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探讨
导语:数学是人体的头脑体操,是一门培养、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幼儿数学教育探讨
1数学游戏手拉手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游戏和玩具,可以说孩子就是在游戏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那些针对孩子智力发育特点设置的益智类游戏,在孩子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从家长到幼儿园,我们对于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都给予了特别的重视,数学在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集中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益智类游戏设施。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将这些游戏引入自己的教学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积木,现在市面上的积木包括很多的形状,因此,我们在教给孩子辨认图形的过程中就充分的借助了积木的优势。教给孩子什么是圆柱体,什么是三角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等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平时都看到的一些实际物体联系这些图形,说明哪些图形出现在什么地方。随后在根据自己印象中的情况来利用积木重新“建造”脑海中的形象。
其次,我们还利用一些其他的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幼儿园的学习不同于小学的学习,主要是对于孩子的看护为主,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不只是一些数字和识字的知识,而是能在孩子处理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也能得到一个提高。考虑到这样的特殊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重日常生活方面的引入。
根据这样的 特点我们也设计了一些相关的小游戏。在一到五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在吃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在中途被其他的东西所吸引,因此会造成浪费。也为了可以让小朋友们在吃东西的过程中也能将自己的头脑开动起来,我们经常会给孩子们发一些“数字”饼干。再吃的过程中。我们会偶尔的问小朋友,现在大家正在吃的是什么“数字”,这样孩子不仅可以将注意力重新集中,而且在“吃”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长期坚持还可以培养小朋友动脑筋的好习惯。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思维发散的非常快,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特别是在数学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因为本身数字就比较枯燥,孩子非常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将老师“视而不见”,为了将强孩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失时机的穿插一些联想性小游戏。
2数学与运动结缘
缤纷的世界在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让小朋友们有效的认识呢:摸、爬、滚、打,亲自动手实践无疑是最有效的认识方法了。运动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手脚平衡能力,还可以让左右脑配合发展。将学习和运动结合起来还可以增强运动的目标性,也是小朋友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法。
对于游戏的利用,我通常都是借用一些已经有的游戏,孩子们玩的比较熟练的游戏,比如跳绳和拍皮球。这样的游戏我们都是让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数数。或者让小朋友“排排坐”,就是让另一个小朋友将剩下的小朋友平均分成组。或者让小朋友先拍一下球再拍三下,然后问他们自己一共拍了几下,将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运动结合在一起。
3数学与动手操作结合。
通过孩子的操作,促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运用这些常规的游戏之外,我们还会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自创”一些特殊的强调孩子动手的小游戏。现在根据对于幼儿园教学的相关规定,课程主要的是集中在室内进行,因此,很对的游戏需要小朋友们在桌面进行操作。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了很多“桌面游戏”。比如“排排坐”,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些小球的图形,在上面写上一些简单的加法或者减法运算,让小朋友们进行运算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在培养孩子的快速识数方面我们设计了类似“跳格子”一样的游戏,让小朋友们站好,然后老师读出方格中的数字,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跳进相应的格子,比一比谁最快。这样的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数学学习,更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学习。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一个很著名的认知理论,他认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这就是说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很探索能力,设法引起孩子们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就是根据这一点,我们将运动和游戏引入到教学当中,让孩子积极的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培养一种很动脑,爱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