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
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时不时地找一些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来看,那么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1:
胡适去英国时,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纪念方式是撞钟,听到钟声的人要停下手头的工作,静默一分钟。
胡适看到一个油漆匠正提着油漆桶登梯子上墙,这时钟声响起,油漆匠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提着油漆桶,停在梯子中间,低头默祷。过了一分钟,他才提着油漆桶,继续工作。
这种不欺暗室的自觉,让胡适震惊。
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2:
1886年,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送给美国一件珍贵的礼物——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落成40多年后的一天,美国一位剧作家乘直升机看到了“女神”的全貌,他清楚地看到了雕刻精美的女神像,就连她头饰的做工都十分精美,没有丝毫瑕疵。
在建造自由女神像时,雕刻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人类会发明直升机,可他们并没有因当时的人们看不到就忽视了对自由女神像头顶的雕刻。
这种不因当时条件的局限而欺瞒世人的做法,让这位剧作家震惊。
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等钱来
作者:六六
冰心对铁凝说:“你不要找,你要等。”这话是在冰心问铁凝有没有男朋友之后说的。
昨天偶然遇见庄先生。他跟我聊他的生平,我突然就想起冰心的这句话。
他说,他从事服装业二十多年,从年少无知总为错误埋单,到现在瞄一眼就知报表哪一项不对,人员哪一个不配岗,错误越犯越少,人也越来越本真。年轻的时候做事,一拍脑袋就干,干了就亏,服装行业是库存能拖死人的行业。李宁和美特斯邦威都因库存而一蹶不振,而七匹狼去年一年就关了500多家店铺。“你知道500多家店铺的库存是多少吗?”服装不像酿酒行业,今年卖不掉,留下还是资产,时装一个季节过去卖不掉,真是当白菜扔都没人要。
每个人都干一行怨一行。有一段时间钱挣够了,回想苦不堪言的操心和绷紧的神经,想换个舒服的行业做,去国企当CEO。去了以后发现民营企业老板绝对不适合做国企老板。且不说国企的老职工,工作倒是勤勤恳恳,但思维模式固化,跟不上市场,年纪大了连洗脑都困难,甚至包括已经看到问题,必须挥刀断臂的刮骨疗伤,在国企行不通——这不是你的企业,你什么都做不了。
无奈之下,老庄又回到自己熟悉的服装领域。“吃哪碗饭,天注定。劳碌命,就不要想清闲的事。我以为我换个单位就换了自己的脑袋,结果发现,你要休息,大脑不允许,每天都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搁置了两年,老庄又回到服装界。我问他,你都走这么久了,客户都跑了,你怎么生存?
他说了一句话:“钱不是找来的,钱是等来的。”每天市场上,这么多人在找客户找资源找关系扎钱,却都忘记了一个本质:修内功。他说,你把工厂管理好,员工带好,质量抓好,不愁客户。果不其然,他按部就班地把机器组装到位,把老部下召集回来,把工人培训好以后,客户的电话都来了:“老庄,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工了吗?我这有订单找你。”最近,国际奢侈大牌“LOROPIANA”找到老庄,让他负责中国市场订单的承接。
他的经历我感同身受。
我的同行们,有不少混圈子。参加各种活动会议,跟导演演员吃饭,每天谈剧本、谈规划、混人脉。也有人跟我说,马上有个高峰论坛的聚会,你要不要去?我答不去。好剧本不是圈子里的人能够给你的,好剧本是趴在生活里,观察社会然后一字一句敲出来的。不认识制片人、演员或导演都没关系,不认识生活才有关系。有了好剧本,无数的钱会来找你;有了好人脉,没剧本也瞎搭。
这两天在中欧做毕业模块,模拟市场竞争。很多参加过这种模拟战争的人都会有共同体会:无论你当初制定了怎样清晰的战略,在执行过程中都会跑偏——干得不好有生存压力,想转行;干得太好有霸主诱惑,想吞并。做着做着,就完全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而那些最终能夺得大奖的,既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逢迎的,却是不折不扣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忠于自我的。
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每一行的成功人士,都是汗水与心血堆积出来的。那些靠伎俩或是靠时运的人,即使曾经大火过,也会如昙花一般,世间一现便走,又如焰火一般,只亮刹那。
我和老庄最后的感悟是:人行一世,是口碑的积累。也许前三年五年你混得不如旁人风光,可是坚持做好人,坚持做勤奋的人,坚持做有信誉的人,三十年、五十年以后,你一定置于人上。我们不比谁跑得快,我们比谁走得远。
林肯有句话:能力将你带上峰顶,德行将你永驻那儿。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做最好的自己,等钱来。
有关青春的真实励志故事:把孩子放养到北极圈
曾在广播节目中访问一位17岁的少年,他上节目的次数不多,但对答很从容,看得出是一个有主见、很大气的孩子。
他上节目宣传他写的新书。高一结束后,他自己选择到芬兰去当交换学生。一句芬兰语也不会讲,独自从亚热带到冰天雪地的芬兰去过了一年,该机构还规定父母不得去探视。他适应了,而且还过得很快乐,滑雪滑得比芬兰人都好,也交了许多朋友,甚至还一路玩到了北极圈去。这么年轻就能够有勇气单飞,是一种幸福。大概很多人都会这么想:他的背后一定有勇敢的父母,勇于放孩子单飞。
果然,他有个很开明的父亲。
和他父亲闲聊几句后,我发现,这个爸爸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他很细心地“观察”孩子,很少命令孩子,也不会主动为孩子做决定。多年前的某一天,他发现儿子在罚球线外苦练投三分球。原来儿子念小学时,个子很小,打篮球抢不到球,十分沮丧,想想只有练三分球才能够有出头的机会。观察到儿子自己会找出路,当父亲的觉得十分欣慰。
想放手却又很担心,是父母们的通病。这位爸爸想出的方法还蛮有趣的,他的方法叫做“隐形爸爸”。比如说,孩子才刚上小学,若要带孩子出去玩,他会让孩子自己找路线、自己买票、自己上下车……他只是默默地、远远地跟在后面,只观察而不指导,只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出手。这一招,既照顾到了孩子的安全,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
16岁的少年在北极圈附近读了一年书之后,令人刮目相看。刚回来是痛苦的,要应对完全不一样的教育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但这位17岁的少年告诉我,没过太久,他还是学会了如何与现实环境协调。
我知道他已拥有非常珍贵的能力:独立的能力和选择人生最佳策略的能力。这些,都是父母不能教给孩子的真正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