认真的学习科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但影响课堂纪律,而且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主要要培养以下几个课堂学习习惯:

1、材料摆放习惯

科学学科经常需要学生带材料过来,我要求学生把所有带来的材料尽量收在抽屉里,需要的时候才取出来,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材料吸引,影响教学效果。

2、认真倾听的习惯

科学学科也需要学生能耐心的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的指导。课堂上我让其他学生对发言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让各小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轮流回答问题等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

科学课堂需要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如轻声的进行讨论,对同学的发言有看法应举手再说等等,需要教师不断反复的提醒、强调,这样学生才能渐渐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

4、理智的处理矛盾的习惯

学生之间难免出现小矛盾,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就容易出现吵闹的现象,这时教师再来调解就晚了。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同学,理智的面对问题,互相各退一步,矛盾自然小了。然后通过小组长的调节作用,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不但有赖于教师明确的要求,耐心的引导,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巧用教学具,调控课堂纪律

教学具用得不恰当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但教师如果能反过来利用学生对教学具的兴趣,那么,教学具反而可以成为管理学生课堂纪律的“利器”。如上《显微镜下的生物》这节课,学生对显微镜充满了兴趣,往往迫不及待的想进行操作,无法认真的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提出纪律好的小组先领显微镜,果然学生都努力的争取表现,课堂纪律变好了,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再如实验中,学生往往很难耐心细致的去弄清楚实验的步骤,或者磨磨蹭蹭的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这时我就让实验设计检查合格的小组去拿实验材料,这样,学生的实验设计做得又快又好。巧用教学具,不但帮助我很好的调控课堂纪律,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贴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思想端正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好了,但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课堂还是要乱的。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有:

1、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教学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就容易使教学偏离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容易分散,那么,闲谈者有了,做其它事的有了,课堂能不乱吗?

2、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整节课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学生的耐心用完后,纷纷开始说与研究无关的小声话、题外话,课堂纪律从一开始的井然有序,变成了嘈杂一片。

3、没有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只考虑能力较高的学生,或能力较低的学生,都会让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下”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涣散。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的时候,虽然人人有一台电脑,但有些电脑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不会使用,时间久了,纷纷离开了座位,到处“参观”去了,纪律当然不好了。如果教师从如何开机、上网、打字等从头教起,那些已经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学生又坐不住了。为了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让学生间进行合作,挑出一名电脑操作能力较高的学生做组长,带领另外一两名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课堂纪律自然好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