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

2017-05-26

对于我国来说,旅游管理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本身的发展,还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篇1

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头一直保持得比较强劲。旅游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类行业,其在管理上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多年,对外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游”也成为了世界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无数外国人慕名而来,这也就给我国的旅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省、市、县四级旅游局管理体制,各级别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方面不同。其中国家旅游局负责的是制定统一的旅游业管理规章制度、拟定我国旅游业发展方针、协调下级各部门间合作关系、组织宣传旅游业相关信息、处理对外旅游问题、监管下级各旅游部门等;省旅游局是省级直属部门,对全省内各旅游问题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当地旅行社的资格审批,保证金缴纳问题、各酒店资格审批,评星事项、各旅行社导游资格核查及考试制度的执行与监管、省内各旅游景点和项目的宣传工作;而市、县级旅游局则仅负责当地行政管辖内的旅游业管理工作。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蓬勃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某些方面已经与世界接轨,同时在实践摸索过程中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条例及规章制度。但是现在我国还是有很多地区存在着各类问题,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政府问题。政府作为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在经济发展中明确自身位置,不能越权管理,施行行政干预,更不能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造成不平等的市场环境;

其二,企业原因。旅游业的效益相对各生产类行业要好很多,尤其是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就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形成了养尊处优的心态,对于新市场比较恐惧,也就造成了当地旅游业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其三,不当竞争。有些地区会出现国营旅游企业打压民营旅游企业的情况,其界限难以划清,导致市场出现了不正当竞争的局面,使得行业管理难以更好的开展下去;

其四,调控失衡。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旅游业宏观调控机制,这也就造成了个旅游地区“占山为王”、各自为政问题的形成,催生了当地地方保护的盛行,给国家统一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例如凤凰古城收费问题、海南三亚宰客问题等。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思路

(一)明确自身位置,强化宏观调控

对于中国来说,旅游业发展至今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因此还需要政府对整个旅游业进行主导监督,但同时,政府相关监管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位置,制定相关法规,约束政府对旅游业的过度干预,强化监管能力,弱化干预能力。

(二)确立多层次网络化旅游管理体制

旅游业是一个地域性、综合性、关联性比较强的行业,其根据旅游地区实际的特点可以建立起具有合作关联性的旅游文化,大规模的共同发展,这也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网络化旅游管理体制。

(三)建立各地区旅游协会

政府需要推动当地成立旅游协会,增加旅游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力度,加快旅游业整改速度。这样做还能够使旅游业相关企业更快发现自身不足,弱化竞争意识,加强一体化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力度,使本地区的旅游业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四)拓宽管理经费来源渠道

传统的旅游业管理经费均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监管部门共同承担,其很容易造成资金不足的问题。拓宽管理经费的来源渠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在本地区旅游业总收入额中提取出一部分作为当地旅游发展基金,用于城市面貌维护、旅游设施更新及当地自然环境维护等工作。还可以通过返还税金作为补贴的方式,鼓励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解决政府资金来源问题。

(五)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但我国在这方面显然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如今,旅游行业必须建立起一个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管理中心,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其不但可以应用在资格审查、签证审批、旅游统计、政策发布等行政方面,还可以应用到宣传推广、网上预约、景点介绍、三维数据库等旅游服务环节中去,大大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旅游服务向快捷化、系统化、便民化的道路上发展。

结语: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经济化程度较高,社会性质影响较大的行业。在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相对较为薄弱,这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寻找到一个新的旅游管理体制不但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管理能力的进步,更加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经济效益,为我国的整体发展添加动力。

有关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篇2

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

[摘要] 旅游危机事件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扰乱旅游企业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旅游危机严重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导致旅游危机广泛性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的发生频率,或者有可能变危机为机遇,给旅游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旅游企业;危机管理;预防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对产业环境十分敏感的产业,发生在国内外的旅游危机事件必然对旅游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社会稳态情况下,经济及社会运行相对安全、平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行为是稳定的,此时的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讲,旅游危机可能威胁到旅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并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有关安全、吸引力和舒适程度的整体形象,导致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旅游愿望和出游行为,引起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重大波动,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旅游市场陷入危机之中,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旅游业中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加之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企业更易面临各种危机,因此,旅游企业必须推行和加强危机管理。

一、旅游危机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危机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干扰旅游业正常运营的意外事件。”亚太旅游协会(PATA)将旅游危机定义为具有完全破坏旅游业潜能的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实际上,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信心,政治风波、经济危机、恐怖主义活动、战争以及疾病等危机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出游决策,当危机爆发时,旅游业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纵观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一系列国内外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不断冲击着中国旅游业,“98洪水”、“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非典”、“美伊战争”、“印度洋海啸”等对中国旅游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危机主要受安全性因素、经济社会性因素、物质性因素三方面的影响。安全性因素包括危机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旅游安全的威胁和对旅游预期安全的威胁。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性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安全已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旅游活动的过程和旅游愿望。经济和社会环境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因素,这两个因素的波动自然导致旅游需求的波动。危机事件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系统的扰动,会改变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可支配的收入状况,从而导致游客的出游能力和愿望的波动。物质性因素指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危机事件往往可能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设施造成极大的破坏,降低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旅游资源质量,进而影响旅游需求。

二、导致旅游企业危机广泛性的原因

(一)从旅游供给角度分析旅游危机

1.旅游企业的关联性。

从旅游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购物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它的生产部门和行业不仅包括旅游部门内部各个行业(吃、住、行、游、购、娱),还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许多相关行业,如外贸、交通、工艺品生产、建筑业等,所涉及方面的任何变动都会波及到旅游业。旅游业由有关国民经济以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等构成。从波特的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旅游业的价值构成应是: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旅游工艺品。在整个价值链上,各个旅游企业以旅行社为中介组成战略联盟的形式,旅行社在事前以契约的形式向其他旅游企业预订旅游者所需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但如果某个企业由于人为的或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没有履行契约,就会波及到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每个企业都将遭受损失。所以,应加强各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消除危机以减少损失。

2.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者在完成整个旅游活动中得到的全部服务过程、旅游条件以及对整个旅游过程的感受。它是以服务为重要内容的非物质产品,旅游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和一般服务产品的特性,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时间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的特性。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种“经历”,是旅游者对旅游全过程的一种“感受”。无形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难以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和客观评价,而只有购买了某一旅游产品,并且完成了整个旅游活动后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不可转移性的特点说明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时,与旅游产品相关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只能自己享受购买的旅游产品,而无权让他人分享;时间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说明生产旅游产品是一种风险极强的行业。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即它是旅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旅游者购买的主要是整体旅游产品,任何一家旅游企业都只能提供一项或几项单项旅游产品。因此,只要旅游产品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服务出现危机,必然影响整体旅游产品,进而影响其他旅游企业。

(二)从旅游需求角度分析旅游危机。

从旅游消费来看,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旅游者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旅游需求是一种发自于要求参与社会交往,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等动机的一种非基本需求。生理和安全是其最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这两者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旅游才可能成行。旅游需求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威胁,如:政治局势、经济危机、自然环境、传染性疾病、安全事故等影响,这种非基本需求必然要为基本需求让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安全和舒适是他们旅游决策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一旦旅游企业及旅游地发生了影响这两者的负面事件,旅游者会立即“抛弃”该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对危机事件的敏感程度是有层次的。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伴随产生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而这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可以被旅游者觉察的。任何危机事件都有一个阈值(或者临界值),即旅游者对所觉察到的旅游决策风险的容忍限度,每个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都有一个他们所能承受的特定的阈值,超过这个阈值,消费者就会想方设法降低风险。旅游者对旅游决策的主观评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旅游业发生的负面事件很容易被识别并获得认同,一旦发生了负面事件,就会使旅游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旅游企业预防危机的措施

(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危机预警系统是指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处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报子系统和危机预处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危机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许多分散、零星的信息组织到一起,全面地监测、跟踪各种动态,向风险防范指挥部门提供决策的信息基础。

旅游企业应时刻监测、搜集旅游市场上潜在的危机,及时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危机的变化,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对引发旅游企业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旅游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有助于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的与本企业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可以促进企业决策者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制定危机处理制度。制定危机处理制度,将有利于旅游企业在危机发生时临危不乱,能够有条理地处理危机。旅游企业平时应对自己的所有产品和相关信息有通盘的了解,洞悉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然后列出危机评估表,将可能发生的危机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并制定好相应对策,主要包括:(1)设立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由公司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这些成员必须提供24小时的联络方式,确保在危机爆发后成员间能形成顺畅的通讯网,每个人适时扮演相应的角色。(2)预先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发言人。这个人可以是CEO、总裁或对危机最为了解的人,此人应具有相当的沟通能力,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可信度和权威感,在第一时间传递最适当的信息。(3)注重与旅游业领域相关的重要媒体建立长期信任关系。这对旅游企业在“事件”发生时,能否引导媒体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是至关重要的。(4)将危机管理制度制作成手册或文件,并按制度认真执行,否则危机管理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

(三)加强员工危机管理理念教育。

危机管理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旅游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种“危机”氛围。危机管理理念教育可以凝聚旅游企业内部员工的信念,建立共同的危机预防,增强旅游企业的战斗力,避免在危机发生时,把时间浪费在企业内部的危机沟通上。加强危机管理理念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反制危机的能力。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一线服务员工的失误是引发企业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为失误的内在根源多是由于企业缺少危机处理的教育训练。因此,结合职业训练,加强危机教育能够大量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危机。旅游企业危机教育不仅要注重单纯技术层面的强化,更要进一步加强危机处理前的心理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承受危机的能力,建立起处理危机的必胜信念。在服务态度上,要以顾客为中心,充分考虑并满足顾客的安全、健康、舒适等需要。通过危机教育,让员工深切了解到员工前途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四)注重危机公关。

由于危机情况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因此尽管事先已制定出危机应变计划,由于不可预知危机的存在,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在企业的信誉、形象等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作为当事人的企业所应采取的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旅游企业发生危机,应立即查明危机的原因和来源,及时向旅游者公布,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并以诚信的原则主动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任何一个不谨慎的反应都有可能使旅游企业遭受更大的破坏,而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则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更快地从危机中走出来。危机公关的好坏,一方面体现出危机当事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更直接影响到危机当事人的信誉和利益得失。旅游企业形象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有的公关行为都要围绕着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这一中心来开展,危机公关也不例外。因此,凡是有损于企业社会形象的事都不能做;当具体利益与维护社会形象发生冲突时,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具体利益。当事件只涉及具体利益时,应该立即将其与社会形象明确区分开来,不让其与社会形象挂上钩;如果事件涉及到损坏社会形象,则应该马上以修复社会形象为主要目标展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公关行为。我们都不希望出现危机,但危机到来并不意味着企业对此无能为力,不意味着问题不能解决,事态不能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旅游企业能够注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把握好危机公关的每个过程步骤,积极引导舆论,就能安然渡过难关。而且有些危机事件处理得当,还能给企业提供一个改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机会。

(五)引导旅游者改变行为模式。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模式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危机的影响。危机过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仍会潜伏在旅游者心中,并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研究危机事件后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合理的设计和推出新的旅游形式和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经过SARS的洗礼,旅游者逐渐认识到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赞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卫生条件及其防疫防范服务配套设施设备的要求和选择将会变得比较挑剔。安全顺畅旅游、健康卫生旅游、文明有序旅游,将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项目活动的第一要求。旅游企业应该根据危机后旅游者可能的行为模式,引导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旅游者的旅游愿望、旅游信心的恢复和旅游目的的实现。引导旅游者行为模式的改变应包括:(1)引导旅游者出游方式的多元化;(2)引导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时空选择多元化;(3)引导旅游者主动承担旅游行为的社会、生态责任,促使旅游者接受生态化的旅游行为模式;(4)引导旅游者改变不良的日常行为模式,推广文明的日常行为和旅游行为模式;(5)引导旅游者逐步提高旅游目的的层次。

四、结论

旅游企业的危机主要来自质量、天灾、人祸、品牌、财务、犯罪、事故等方面。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的发展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外部因素往往是旅游业本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负面事件对旅游企业所导致的破坏,不仅仅表现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还可能由于负面事件所引起的恐慌及流言在市场中的长期扩散,从而对旅游企业具有持久性的负面影响。它会导致游客对目的地负面性的认知,进而对旅游目的地有关安全、吸引力和舒适度的声誉造成损害,以至旅游者数量减少、旅游支出减少,当地旅游经济出现衰退,并使当地旅游产业活动的持续经营发生中断。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导致旅游企业危机广泛性的原因,建立有针对性的预防危机的策略。旅游企业进行危机管理时,首先,应该强调忧患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其次,应制定危机处理制度,注重危机公关,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美誉度。再次,应认真研究危机事件后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设计和推出新的旅游形式和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九全,李开宇,张艳芳.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J].人文地理, 2003,(6).

[2]吴昌南.试论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J].江苏商论,2004,(9).

[3]夏保国.旅游企业危机分析及预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4]朱磊.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企业管理,2004,(11).

[5]孙彩.对危机管理的原则及程序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2,(4).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