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寿命提高,人们到底能活几岁

2017-04-11

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让很多人欢欣鼓舞,认为自己可以活得更长一些了。彭祖是中国传说中寿命最长的寿星,《国语》和《史记》上都有记载传说他活了八百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如此高寿呢?

提高一岁,到底多不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而根据此前的资料,201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4.83岁,也就是说,此前五年,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51岁。接下来的五年,如果仅仅是提高1岁,你觉得是有多高呢?

《世界卫生统计2014》的报告指出,基于全球平均数据,2012年出生的女孩预期寿命约为73岁,男孩预期寿命为68岁,均较1990年出生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6岁。世界上,日本是公认的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在2014年就达到了创纪录的87岁。在性别差异上,日本女性和冰岛男性预期寿命分居全球之首。由此来看,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

按照人口统计学的解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并不容易,可以说是相当复杂。按照原理,应该是这样计算:我们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

但是,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几乎不可能,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关系密切。事实上,这些年世界各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也主要是得益于婴儿死亡率的快速下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万降至2014年的21.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降至2014年的8.9‰,直接推升了人均预期寿命。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利比里亚人的均预期寿命在过去的20年里差不多提高了20岁,幅度居全球首位。

提高寿命,两方面很重要

一般来讲,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2年出生在高收入国家的男孩预期寿命为76岁,超出低收入国家水平16岁;高收入国家女孩的预期寿命为82岁,高出低收入国家19岁。同样都是朝鲜民族,2015年年底的数据,韩国国民的预期寿命为男78.2岁、女85.0岁,而朝鲜人的预期寿命仅为男66.0岁、女72.7岁。数据也显示,2015年朝鲜婴儿的死亡率为22/1000,达到韩国(2.9/1000)的7.6倍。

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人均寿命主要与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越高,人均寿命就越高,还与种族因素有关,东亚农耕人口的人均天赋寿命最长,欧美白人的人均天赋寿命次之,黑人的人均天赋寿命最短。东、南亚大部为农耕人口,大多是性情温和,虽然与欧美的人相比,体质不算强壮,但是天赋寿命却可以很高。同等生活质量条件下,东亚人均寿命比欧美白人人均寿命要高两岁左右。

从长期看,寿命都是在提高的

从历史上来看,地球上的人均预期寿命都是在不断提高的,除了部分特殊年代,比如战乱、瘟疫或者饥荒。

资料显示,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一直到1850年左右才达到40岁,也就是说,在漫长的近2000年的历史中终于延长了一倍,平均每百年不过增寿一岁。这种极其缓慢的增长速度,显然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有关。19世纪工业化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三十多岁,按1977年联合国人口年鉴所示,已达到平均72岁的水平。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免疫接种术的应用,欧洲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实现了平均每十年的增长2.3岁左右的速度。

我国也类似。古代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很低,东汉时期,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22~26岁,唐朝为27~29岁,清朝为30~33岁,民国时的人均寿命还只有35岁。到1957年,我国人均寿命提高到57岁,1960—1970的10年间,人均寿命从36岁增长到62岁,并于1975年达到65岁,进入到了现代国家行列。1990年,人均寿命增加到68岁,再过了近15年,已达到目前的组织公布的76岁。

当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指标也是喜忧参半。按照中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我国人均寿命在2005年就已经提高到73岁,但东西部省份人均预期寿命相差多达15岁,显示出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有关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存在巨大争议

当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岁这个指标也有争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人均寿命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日本、中国香港和瑞士。中国排名第83,只有73.5岁。可根据WHO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医疗卫生组织提供的信息,201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上升到76岁。两个国际机构的数据相差极大,也直接导致了中国还是越南人均预期寿命更长的争论。

另外,更加引起争议的是中国南北方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根据以色列、中国和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空气污染已使中国北方居民的预期寿命减少5.5年,后来被媒体形象的解读为中国南方人比北方人要多活五年,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东北人口连年快速下降,而大量的人口都迁移到了广东、海南的原因。

在研究利用中国各地数十年期间的污染数据之后,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多名教授联名发表报告称,在南方的平均污染水平之上,每增加每立方米100微克微粒物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就减少3年。据这项研究估算,华北的空气污染已在上世纪90年代致使淮河以北的5亿中国人总共减少25亿年的人类预期寿命。不过,北京是个例外,受到空气污染的北京2013年预期人均寿命超过81岁,空气清新的美国2013年人均预期寿命77.9岁,可见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美国,由此来解释北京房价可以买下美国也许比较合理?!

最后,我们要说,人均预期寿命并非是每个人都会活到的年龄,因为有“人均”,而且,当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从本意上是说当年出生的人口在无意外的情况下的预计生存年数,可很多人在“当年”之前已经生活了很久,已经没有可能享受到所有此后的社会发展红利。当然,也并非说以后出生的人一定会比此前的要活的久,还要看社会是否正常发展,不信看看叙利亚,在2011年还高于或者至少是与中国相当,可如今呢?我们祈祷和平,祝福安康,只有如此,才能活的更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