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论文范文

2016-12-09

近二十年来,体裁和体裁分析成了语言研究领域里的热门话题,对不同类型语篇进行体裁分析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对学术论文这一类语篇的体裁分析最为突出。然而,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浓缩和精华并没受到应有的关注。相关文献也显示对学术论文的摘要的体裁分析比较少见而摘要的对比研究更为少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6年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探讨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改版,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教育素材,将这些实际生活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筛选生活中的素材,构建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与生活感悟,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逐渐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些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出发,去分析、掌握和运用教材中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思想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那么,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他们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探索欲望强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博览群书,把自己修炼成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古通今的“杂家”,只有“无所不能”的全才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才能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与时俱进,成为学生拥护的好老师。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合作、交流探究,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新改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合作探究活动,比如“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如何讲效率维护公平”等内容,这些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问答、生生讨论等方式,产生思想的碰撞,在思想交流中取长补短,掌握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探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出现的知识。

三、创设开放式教学模式,把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

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学科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师要把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联系社会生活大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真正的成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来构建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所以,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在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还要把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课堂,具体操作办法可以有三种方式。

(一)时刻关注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将教材中所提及的理论与国家政策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正处于思想逐渐成熟期的高中学生而言,这些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学生很容易失去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多学生选择了最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费尽力气,学习效果也没有明显的提高。长期调查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身心状态下时,所有的感官都容易被调动起来,上课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记忆力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国家各种政策方针的制定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活,让学生时刻关注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政策,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关心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同时,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政策相结合,更好地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从而提高学生认真执行各种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将教材理论与时代的发展有机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政性很强,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理论与时事政治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列举实例,适时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目标和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热情,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将教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既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又要充分利用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应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化的思想政治学习使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学习起来劲头十足,效果明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早已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懂得生活的内涵,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成功。

范文二:大学生时政教育的现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当代青年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大学生们承担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关心国际时事不仅有利于了解国际形势,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明辨是非能力。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但是经过对比发现,对国内时事的关注度高于国际时事。本文从高校教育入手,探讨目前大学生时政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可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校教育;大学生;时政教育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异军突起,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成为了可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日前,本课题组成员对河南省一些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问卷360份,回收合格调查问卷353份,合格率98%。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均比较关注,但是关注较多的是国内热点,对国际时事的关注度不足,忽略了两者的相互联系。

一、时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责任。而在当前国际大环境背景下,重视时政教育也是必然趋势。尽管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对高校时政教育做出明文规定,但是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时间缺乏。高校时政教育开展的时间主要是专门的时政教育课和在思想政治课上贯穿其中。而在实际情况中,专门开展时政课堂的高校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时政教育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上贯穿时政热点,这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授课方式,更具有随机性,无法保证充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时政教育。

第二,方法简单。高校进行时政教育主要依托的载体是课堂,主要的呈现者是教师。而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的是讲授方式为主,造成时政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相反的,学生通过社团、辩论赛、时政论坛等形式能很好地锻炼自己,提升对时政的理解与应用。

第三,内容缺陷。时政教育课程并未有规定统一的教材,因此高校在开展时政教育时授课内容便没有保障。而且时政课主要是针对国内外时事热点的分析,如果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关注新闻热点事件,那么在课堂上就只有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保证有效的穿插时政课。

第四,深度不足。任何课程的主体都是学生,都要体现创新精神,时政课也不例外。有些教师在教课时,忽视教学方法的深度,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不能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深入思考,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的创新性。而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动机不足。“大学生作为时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否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时政教育的有效性。”①有些大学生,生活中比较自我,反映在学习中就是上课积极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动机与兴趣。这既有历史原因,比如一直流传的“莫谈国事”,也有现实原因,比如就业、学业等。

二、发挥时政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时政教育具有时效性高、政策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综合性要求高、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②虽然目前各大高校已经意识到时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开设相关课程,但是其有效性还没有发挥到最大。针对上述时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其有效性,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以课堂为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学生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课堂的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意义重大。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时政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情境分析等方式,既避免了授课方式的单一刻板,有很好的将学生纳入课堂中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以课外为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除了必须的课堂学习以外,高校还应注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不主动在课上学习,但是积极参与课外的一些时政论坛等活动。社团与课堂相比,具有灵活性、自发性、主动性的特点,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时政教学内容,与相应的社团一起完成课堂任务。教师课前指导,社团成员课中参与讲授,引导社团学生与课堂上的学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力量,组织各种类型的时政论坛,政策宣讲会、时政演讲等活动,真正调动大家参与其中。

第三,以自我为主,增强自身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③除了高校加强教师对队伍建设外,学生自身应提高对时政的关注度,积极投身到政治生活中来。还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四,以网络为辅,扩展学生学习平台。现在的大学生多为手机控,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高校可以考虑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利用一些常用的社交方式,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微博、QQ群通知等,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既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广度,又可与同学们进行良性互动,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范文三: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

【内容摘要】

高中政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现在政治教学中融入了时事政治,真正做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时事政治;影响;策略

时事政治是某个时间阶段发生的新闻总结,对政治局势的评价、政治格局的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用时事政治案例,并加以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内外时事大事,从而更好的表达政治观点,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理论教学联系时事政治

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加入时事政治案例,例如:学习货币汇率的影响,如果人民币汇率下调,那么对到泰国旅游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本身经济的影响呢?近几年来,到泰国游玩的中国旅客越来越多,如果人民币汇率下调,旅行途中的购物、食宿等开销是在出境游过程中消费的“大头”,海外购物不再像过去那么便宜了,去泰国旅游的成本必然提高。中国是工业和农业大国,泰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农产品、零件、原料等,人民币汇率下调后,泰铢相对增值,泰国从中国进口的成本降低,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做出补充,或者教师先分析,然后让学生举出反例。通过这样方式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教师与学生讨论时事政治

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新闻,新闻中有很多案例。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多看新闻,并利用课前的十分钟用来与学生交流、讨论时政新闻,频繁的师生互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情。通过互动帮助学生养成每天看新闻的好习惯,让学生每天了解时事政治动态,看看哪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二手房交易税提高、银行利率下调、以及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等。学生与教师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教师受社会影响比较大,因此其言论比较偏政治。而学生喜欢彰显个性化,喜欢与众不同,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讨论过程中,教师长久以来的主导势力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辅助作用。学生随着知识量和社会经验的不断增加,会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关于阅兵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中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中国提出和平发展理念是什么?很多问题往往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你分析的有道理就可以,这种类型属于开放型题目,教师要利用好这种开放性的题目,更好的开展政治教学。

三、对历史时事政治的分析

时事政治包含现在和过去,我们还应该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分析,以史明鉴,借古看今。历史与政治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我们用综合的思维进行思考。例如:商秧变法的思想和举措,不但改变了战国的格局,而且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现在商秧变法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让学生对时事政治分析有很多优点,一是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时事政治,二是对不同时代的时事政治有一个大概的思路,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三是巩固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将政治理论应用于案例解决中,提高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讲课内容变得突出、有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前些时候热播的电视剧《少帅》,高中学生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就大致知道主人公是张学良将军。教师可以结合这部电视剧的情节,追溯电视剧中出现的历史“时事政治”。在日本特务要求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投靠日本的时候,其出于民族大义没有答应,结果发生皇姑屯事件。再有就是对蒋介石的双十二政变,这件事的起因也是非常复杂,主人公联合共产党扭转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实现国共合作,一致对外。

四、强化教师时事政治的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学习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时事政治的分析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避免人云亦云。高中生面临高考,学生不但压力大,而且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没有时间去观看新闻或关注时事政治。而政治教师专门研究政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政治上,那么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天观看时事新闻,并对这些新闻进行整理、总结,系统的讲给学生听。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每天观看新闻,增强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并且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高中政治蕴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政治涵盖多领域,单纯的口述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有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蓉华.时事政治如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4年02期.

[2]郑艳丽、马轮轮.时事政治让高中政治课教学活起来[J].学理论,2015年11期.

[3]娄方应.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强化时事教育[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