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期末论文范文
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建立高效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增加效益,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期末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期末论文范文篇一
《 物流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摘要】针对“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这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文中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重点专业物流管理建设为例,提出了践行低碳教育理念,推动旨在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推动旨在满足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需求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动旨在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促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低碳教育理念;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物流管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由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在“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发展”,并为实现此原则而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可见产教融合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把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1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为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各专业正在或正准备加快及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产教融合是摆在各专业建设者面前的一个紧迫且现实的问题。低碳经济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而倡导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低能耗、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需根本性转变等理念,这些理念与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职教育应该顺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践行低碳教育理念,以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高职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
2低碳教育理念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发展新兴工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高效及环保的经济发展形态。自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政府文件以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象征着高效、节约、可持续发展、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低碳理念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在此背景下,“低碳发展”、“低碳社区”、“碳足迹”、“低碳社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政策、新概念接踵而来,低碳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教育家在2009年底提出将“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教育理念引入学校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构建和谐的低碳教育体系[2]。从此,将低碳教育理念应用到职业教育建设中的做法逐步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和关注。莫秀凤探索出一种轻负担、高效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碳教学”模式[3]。刘庆指出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开始积极探索低碳模式,施行低碳教学理念[4]。范金坪等研究了如何将绿色低碳概念引入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5]。彭秀丽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而构建了高职院校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模型[6]。
3践行低碳教育理念,促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策略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物流管理专业)是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低碳教育发展理念,下面以其为例来阐述低碳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的“三个旨在”的低碳发展推动策略。
3.1推动旨在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定制旨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及社会急需的人才,使有限的高职教育资源能获得更好的社会价值,达到资源的最高效配置。
3.1.1积极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冷链物流作为新兴产业,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扶持。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商务部《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冷链物流发展[7]。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了多项与冷链相关的政策,包括“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及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业务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等。《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广东省要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另外,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试点工作已于2014年在广州市率先启动并有望在全省全面推行[8]。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急需高职院校各物流管理专业提供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级技能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意识到了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对接仓储业转型升级及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于2011年增设了冷链物流方向。
3.1.2定制符合企业岗位(群)能力需求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一线岗位(群)能力需求信息,使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清楚、更明晰,在2011~2013年期间,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先后拜访了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调研了广州国药物流有限公司、广东拜尔空港冷链物流中心、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广东国通物流等多家冷链物流公司以及冷链物流相关生产企业,如广东台山市天润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广东东升农场有限公司等。依据从企业调研获得的冷链物流岗位(群)的能力需求,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和提炼出冷链物流人员从事冷链物流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定制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需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3.2推动旨在满足职业资格认证需求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将该职业分为“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内容,其中对职业要求的主要是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两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与物流师等级对接的是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根据表1,从职业要求的特性方面可将职业标准要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道德品行及通用能力,如职业道德、公共关系管理基础知识、基本法律法规,以及物流业务基础知识中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英语知识等;另一类是适应职业岗位需要所需的专业技能,包括表1“工作要求”中的所有项目及“基本要求”中的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管理专业针对上述职业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建设上充分体现职业标准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培养道德品性和通用能力的通识教育和培养专业技能的专业教育两大块,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可持续“双证融合”发展。
3.2.1实施通识教育,培养敢于担当、综合素质强的社会人和公民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是学生终身教育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综合素质强的社会人和公民。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教育既要追求知识本质,也要追求人在社会中的美好道德品性。高职教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通识教育义不容辞的一个职责。物流管理专业通过《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自然科学课程内容来传授学生探寻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和引导学生选修的《中西文化对比》等人文课程内容来扩大文化修养,拓宽学生更多的知识面和对外面世界认识;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防止学生思想“亚健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3.2.2实施专业教育,培养能胜任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在专业教育方面,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实务》、《供应链管理与ERP软件操作》、《运输技术实务》、《仓储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课程,并制定对接职业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的课程标准以及能将各知识点与技能点的选取对接职业标准中的工作要求的课程内容。如《仓储管理》课程内容根据职业标准而选取了如表2所示的主要知识点与技能点。
3.2.3推动旨在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①打造校企合作下的成本共担、可持续发展的冷链实训教学过程。物流管理专业冷库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省示范专业建设验收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了前期的论证与规划工作。为了防止基地验收完后就成为学校的“高碳排放量”资产,避免只为验收而建设的短期利益现象,使基地有一个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物流管理专业正与有关企业进行洽谈,计划打造旨在可分担基地日常营运成本,又可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学校建基地+企业承担运营“的冷库实训基地。学校负责基地建设,企业承担基地的日常运营费用,企业在保证学校正常实训的前提下可免费使用基地进行正常的生产运作。学生以实习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企业员工以实习导师身份对学生进行现场实训教学和指导,从而达到了实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真正对接与融合。这种校企双方的成本共担、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训教学正是基地产教融合发展的最佳模式。
②打造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从重“量”向重“质”转变的高效课堂教学。教学资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高职教师要优化教学资源,实现从内涵上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教学应紧跟企业实际,整个教学资源应源自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或者是企业生产过程的高度模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更贴近实战,也才能达到毕业就可直接上岗及快速融入企业,减少对学生进行再培训,从而节约教育成本。另外,教学课时也需从“量”向“质”的转变,坚决摒弃“高排放”的“一言堂”教学,应将整个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减少传统教学方式的课时量,积极落实企业真实生产过程背景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如以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真实业务数据,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农产品从田间采摘、预冷、贮藏、分拣、配送等全程冷链过程的相关理论及实操技能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质的提高,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完美对接。
③成立星之导物流班,将企业专家请进课堂,提升产教融合水平。2013年6月13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市星之导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首届“星之导物流班”开班典礼在学院北校区会议室隆重举行,并聘请该公司的运营总监、物流部经理等为企业兼职教师,让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专业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扎实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高效及深度地融合。总之,高职教育应与时俱进,充分抓住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2020年)》总体目标之一的“到2020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带来的职业教育新一轮大发展之机遇,践行低碳教育理念,促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高效及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2014,6,16.
[2]低碳教育[EB/OL].//baike.baidu.com/view/4353089.htm.
[3]莫秀凤.“低碳教学”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前言,2012,(11):140-141.
[4]刘庆.高职课堂引入低碳教学理念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1).
[5]范金坪,李世国,夏林中,张春晓.绿色低碳概念与高职教育[J],职业时空,2012,(6):6-8.
[6]彭秀丽,陈彬.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高职院校低碳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65-67.
[7]禽流感引发冰鲜热多上市公司布局冷链产业[EB/OL].//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3/03/c_126211022.htm.
[8]林少春调研生鲜家禽试点工作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EB/OL].//www.gd.gov.cn/gdgk/gdyw/201405/t20140520_198333.htm,2014-05-20.732
物流管理期末论文范文篇二
《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
摘要:2013年9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首次招生154人。尽管学院2001年全省首创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已发展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但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发展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对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SWOT分析,从专业定位、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培养模式五方面提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SWOT分析;发展路径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标志着郑州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从粮食核心区到中原经济区,再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密集出台的三大国家战略虽各有侧重,但其发展均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同意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函》(教发函[2013]39号),标志着两校升本成功,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学校首批升本专业之一。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区更名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校区),学校2001年全省首建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已发展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但是物流管理本科和专科专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借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东风,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探寻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打造特色本科专业,理清健康发展思路,对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专业水平
依托河南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环境,以及交通发达的重要区位优势,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发展良好。但是,2013年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成立,在人才培养目标、师资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专科专业存在明显不同,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学校首批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找准定位,办出特色,突出专业优势。通过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努力将其打造为学校“拳头”本科专业。
1.2有利于加快学校转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学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与高职院校相比,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同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加强重点本科专业建设,优先发展特色本科专业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必经之路,也是“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特色名牌,带动和促进畜牧兽医、食品加工、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发展,并相互结合形成交叉学科,优化学院专业结构,推进学院的转型发展。
1.3有利于促进区域发展
2011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指出: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物流园区为载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要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将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1]。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提出要大力发展航空物流[2]。三个重要文件中,均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十二五”期间及其中、长期全省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大战略和主基调。通过加强学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
2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SWOT分析
2.1S(优势)
(1)科研学术水平较高
近几年来,工商管理系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在《中国物流与采购》、《物流科技》、《郑州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550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校级科研课题180余项;获省级和厅级成果奖60余项,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商业经营等领域。先后参加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专科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统编教材编写,公开出版专著、教材30多部。
(2)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一方面,校内现有物流管理ERP实验室、运输实训中心、自动化仓储实训中心、物流设备实训中心、物流软件实训室、叉车技能训练基地、ERP沙盘演练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可满足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配送管理、物流设施设备、供应链管理等多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需要,以及多门基础课的实验要求,实验开出率达100%,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各门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另一方面,校外还建立了大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商业储运公司、郑州好易家商贸有限公司、河南长通物流有限公司、河南豫鑫物流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实际的实习场所,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2.2W(劣势)
(1)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学校开办本科教育时间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教师本科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尽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师都是从教多年,至少具备副教授职称的老教师,但是他们以前主要从事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办学层次,需要经过再教育和再培训,不断研究开发适合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师后备力量不足。本科教师要求更高,根据目前全国本科院校的招聘情况,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招聘博士,而由于学校刚刚升本,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凤毛麟角,即使从2014年本科专业开始招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仍需要几年的积累期,才能成为优秀的应用型教师。
(2)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学校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经济规律,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方法与技能,能在工商企业、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定位主要局限在宏观概述性质,与河南工业大学依托粮食物流相比,在行业特色、依托领域等方面欠缺优势,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具体目标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突出行业优势,商贸特色不明显。
2.3O(机会)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虽然河南省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有所增多,但是从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河南省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物流人才缺乏,学校应该遵循“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而又留得住的物流人才。
2.4T(威胁)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属于二本高校,和一本高校注重培养“研究型”的毕业生的目标不同,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河南省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老牌”的二本院校自身的学科建设相对完善、科研能力较强,企业乐于与其合作,利于开展特色专业建设,且校企合作的层次更高。学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在学科实力上也无法与老牌重点院校媲美。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跟企业的需求契合度更高,且面向生产一线,学生实践能力更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因此,学校在面对学生实践能力针对性不如高职院校,学科知识背景丰富性和专业科研性不如老牌二本院校的情况下,如何突围搞好自身的专业建设是其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3]。
3加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
3.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本科物流专业布点数据,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93个,因此学校应始终着力突出“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扬长避短、走自己路子”的特色定位,抓住“新建”、“地方性”、“应用型”三个关键词,立足“新建、地方、应用型”思考问题,围绕“新建、地方、应用型”制定规划、实施办学。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成长互动,院系与企业互动”三个互动,主动对接地方经济,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走“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的特色发展之路,举“地方旗”、打“地方牌”,依托学院多年发展商科教育的优势,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加快“牧工商一体化”发展。
3.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术与实践兼顾和专兼结合”的原则,可采取三大战略举措:
(1)“引进来”战略:拓宽渠道,加大引进力度。一是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资历的博士和学科带头人;二是从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能工巧匠”,聘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设课程或进行讲座,对学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行“师徒制”式指导,缝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间的差距;三是聘请知名企业家或客座教授定期地来学校给学生作专题讲座。
(2)“走出去”战略:转型学习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与企业合作,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选派教师到其他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或做访问学者;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到名校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深造等。
(3)“双师型”战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比如物流企业的调研、分类、评估和规划等,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在增加师资队伍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措施,提高教师的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培训与指导。
3.3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一要加强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合理规划物流管理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带动作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二要加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建成5~8门省级精品课;要在资金上给予保证,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应充分体现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先进性,反映物流领域最新成果,积极鼓励博士、教授参与建设。三要加强教材建设。学校要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并鼓励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组织编写特色化教材与参考书[4]。
3.4加强实习实训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是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物质基础,直接决定了“知识”与“能力”能否成功转化。一方面学校应增加对校内实训室的投入,完善实训设备,增加专业实验实训人员,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制度创新,保证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与原有校外实习基地深入沟通力度,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开发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拓宽校企合作渠道,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打破传统上最后一年集中毕业实习的单一实习组织形式,可借鉴英国“三明治”式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不断交替于企业实际生产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5]。
3.5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应始终着力突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形成“一二三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坚持“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为导向,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平台,构建“学科基础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和通识课程体系”三个体系,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四个结合[6]。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Z].2012.
[2]国务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Z].2013.
[3]余利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SWOT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2):119-120.
[4]李开.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148-149.
[5]易正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研究[J].物流科技,2011(7):127-128.
[6]易伟义,熊健,李智彬.基于学科特性的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8,27(10):74-75.
物流管理期末论文范文篇三
《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创建 》
[摘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构建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方法,以及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1引言
物流产业是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是各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纽带,也是2l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物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物流运作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物流产业所需的物流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务运作能力。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存在不足,企业急需物流人才和高校物流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性和操作性的学科,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物流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物流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观察和了解实际物流活动,加深对物流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2.1实验设备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但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在规划和建设物流实验室时,往往没有全面考虑实验设施设备的教学使用计划只是简单的叠加,缺乏系统性。不少物流实验设备通常只和某一门课程相关,只能支持特定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得这些物流设备使用率偏低。
2.2实验内容实战性不强
实验教学内容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但由于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很多学校对物流实验教学还停留在认知和验证层面,实践内容安排不合理、实战性不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操作一般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缺少真实的实验数据,实验内容脱离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偏少。
2.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的实验教学难以贯彻。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通常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其流程是老师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实验原理、进行现场演示,再由学生分组操作,最后讨论交流。一次实验下来,学生真正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不多,且一个实验内容一般只有一次操作机会,学生难以对实验内容深入理解。
2.4实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考核大多采用实验报告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和出勤率确定平时成绩,再结合最后提交的实验报告给出最终实验成绩。这种成绩评定标准,评定人和评定角度相对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实验效果。
3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建立起一个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与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切入点来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3.1学生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理解学生、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以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人才为中心建设、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实验室设施资源,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训练,形成相应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
3.2系统性原则
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因此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系统设计物流实验教学体系,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一个相互融合的多层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3.3创新性原则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需坚持创新性原则,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方面协调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动手能力,应面向职业需求设计多种实践环节,如任务型实验和自主创新型实验等。
3.4校企合作原则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有效的合力。学校要以解决学校培养的物流专业能力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不匹配问题为目标,在物流实验室规划、建设、运行等各个阶段取得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在实验内容建设方面,要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从企业的角度发现、引导学生挖掘对本专业的兴趣点和实践点。
4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应坚持“管理和工程相融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教学和科研相融合”的“三个融合”的教学理念,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建设,为培养“四能”(即精管理、懂技术、能应用和知创新)人才夯实基础。
4.1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应以创建功能完整、设备先进、管理一流、开放性好、代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体系为目标,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战”为原则,按照系统化和柔性化的特点构建“3+3”(3大平台、3个层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基础平台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模块和物流管理基础实验模块,奠定学生基本的实验基础;专业平台包括物流配送中心模块、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实验模块和供应链管理实验模块,是基于基础平台之上按照现代物流的特点所开设的专业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专业知识、获得专业实验和实践的技能;综合提高平台包括开放实验模块、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模块、科技创新活动模块和校企联合实验室模块,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提供实验实践平台。实验教学模块可分为基本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实验层次:(1)基本型实验包括技能训练型、理论验证型、学科认知型等实验教学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培养基本技能。(2)综合设计型实验包括综合设计型和应用性探索型等实验教学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实验设计、收集整理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研究创新型实验通过结合毕业论文、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开展,其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素质。
4.2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探索适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物流管理专业对传统实验项目的改革中应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实验的设计性,融入科研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创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不预先告知实验过程和步骤,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给出定实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问、通盘构思、兼顾全局和细节,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动手能力。(1)自主式实验方式包括验证性实验和部分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供详细完整的实验报告。(2)合作式实验方式是由具有一定难度的且工作量较大的部分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构成,要求3-5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并提交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演示汇报、组织课堂讨论。(3)研究式实验包括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挑战杯、电子商务竞赛、物流竞赛等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实验。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开展开放实验,开放实验内容包括以下三种:(1)巩固型开放: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验基础相差较大的情况,对在课堂规定时间达不到实验教学要求的学生,通过预约的方式来实验室继续强化训练。(2)技术型开放:开设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实用技术、提高专业兴趣,增强动手能力。(3)创新型开放:主要是基于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创新型开放主要面向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学有余力、实验理论扎实、实验技能较强的学生。学生通过自愿组合组成课题组的方式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应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规范化的考核指标,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从考勤、实验过程检查和实验报告三个角度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在考核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与实验教学要求,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注重物流专业综合能力的运用,保证学生实验成绩考核的公正性。物流管理专业还需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模拟仿真和真实设备相结合的实验方式,借助硬件与软件技术支持,在实验教学中构筑贴近实际应用的实验环境。在教学手段方面,物流实验教学采用物流设备及其实验室、物流信息系统、借助多媒体手段案例教学、物流沙盘、物流仿真系统等多种形式。
5结语
总之,实验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功能完整、设备先进、管理一流、开放性好、代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体系,不断探索适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家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4,(1):390-392.
[2]周程,张曙红.本科高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革新探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6):143-145.
[3]刘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143-145.
[4]傅培华,朱安定.高校现代物流技术实验室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1,(12):243-245.
[5]傅培华,朱安定.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81-184.
[6]缪桂根,辜丽川,罗红恩.物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239-240.
[7]谢美娥,王皓.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环节研究[J].物流科技,2013,(4):118-120.
[8]朱丹.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8-101.
[9]谌微微,曾文杰.物流管理专业分阶段实验教学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91-192.
有关物流管理期末论文范文推荐:
1.浅谈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3.物流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4.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5.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物流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7.关于物流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