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城市规划解读 上海城市规划纲要2040

2016-11-03

《上海2040》提出将增加公交和非机动车专用路权分配,建立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网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还有那些具体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上海2040城市规划解读和上海城市规划纲要2040,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上海城市规划纲要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昨天公布。在未来20-30年间,该规划是引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战略蓝图、政策平台和行动纲领。本次规划范围为上海市辖区835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该草案从昨起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时间为8月22日至9月21日。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明确,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大都市。

上海的城市目标愿景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本次规划在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要求下,上海将引导高密度超大城市由外延增长型向内生发展型转变。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空间立体、复合、可持续利用;建立空间留白和动态维护机制,探索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城市结构。建设用地供应

未来上海还有多少土地可以用来开发建设?规划明确,实现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提升土地利用绩效。根据要求,至2040年,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除了新增建设用地,未来上海将“以存量用地更新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

规划还提到,“进行战略空间留白,为未来重大事件、重大功能项目预留空间,加强对留白空间的规划引导。”

区域文化网络

联合环太湖古镇群,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并探索古镇联动开发和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策略,促进江南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和创新。

空间布局

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市域总体空间结构。其中,“一主、两轴、四翼”是指以中心城为主体,沿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两条发展轴引导核心功能集聚,并强化宝山、虹桥、闵行、川沙4个主城片区的支撑,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区。

市域城乡规划体系

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

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和主城片区,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中心城是指外环线区域以内,范围面积约663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1100万。强化沿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十字型”功能轴线,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主城片区是指宝山、闵行、虹桥、川沙4个主城片区,范围面积约为474平方公里,将强化轨道交通支撑。

新城是指出重点建设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新城,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新市镇包括核心镇、中心镇、中心城周边镇、一般镇四类。其中核心镇主要指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的城镇。

公共活动中心

构建“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豫园、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衡山路-复兴路地区、苏河湾、杨浦滨江(杨浦大桥以南)等区域。

城市副中心包括提升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龙阳路3个主城副中心功能,新增金桥、张江2个主城副中心。在宝山、虹桥、闵行、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

公共交通

中心城确立公共交通在机动车出行中的主导地位,到2040年,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重达到50%以上,绿色交通出行比重达到85%。加密北部、东部地区以及沿黄浦江的轨道交通网络。至2040年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提高到1.1公里/平方公里,轨交站点600米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改善居住

对于就业岗位集聚的区域,鼓励存量住房改造、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回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租赁住房比例。控制新增住宅用地规模,提高新增住房中小套型比例。

主城片区

规划宝山、虹桥、闵行和川沙四大主城片区。

其中虹桥片区东至外环高速公路,南至沪渝高速公路,西至沈海高速公路,北至京沪高速公路的虹桥商务区范围,面积86平方公里。将增加南北向轨交线路,同时针对创新型人才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的规模,租赁住房比重约50%。

公共服务设施

至2040年,全市每十万人拥有8-10个美术馆以及画廊、2个以上各类博物馆和5个以上大中型图书馆。全市专业足球场数不少于5个。每个新城至少有1处三甲综合医院、1处三级专科医院、1所大学。

铁路客货枢纽布局

在保留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作为4个主要铁路客站,形成“四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道路交通

主城区在中心城“三环十射一横十字”快速路网基础上,规划控制南北向通道。人口规模达到50万以上的城镇圈宜构建快速路系统。

住房供应体系

增加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住宅用地的供应规模。

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完善“购租并举”策略,多渠道增加租赁性住房,完善住房租赁管理制度。增改并举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应。

鼓励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人才公寓和国际化社区。

城市公园体系

建设以国家公园、区域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和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到2040年,人均公共绿地力争达到15平方米。

上海2040城市规划解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解读

到2040年,上海全市平均通勤时间将不超过40分钟。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而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八射八联”轨交网络

《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将基本实现对10万人以上的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全覆盖,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面积、人口、岗位比例分别达到50%、60%、65%以上,新城城区分别达到40%、50%、50%以上。

根据规划,上海将加密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环附近预留城市轨道环线,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确保张江、金桥等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通过射线加强新城与主城区、重要交通枢纽之间长距离、大中运量的联系,新城与主城区之间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新城、新市镇内部及以中低运量的局域线、常规公交为主要依托,实现30-40分钟公交可达。

根据《上海2040》,上海将规划建设机场联络线并控制轨道快线,加强浦东枢纽和虹桥枢纽的快速联系。完善常规公交线网,全面构建地面公交专用道系统,建立水上公共交通及旅游观光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管理运营水平,城区干线公交线路平均运营速度不低于20公里/小时,营造安全舒适的运行环境。

《上海2040》提出将增加公交和非机动车专用路权分配,建立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网络。逐步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提高慢行网络的连续性和功能性,完善安全通达的骑行网络和舒适便捷的步行活动区域。同时,通过制定分区静态交通政策,适当满足新城、新市镇的停车供应,严格控制主城区停车供应,继续加强车辆拥有和使用管理,主城区个体机动化交通出行比重降低到18%以下。

建更多自行车+停车设施

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未来将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模式,在既有市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系统基础上,构建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中运量及常规公交和多元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达到3个1000公里,即市域铁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地铁(轻轨)以及中运量系统(现代有轨电车、胶轮系统等)各1000公里。提供因地制宜的公共交通服务,全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重达到40%,全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

《上海2040》还提出致力于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等空间,综合设置社区行政管理、文体教育、康体医疗、福利关怀、商业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以激发社区空间活力。同时,将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做好“最后一公里”慢行接驳通道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可供租赁的自行车,建设更多的“B+R”(自行车加停车)设施,缩短居民出行时间,至2040年,将生活性平均出行距离控制在2.5公里以内。对社区内的次干路、支路规划设计将遵循慢行优先的路权分配原则,采取分隔、保护和引导措施,保障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强化亚太航空枢纽地位

《上海2040》还提出要从“海陆空”各个方面提升上海对外交通能力,强化亚太航空门户枢纽地位:

提升航空枢纽能级。拓展浦东国际机场的设施规模,着力提升浦东、虹桥机场保障能力,至2040年上海航空枢纽设计年客运吞吐能力1.6亿-1.8亿人次,旅客中转率、国际客流比例提高至20%~25%和40%以上;货邮运量1000万吨左右。

推动国际海港枢纽功能升级。至204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4500万TEU左右;拓展国际邮轮航线,年客运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左右。巩固提升国际海港枢纽地位,支撑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高港口国际、国内中转能力,上海港国际货物中转比例达15%以上。

优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上海港形成以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为核心,杭州湾、崇明三岛等港区为补充的格局,其中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国际远洋集装箱班轮的主靠港。突出江海联运,加快高等级航道和配套港区建设发展,至2040年水水中转比例达到60%以上。

增强铁路枢纽辐射服务能力。强化上海铁路枢纽作为国家铁路网主枢纽的地位,实现铁路占对外客运比重达到65%左右。优化京沪(沪汉蓉)、沪昆等既有铁路通道服务容量和品质,加快推进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规划铁路,规划新增沪苏湖铁路,研究控制北沿江铁路和沪甬铁路。

继续优化完善客货枢纽布局。在保留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结合强化浦东国际机场对外衔接的功能需求,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拓展浦东对外交通格局。

上海城市规划出炉 2040年的大上海是啥样?

8月22日,上海市向全社会公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接受市民的意见建议。规划草案令人瞩目地提出,上海未来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要“负增长”。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在这份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布局的手册中,还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人口调控,用地“红线”

作为规划的重点,人口和土地两条“硬杠杠”无疑最引人关注。

对此,规划明确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而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这意味着,未来24年里,上海的人口增量会控制在百万人以内。

与此同时,规划还显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公共空间供给,合理调控城镇住宅用地规模”。

人口和土地的调控,直接影响了公众最关注的住房问题。对此,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补充说,上海是要建设“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供应体系,“可负担不是商品房价格的问题,而是居住成本”。

“大家不用担心今后没有土地供应了,住房用地是充足的”,庄少勤表示,“可能今后家庭规模会小一点,满足今后创新创业人才不断交流的需要。”

对于未来住房的空间布局,庄少勤表示,“根据未来的发展要求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的发展格局,未来新城、新市镇成为人口进一步集聚的区域,这些地方的住房供应会增加,当然这些地区公共服务的能级也会提升。”

看点二:城市副中心,不搞摊大饼

规划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对此,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王思政表示,在2040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四条底线,人口的底线、土地的底线、环境的底线、城市安全的底线,这都是做强核心功能、去非核心功能的基础工作。同时也“强调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很多产业发展当中,有的产业不是政府能简单规划出来的,更多要靠市场。”

看点三:上海大都市圈,高铁交通出行圈

随着高铁的开通,长三角的一体化已经大大提升。但是,未来长三角的出行时间更将从“小时级”进入“分钟级”。

对此,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这次规划里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的‘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根据目前的高铁通车情况,上海至宁波和舟山的交通出行还超出了90分钟范畴。而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无论是高铁还是高速公路,都已经让出行非常便利。可以想象,未来上海大都市圈的出行真正将实现“说走就走”的地步。

看点四:绿色、便利与宜居

宜居或许是未来的上海最大的亮点,其中,绿色和便捷,是未来上海宜居的两大特色。

规划显示,到2040年,“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保证每个社区生活圈内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开放空间的5分钟步行可达率达90%以上”。

对此,庄少勤表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这次规划的亮点,15分钟是步行距离,所以是低碳绿色的社区,通过步行就能够解决你在社区里基本生活,乃至于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

同时,规划还显示,“确保生态用地占市域陆域面积比例在60%以上,森林覆盖率在25%以上,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至2040年,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

“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生态之城里必须要做到的”,庄少勤表示,“我们希望未来的环境标准能够符合上海的国际地位,能够和国际其他的全球城市媲美”。

上海2040城市规划解读 上海城市规划纲要2040相关文章:

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解读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

3.上海2040城市规划图 上海2040规划图

4.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

5.2040上海城市规划有哪些主城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