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论文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论文篇一
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对策初探
摘要:
部队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部队安全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去那种经验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队的建设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部队安全管理的认识,探寻加强部队安全管理的对策,从而为部队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对策
部队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以新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颁布为标志,部队安全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去那种经验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队的建设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部队安全管理的认识,探寻加强部队安全管理的对策,从而为部队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支撑。
一、部队安全管理的概念
1.安全。随着“安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以来,对安全的揭示和认识可谓数不胜数,笔者认为,安全是一种状态,它与风险是相对的概念,当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被承受的,即可认为处在安全状态。当风险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则形成不安全状态,即危险。可见,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断。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可接受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安全状态发生变化。
2.安全管理。由于安全管理所在的行业或组织不同,管理的要素、内容不同,对安全管理的重点和方法等也会有所差别,反映在对概念的认识和表述上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安全管理概念揭示上可能有多种,我军新颁发的《安全条例》对安全管理的阐述是:“本条例所称安全管理,是指军队为防范和处置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
3.基层部队安全管理。通过上述辨析,本文所指的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可以界定为:旅、团部队为预防事故,发挥机关、基层人力之管理职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不够
从近年部队发生的事故看,分析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部分单位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官兵不懂安全常识、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消极保安全;二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严重影响部队建设发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克服。从根本上提高官兵防事故的能力,首先要求基层官兵树立安全意识,真正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安全工作的整体效益。
(二)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够
目前各级部队都制定了很多安全规定,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很多安全教育,进行了很多整顿,但实际效果却不大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落实不到位。一些单位对上级部署的安全教育整顿只是停留在宣传上,宣传做得很好,但未能认真落实。有的领导深入部队检查安全工作,只是听听汇报,看看表面,没有真正地了解情况,没有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安全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基层部队由于其性质、兵种等的差别,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有的要侧重抓好防泄密事故、有的要防训练事故、有的要抓好防车辆事故等。因此各基层部队安全教育工作要各有侧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另外还要针对基层部队官兵的特点,展开教育。如近年来,基层干部中从地方大学生直接入伍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部分干部文化层次高,思想比较活跃,但由于缺少当兵的阅历,往往自由意识强,守纪意识弱,职能意识淡化,执勤备战的思想不牢。同时,90后士兵、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增多,受家庭影响更加明显,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等,对这些情况要要注重加强研究,着力增强部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安全预警机制不健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了,但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基层部队的安全预警工作仍不能令人满意。基层部队安全事故因为缺乏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导致某些本可以避免发生事故出现。例如某些时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如能及早地做好超前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这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因安全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很多时候仍是事后处理型,部队大量的人力财力花费在了事故的处理上。
三、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对策
(一)坚持战斗力标准,确保部队建设发展方向
部队是执行军事任务的武装集团,部队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安全是个相对的状态,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决不能单纯地以不出事故为标准而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一是要克服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在部队建设实践中,有的领导了由于过分强调安全工作,导致人们往往把坚持战斗力标准看做是软指标,而把出不出事故当做硬指标,从而产生了消极保安全的思想。有的单位为了追求所谓的安全,该训的科目不训,该动用的车辆不动用,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这种思想和做法也只能带来一时的所谓安全,不能给部队带来长久的安全。二是要用战斗力的提升促进安全管理。坚持战斗力标准,就是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搞好部队教育训练,确保在部队战斗力不断生成的同时做好安全工作,促进部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正确处理训练与安全的关系,以训练促安全。训练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训练的保证。训练是解决人和技术矛盾的实践过程。所以,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就能在提高部队官兵战技术水平和部队战斗力的同时,不断增强部队官兵的整体素质,从而为部队安全质量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落实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机制保障
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章程和行为准则。基层部队处在部队的最末端,安全管理的内容多,范围广,组织协调复杂,部队安全管理必须要牢牢抓住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环节,确保部队安全稳定,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一是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旅团部队要结合部队自身的人员、工作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条令条例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使广大官兵能对条令条例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较强的理性集训,从而不断增强部队官兵的法纪观念、条令观念和制度观念,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掌握各种安全常识。二是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旅、团级部队,要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坚持落实安全分析预测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各项制度,不能在坚持制度上打折扣,讲条件,讲客观等。在坚持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上要严格标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长期的安全经验的科学总结,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部队,克服抓落实凭感觉的经验主义做法。同时,要严格奖惩,对落实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正规、安全无事故的单位应给予重奖;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出现责任事故的单位要严肃查处。
(三)创新管理手段,探索部队安全管理新模式
部队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部队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要注重方法创新,探索部队安全管理新模式。一方面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着的若干要素(或称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部队安全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要从部队建设发展的全局,考察安全管理与训练、装备、人员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综合地、精确地对部队实施安全管理。基层部队安全管理涉及到部队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的对象来看,有人员管理、装备管理、财务管理等;从管理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又有组织领导、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安全检查监督等。运用系统的观点,就是要摆脱单纯对某一要素、某一方面的关注,进而注重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益。把整个安全管理视为一个系统,把安全管理活动视为系统行为,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安全问题,以获得总体的系统效益。另一方面要采用预测科学的方法。预测,就是研究部队的某一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要认识到,部队的建设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现象来表现的。因此,要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预测部队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探寻部队安全管理规律,科学推断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结论,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孝伟,赵应文.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曾磊.军队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4).
[3]孟利峰,王琳,王俊隆.着眼部队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管理[J].军事学术,2008,(4).
[4]姜纪文.建设军营安全文化促进军队安全发展[J].军事学术,2008,(9).
部队基层安全管理论文篇二
浅析基层消防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复杂多变的灾害事故屡见不鲜,如危险化学品爆炸、可燃气体泄漏爆炸燃烧、毒气扩散、建(构)筑物倒塌等,消防部队面对险象丛生、瞬息万变的灾害事故现场,如何科学实施组织指挥,做到既能准确高效地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又能切实强化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防事故工作,有效避免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基层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出发,论述了灭火救援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就如何做好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灭火 行车 行动 安全管理
1 当前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业务训练质量不高
近年来,基层消防部队对官兵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安排较紧,学习教育任务较重。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却大都流于形式,学习停留在表面上,更多的是应付了事,并没有将业务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中的本领。在日常消防业务训练中,虽然加强了实战演练,但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仍很大,训练场上“战场”气氛不浓,演练时有“作秀”的成分,训练结束后的总结不够细致深刻,“练为战”的作用不明显。
1.2训战不一致,存在练战脱节现象
近年来,各级消防部队围绕“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加大了训练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总的看,由于训练场地和器材装备的限制,训练与实战脱节的矛盾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许多中队的训练科目仍然以水带、挂钩梯等项目为主,占用了大量训练时间,偏离了火场的需要。很多在火场上必用的训练项目无法经常开展,故难以形成人与装备相结合的最佳战斗力。
1.3部分中队干部人浮于事,士官安于现状
绝大多数中队干部都能恪尽职守,不畏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也有部分干部认为总队、支队领导不可能经常下来检查督促工作,在思想和行动上存在懈怠和懒散的问题;有的干部表率作用不强,对自身工作要求不高,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当“甩手掌柜”,业务训练交给班长和骨干,基础工作交给文书,后勤管理交给司务长或给养员,自己只负责当“领导”。
1.4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少数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工作抓得不紧。尤其是有些指挥员和战斗员不善于使用特种装备,不善于判断火场形势,不善于根据变化的形势调整火场部署,火场战斗中盲目蛮干,勇猛有余,经验不足。而有的战士由于年轻,心理承受能力差,参加大火扑救和处置大的灾害事故时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造成扑救、处置失误或自身损伤。
1.5安全管理战评总结流于形式
回顾分析近年来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案例,要提高指战员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使其不产生慌乱、恐惧、失误,不仅与掌握过硬的灭火战术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掌握处置各种险情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关。但是我们在火场总结中往往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现在常见的战例分析总是总结成绩的多,而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分析研究,不能及时充分的吸取事故教训。
2 加强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2.1扎实搞好官兵学习教育,以“学”促“练”,打造学习型基层消防中队
能否较好地应对新时期严峻的火灾形势和抢险救援任务,官兵政治业务素质高低是其关键。要搞好学习场所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理论学习中,中队干部不仅要带头学,还要将学习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用“知”来推动“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要努力提高“教”的能力,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要结合执勤灭火工作实际,选准学习内容;要着眼于中队的长远建设,为战士成长服务,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2.2扎实推进训练改革,达到训战一致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消防部队训练工作必须吸收科技成果,加大改革力度,以打造消防铁军为契机,实现体能型向智能型、操场型向火场型、速度型向现代作业训练型的转变。一是在训练手段上,要积极探索新的组训路子和方法,配强施教人员,尽快实现训练内容规范化、训练秩序正规化、训练方法模拟化;二是要加快训练基地建设步伐,建设模拟实战训练设施,为处置有毒气体、石油化工、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灾害事故提供有力训练保障;三是要高度重视心理训练,要探索心理训练的程序、方法,通过建起模拟训练基地、开发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和实地演练等,用声、光、电、热等手段,营造逼真的火场环境,使官兵犹如身临其境,培养官兵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心理适应能力。
2.3强化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全区消防部队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基层干部,先决条件是强化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要对基层干部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兑现奖惩,在晋职晋衔上,对干得好与干得差的干部坚决实行“不一样”的政策;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锻造抓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官”活动,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独立作战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认清自己的地位作用和历史责任,以务实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尽好责,干好活,办好事。要立足基层长才干之志。“将帅起于卒伍”,基层是锻炼成才的基础,中队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基层岗位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组织指挥和管理协调能力;要想在基层谋发展之事。基层干部要深怀忧患意识,强化表率意识,做到人在警营,心在兵中,以身作则,尽职尽责,用新思路谋划工作,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
2.4加大消防装备建设力度,努力探索消防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有效路子
消防装备能力是部队战斗力集中反映。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对装备建设投入,提高消防装备技术水平。在装备购买、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其适应性和配套性。车辆、器材、个人装备要与当地火灾特点、市政消防设施状况及灭火救援任务相适应。消防装备建设和发展应考虑当地经济承受能力,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抓好常规装备建设,特别是要积极创新,改革现有装备结构,发挥所配置装备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