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是练好太极拳的目标

2017-03-21

养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古人云:“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养性,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益寿延年。下面由小编给您介绍:“养性”是练好太极拳的目标。欢迎阅读!

“养性”是练好太极拳的目标

冯志强大师,深有感慨的说:“打了一辈子拳,悟出了一个道理很重要,练拳要养。”养什么呢?他说:“人有三宝精、气、神,修炼内功,以修心养性之法练此三宝;神下行,精上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以平和之心养浩然正气”。他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总结出7条“养”和“伤”的经验:

(1)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2)柔练为养,刚练为伤;

(3)舒练为养,紧练为伤;

(4)园练为养,方练为伤;

(5)和练为养,怒练为伤;

(6)中正练拳为养,歪邪练拳为伤;

(7)练意习拳为养,练力习拳为伤。

“养性”是练好太极拳的目标

练拳的目的是养身,而不是伤身,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有的人是为尽快增长功力而猛练的,殊不知,舍本求末,得不偿失。其实只有养好,才有功力,所谓养精蓄锐,蓄而后发也。

太极拳虽然流派各异,但它所包容的内涵是一致的。诸如文化底韵、动作特点、心境要求等,虽隔有神秘的面纱,却都表现出它的深邃和奥妙。太极拳的修炼,除了练好身体,练好功力外,强调修身养性、涵养道德、提高自身素养。习武之人是讲求武德的,太极拳是最富有“德”性的。在技击上,太极拳讲后发制人,讲借力打力、因势利导。《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武德高尚的习武之人,必受他人尊敬、赞赏、爱戴和欢迎,反之,则被唾弃。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习练太极拳,可以阔展人们的胸怀,宽以待人,谦让处世,虚怀若谷,百川可入,容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

太极拳练至佳境,与天地浑然一体,似云、似水,道法自然。你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你,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的。中医的医理解释:太极拳是调节人体气血阴阳的,对人的性情有积极影响。长期坚持锻炼能有效调节和缓解不良心理症状 ,降低异常心理反应,使之与天地自然达到共同平衡,气血调和,心神安定,情绪稳定,陶冶情操。

太极拳既是高层次的理论和艺术,又是高能量的物质和高境界的修养,习练者,就应该有与“世俗人”不一样的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和健康理念。这个健康,不光是肌体的,还有思想、心灵、行为等。这就是所谓的“太极人”!如何做太极人呢?一位网友著文曰:“首先应有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学练太极拳,要做到:‘勤’----勤学苦练、刻苦修技;‘精’----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恒’----持之以恒、常练不懈;‘礼’----礼善待友,尊师重道。”这是对太极人的一般要求。

据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对太极人在“身、心、意、志、恒、着、理、气、情、景、神、化”都有具体要求。我这里只摘录情、景、神、化的论述警句,以体会精神境界的修炼。陈鑫言:“情:理与气发于外者为情,打拳之------天机活泼,极有情致,拳无情致,如木偶人一般”;“景:一片神行之为景,------拳打得天花乱坠,拍案惊奇,里面有情,外面有景,阳春烟景,柳亸花骄,触目兴怀,心怡神畅,真好景致”;“神:神者精气发生于外而无难涩之弊之灵气也,大将军八面威风,必眼光四射,处处有神也”;“化:化也者化乎规矩者也,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擬,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拳至此已“发于无端,成于无迹,无始无终”。拳以神,人然以神也。

这就是,太极拳,天天练,拳炼我,我练拳,同心聚,共欢颜,心里美,寿延年,修神性,育真仙。

这9点是针对我们的实际,重点讲的,不是全部。更不是太极拳最高境界的论述。只能是针对我们自己,而指出奔向太极拳最高境界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已。太极拳的修炼是无止境的,我虽查阅了一些古人和现代太极名家的论述,但限于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拳技水平,是不可能讲透的。我只想尽到当老师的责任。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