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丛祠旅游攻略

2017-03-19

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望帝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望丛祠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丛祠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望丛祠旅游攻略: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四川成都市西北郫县县城西南部

交通:从成都汽车站乘坐郫县方向的班车。

景区景点游览项目推荐:

祠堂

祠内园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务农、丛帝率民治水之意,精心安排楼台亭阁、池榭拱桥,布局小巧别致。

陵墓

望帝陵帝陵祠内有望帝陵和丛帝陵对峙,可说是四川最古老的帝陵。祠的大殿,原有望帝、丛帝像,现已不存。据说这只是后人为怀念他们所建的祭祀殿,并非原有陵墓。二陵墓高10米、陵围长205米。

望帝、从帝铜像:祠堂内二帝的铜像。

望丛祠介绍

望帝杜宇教民务农,他在蜀地首创了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被后代奉为农神。丛帝开明凿玉垒山,开宝瓶口,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二帝遗爱在民,历代为后人尊祀。“端午祭屈原,岷阳朝杜主”,蜀人闻杜鹃而思望帝。每年农历5月15(大端阳)举行的纪念望丛二帝的望丛赛歌会,更是汉民族唯一保留下来的赛歌形式,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原两帝分祠,而今的“望丛祠”是公元5世纪南齐所建的望丛二帝合并祠。

《岷阳二帝前后志》载:“丛帝殁后,咸葬于郫,旧有庙,古邑南去郭一里。

据《郫县志》: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县二王庙处,南朝齐明帝时(公元494-498年在位)时,刺史刘季连将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后与丛帝庙合并,成为合祀望、丛二帝的“望丛祠”。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扩建望丛祠,始有今日规模。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

明末清初望丛祠毁于战火,仅存杜宇、鳖灵二陵。明末张献忠起义时,遭受严重破坏。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护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丛祠重经修复,并于祠内遍植柏树(1981年尚存207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祠东建“听鹃楼”。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内建公园,后逐渐荒芜。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军熊克武驻防于郫,曾拨款培修祠宇,并于二帝陵前分别竖“古望帝之陵”、“古丛帝之陵”石碑。碑高丈余,下款刻“熊克武立,但懋辛书”。

1969年碑被拆毁,仅存残块,今碑为复制件。

1984年,郫县人民政府将望丛祠由原面积22亩扩建至88亩。[1] [4-5]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