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教师职称论文

2017-06-16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教师职称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关于中学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浅谈中学教师素质

[摘要] 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素质事关百年大计。笔者在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基本层次的素质模型。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基本素质 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于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素质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教师的政治素质包含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师德、职业道德。

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负责地从事着平凡而光荣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观念和理念。就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人本观念、终身观念、未来观念以及教学中的新的教材观、教师间的合作观、新的评价观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二、渊博的知识涵养

教师的知识素质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知识、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渊博的教师素质是教师实现其社会自身价值的直接能力。

现代教师要加强学习,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能力结构。教育是超前的事业,现代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能源、国防等教育。在多学科对同一学生的施教过程中,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有相互配合的意识,应善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应当有较成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具备较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与教的心理、知识生成的原理、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具备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分享研究成果,善于汲取他人的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总是站在科学前沿。要从“应试教育”的巢臼中走出来,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能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三、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

我国古代的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认为教师应始终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心态。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实际上是在告诫教师,在工作之余,别忘了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调整修正,并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的牵引。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这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要自加压力,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实现敬业到精业的突破。

自我认知能力。教师要发展自我,首先要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发现自己的优势、长处,以及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便于更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自我调节能力。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我教育能力。人类已进入学习化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种能力的本身就意味着学生要成为自我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自我教育者。教师要想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他首先就应该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诸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等各种素质的物质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作保证,会导致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即使有再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据调查,58%的教师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一般,18.7%的教师自感身体比较差,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教师仅占20%。而在自感身体比较差的教师中,26~35岁的占19.4%在各年龄中最高,其次为36~45岁,占19.3%。而这两个年龄段的教师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人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呵护备至,却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身体疾病来对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教师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显然是不行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具备渊博的交叉学科知识,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教会学生积极地生活和拥有良好的心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顺清.论中学教师的素质及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33-234.

[2]刘宪军.郑州市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关于中学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中学教师信念研究

【摘要】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起着统帅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来自南宁、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等广西不同地区的近50名中学英语教师的信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从教师信念的界定、教师对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理解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信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教师之间的信念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在新的教育改革理念的背景下,大部分的教师对与教学相关的概念有着清晰而积极的理解,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对于一些教学理念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念;教育;教学;学生 ;学习;学习方式

1 引言

普遍研究表明教师信念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此之前,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外显的教师行为方面的研究。八十年代以后,逐渐由外显的教师教育行为研究向内隐的教师思维活动研究方向转移。教师信念研究不仅是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所涉及的方面也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教师的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信念是泛指他所信以为真的东西,他内心深处对特定事物的个人看法(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on, 2000)。这种看法或信念开始形成于早期生活,而且一经形成则难以改变。 [2] 教师怎样理解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及学习方式将会深深的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 关于教育的理解

图表中第1项,有88%的教师认为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学生天性和与生�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其中有50%的人选择了非常认同,只有极少部分人选择不确定和不认同;选项2中,90%的教师认同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启蒙而非灌输;是平等对话和交流而非命令;其中有40%的人选择非常认同;而选项3中,选择认同的人只有34%,有高达41%的人选择“不确定”,还有25%的人选择不认同。第4项,有74%的教师选择认同,其中9%的人选择非常认同,14%的人选择不确定,13%的人选择不认同。

3 关于教学的理解

选项1中,有40%的教师认为教学是培养对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过程。有40%的教师对此不是很确定,另外有21%的教师对此观点持不认同的看法。40%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即行为主义的观点。2、3项表明:70%以上的教师都能清楚的认识到教学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0%以上教师对此持“不确定”和“不认同”观点。第4、5项表明:70%的人认同以学定教,而20%以上的人认同以教定学。

4 关于学生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陈琦,刘儒德. 2007)。 图中1、2项表明:有70%以上的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者,但也有10%以上的的教师对此持否定的看法。还有10%以上的教师处于模糊的状态,对此观点表示不确定。选项3表明:有85%的教师认为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第4项:65%的教师认同学生学习是否主动与教师的信念行为关系很大,27%的教师对此不确定,还有8%的教师持否定意见。第5项表明,67%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5 关于学习、学习方式的理解

图中1项表明:近80%的教师认为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项表明:69%的教师注重从学生的学习入手,以学定教提高学生的积极。3、4项表明:70%的教师认为应该重构教师信念和改善教师行为促使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并把培养兴趣与习惯当成教师职业使命中最重要的内容。

6 评论

6.1 本调查发现有部分的中学教师对于相关的教学理论模糊不清,教学理论知识比较缺乏;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过度注重行为主义的学习,通过采用题海战术、机械、反复操练等忽视学生积极思维,违背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标准来提高学生成绩。某学校一位40岁的老师固执的认为:“所有的教学理念都空话,认为花时间去搞一些毫无意义的活动简直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利用些时间来给学生做些题目,做多了自然就会熟能生巧,所以每次考试我所教的班级成绩都是最好的,而且学校领导对我的做法也非常的赞同的”。很明显,这位老师在教学上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抱以轻视的态度,他讲究的是大量的题海战术,这与我国的教育改革创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盛群力(2010)指出,我们应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也就是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以保证在花费少的人力物力的条件下达到完全确定的既定结果。保证达到既定的目的,既要不超过现行教学计划用于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要超过学校和劳动卫生学规定的师生用于完成作业的最高的时间标准,同时还应防止师生过度疲劳。而这位老师的题海战术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易造成学生疲惫不堪,完全不符合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6.2 关于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主要是针对教育时弊而提出的,杜威认为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让现时的儿童为遥不可测的未来作准备,全然不顾儿童自身的感受和期待。“教育即生长”则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他强调的生长则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在关于“教育”理解方面,近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应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灌输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有近百分之七十的教师又把教育看成是单纯的对知识,技能及思想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就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目标。大部分中学教师在学生的心智活动方面有所忽略,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参与,多数课堂问题及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们只是跟着教师的指令走,他们的深度思维并没有被挖掘出来。 6.3 关于教学。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强调对学习者外部的机械性性的刺激,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行为,忽视学习者的心智活动过程,认为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语言材料(例如一种句型),被用作刺激提供给学生,学生对这个刺激产生反应(如重复或替换),如果学生的反应完全正确,教师再继续强化学生的正确反应。[8] 百分之四十的教师认同行为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学就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持这种信念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有向传统型(教师中心)教师转变的倾向,他们会非常注重通过不断重复讲授一些知识点和技能对学生加以刺激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强化,而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不需要思考,只要认真听课就是最好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会促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进而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行积极探究的欲望。半数以上的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持认同观点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已经由传统型向开放型转变,是符合教育改革先进理念的。因此他们会把他们的这种信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提供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能够很好的把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参与其中和他们互动交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对此持否定看法的教师在教学行为当中不能很好的把握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平衡关系,要么重实践,要么重知识。缺少了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支撑,这些教师往往会凭自己的感觉行事。以学定教是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式教学,这些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对学生能做到适时启发,因材施教。以教定学则是比较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此持认同观点的教师会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但是要防止过分的注重教师的地位而忽略学生的地位,要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否则就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

6.4 关于学生。教师应坚信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者。在这种信念的控制下,他们会约束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带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主动的建构知识。而少部分持否定观点的教师则会把学生当成是被动的授受器,不断的给他们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启发、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持否定观点的教师因看不到学生的差异,会导致他们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人,用同一个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及个性的发展,教学固然也不会成功。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信念行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大部分教师会以积极的言行鼓励学生。比如,自我效能感属于教师信念的一部分,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对学生也会抱以积极的态度,会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并对他们的学习结果持以肯定的看法,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老师,会用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对待事物,不仅不相信自己,而且也会认为自己的学生不会有很成功的表现,因此会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本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一些固定看法有关,首先,他们认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比如:升学的压力是迫使教学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凶;其次,他们认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数量巨大的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比起其它国家来说要处于劣势地位,对因材施教带来诸多阻力。教师们不能过度地归因于外部的、不受控制的因素,应该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内部的反思以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需求。

6.5 关于学习、学习方式。大部分教师认为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理念的控制下,教师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启发他们进行观察、猜测、推理及验证等,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教师应重构教师信念,改善教学行为,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当成教师职业使命中最重要的内容。本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应该重构教师信念和改善教师行为,促使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兴趣与习惯当成教师职业使命中最重要的内容。老子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是传授给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教育学生怎样独立思考,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学习的目的。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学信念会影响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或坚定你的教学信念。只有很好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学最优化的发展。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因人而异,因材而异。例如,如果教师坚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们就会想方设法提供一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不能过度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中心论”。有些教师不是很明白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他们坚定的认为,只要学生娱乐了,那么一切都好办,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取悦学生。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容易导致他们的教学行为从“知识满堂灌”向“娱乐满堂灌”转化。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满脑子都浮现出老师呈现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精彩图片及视频。

7 改进教师教育的几点建议

7.1 彻底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注重因材施教。树立新的教育改革、创新理念,要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先导,要让“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学生应该是积极的建构者,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7.2 教师应灵活应用教材,要摒弃“凡是教材上有的内容必须一字不漏的讲完”这种错误的观念,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创新,灵活变通。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新颖的题型设计,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现代科技增添一些与时俱进的新教学材料,积极创新及利用一切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相互交流,特别要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新手型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7.3 教师要让理念先行,对于自己的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才能备好课、做好计划,而备好课、做好计划就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要备好课首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身心特征有个很好的把握,这样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才会是高效率的。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必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并要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7.4 改革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规范教师资格考试,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应具有针对性。师范类的学生将来大部分会从事教育事业,而对于当前的师范生来说,由于学校开设的课程众多,所以压力也是巨大的。为了应付每门课的考试,学生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专业课程知识,导致学生们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应付考试的层面。国家应规范教师资格考试,对入职教师资格应该进行严格的把关。如今,部分学校仍然还有一些在职教师未持有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有些教师甚至在未持有资格证的状态下连续持教长达十几年。这些教师全凭经验进行教学,根本不具备任何的教育理论知识,何以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当然,我们不仅要加强职前教师的培训,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学校应全力给在职教师多提供一些短、中、长期培训,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7.5 教师应该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的教育评价方式已经由占主导地位的结果性评价方式逐步向多元化评价方式倾斜。在此,教师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消弱传统的“只注重结果性评价”对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表现都列入评价的范围之内,特别要注重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或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7.6 变革学校文化,重构教师的教学信念,改善其教学行为。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学信念会影响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或坚定你的教学信念。教师的信念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全体教师共有的信念是学校文化的基础,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信念持以批判性的态度,才能改变不正确的信念,变革学校文化才会有希望。教育变革的关键在于变革教师的信念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育信念,变革已有的不适合的教育信念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一安.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 Marion Williams, Robert L.Burden. 语言教学心理学初探[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2-23

[3] 韩刚. 课程与入职前英语教师的成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6

[4]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10

[5] 金爱冬, 马云鹏. 国内外教师信念研究综述[J]. 吉林:延边大学学报,2013, (2)

[6] 余婧. 教师信念研究综述[J] 继续教育研究, 2013,(1)

[7] 盛群力.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62

[8]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7

[9] 徐泉. 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构成与特征[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51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