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
利川,县级市,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小编为你整理了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崭新时期。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争先晋位,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54.5亿元增长到100.3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总收入由8.85亿元增长到16亿元,年均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03亿元增长到9.74亿元,年均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亿元增长到39.8亿元,年均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由39.5亿元增长到103.5亿元,年均增长2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070元增长到223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95元增长到7871元,年均分别增长12.9%、14.8%。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再迈新步伐。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五大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9:27.3:41.8。产业建设全面提速。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46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齐岳山6个风电场和杨东河、毛滩河等6个水电站建成投产,新增装机40万千瓦。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谋道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累计接待游客31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万户,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创建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我市3家企业在武汉和上海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新增地理标志产品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3件、恩施州知名商标7件,“利川红”等公共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产业平台不断拓展。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入园企业达到63家,20xx年实现产值27.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1.2亿元。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再创新业绩。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成12个乡镇总体规划修改和乡镇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编制村庄规划315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实施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0个,长达15.7公里的城市主轴线南环大道及延伸工程全线贯通,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39.7%,中等规模城市骨架基本拉开。完成老城改造项目24个;完成腾龙一桥二桥、黄石大桥、基斯顿大桥、西门大桥改扩建等一批城市交通重点项目;城市供水、供气、农贸城、客货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成滨江路5.8公里、景观工程21万平方米,完成了官山森林公园等市民休闲场所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洁畅安宁”、“六城同创”工作深入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强力整治“三违”,累计依法强拆“三违”建筑1548处13.2万平方米,有序疏导1297户,城乡建管秩序逐步规范。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公路利川至南坪段建成通车;完成国省道大中修225公里;利彭公路改扩建全面完工;完成通畅工程2253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3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8.4%;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三通”目标。乡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实施乡镇集镇基础设施“以奖代补”项目58个,汪营镇、谋道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忠路镇、柏杨坝镇等乡镇集镇进一步拓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苏马荡建设逐步规范,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新建、改造10KV配电线路489公里、低压线路756公里;实施基本农田整治16.8万亩、改造低丘岗地3.2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完成清洁能源入户2.1万户;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0座,解决了30.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万户、特色民居改造1.27万户;乡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5.3%。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再添新活力。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美丽利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环保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铺设城区污水收集管网27公里,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二期工程、凉雾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8个乡镇污水处理、7个乡镇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实行重点河流河道“河长制”管理,加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清江源湿地公园、清江支流转转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成立了齐岳山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齐岳山生态治理与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绿满荆楚”行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95万亩、植树造林19.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33%;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0平方公里;依法关停非煤矿山30家。生态文明创建成效显著。我市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毛坝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团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1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改革开放,跨越发展再增新动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权责体系进一步理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林权制度、农电体制等改革顺利完成,成功创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国家级示范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城区公交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共签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16个,实际到位资金122亿元,九州通、浪潮集团、碧桂园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利川。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成效显著。与俄罗斯加特契纳市结为友好城市,成功举办2次交流活动;金利茶叶业务拓展到摩洛哥,初步打开了北非市场;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外贸出口达到8400万美元,年均增长59.2%。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和谐发展再谱新篇章。扶贫攻坚深入推进。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86万户21.6万人,实施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111个、老区村整村推进30个,完成扶贫搬迁3400户1.36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其中20xx年至20xx年共减贫6.9万人;西南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创新试点。民生保障全面加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4亿元、扶持创业2079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续保缴费率均达到100%;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全面实施;大病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救助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支出各种社会保障资金7.64亿元,惠及17.3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累计实施公积金贷款5.9亿元;新建商品房23012套27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9305套70万平方米,安置房3463套34万平方米,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总投入达到37亿元;教育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思源实验学校、清江外国语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改薄”工程启动实施,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2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市人民医院住院楼、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和14个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楼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快速推进,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65个;大型综合民营医院东方和谐医院建成,即将投入运营;全国(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市民族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城镇医保参保率达到100%。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利川精神”,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上下“热爱利川、发展利川、维护利川”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我市取景拍摄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在全国公映,利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圆满承办州七运会,成功举办市二运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民族宗教事业不断进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通过验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成功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农村基层治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建成“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219个。狠刹违规整酒等不正之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平安利川”建设深入推进,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审计、统计、人事编制、外事侨务、移民、气象、消防、档案、史志、保密、质监、物价、邮政、机关事务管理、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老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自身建设,干事创业再聚新能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州委实施细则和市委“十条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认真整改落实巡视反馈意见,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全面推进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广泛开展行风评议、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活动,政府施政更加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见面率、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始终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研究和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0xx年目标的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风雨历程,谱写了利川发展史上的华丽篇章;五年的辉煌成就,标志着利川发展步入新的起点、跨入新的阶段。五年来的成就,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勇拼搏、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基础、管长远”成效积累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利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团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三维纲要”、“三州战略”与利川实际紧密结合,保持发展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始终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责任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赢得群众信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和争先晋位的良好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质量不高,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发展、保民生压力较大;四是脱贫攻坚时间紧迫,如期脱贫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篇2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创新实干,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初步统计(下同),实现市域生产总值83.4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3.33:28.30:38.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资源型工业提速增效。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20%。湖北能源集团风电二期、三峡新能源风电一期、中广核风电一期、民生能源集团LNG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毛滩河电站、巴王酒业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多仁多实业、香连药业等13个企业完成技改投入2.2亿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县域调度资金6900万元、武陵山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1.7亿元,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702元。发展优质稻1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2万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序推进,发展烤烟11.4万亩,收购烤烟22万担,实现烟叶税5528万元;新发展茶叶1.5万亩,改造老茶园0.8万亩,实现产值3.69亿元;出栏生猪86.1万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5.26亿元;新发展黄连等道地药材3万亩;种植生态型高山蔬菜42万亩。毛坝兰田村、建南白竹坝村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8家;“星斗山·利川红”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莼菜果胶分离技术获得国家专利;黄连规范化种植通过国家GAP认证。
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龙船水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苏马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启动了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水井国家4A级旅游景区、齐岳山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了腾龙洞、大水井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佛宝山、玉龙洞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土苗风情园建成投入使用,基斯顿酒店、火车站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地产快速升温,苏马荡62 个旅游地产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2亿元。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2亿元,分别增长9.9%、9.4%。
财税金融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综合治税,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160万元,增长17.4%。强化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强化金融支持,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0.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5.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5.6%、24.7%;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为企业落实贷款12.5亿元。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增限上企业24家、民营企业371家、个体工商户4146户,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2万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增长16%。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建管、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完成了城南新区、腾龙工业园区、利万高速连接线片区、教育新区等7个控制性详细规划,7个乡镇总体规划修改和5个乡镇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了主城区和乡镇集镇控规全覆盖;建成了市规划展示馆。实施城建项目24个,完成投资11.4亿元。黄石大桥、基斯顿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南环大道、滨江北路东段及景观工程、南滨路及排水工程、香连药业道路改造升级和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城区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等工程进展顺利,启动了利川农贸城、中心客运站建设。实施乡镇集镇“以奖代补”项目12个,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高渡河水库水源性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5亿元;实施基本农田整治5万亩、改造低丘岗地2万亩;解决了4.8万农村居民和1.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16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进展顺利;完成扶贫搬迁500户、农村危房改造2042户、特色民居改造1000户。
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强化城市管理委员会职责,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力开展治乱保靓、治堵保畅等专项整治行动,对龙船大道、六合路、中兴街等以路为市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市容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粉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三违”整治成效显著,妥善消化“三违”建筑283户,行政强拆“三违”建筑75处1.1万平方米。加强乡镇集镇管理,镇容镇貌进一步改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地保护、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完成清洁能源入户7450户。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强投资、扩开放,发展动力切实增强。
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亿元,增长30%。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56个,到位无偿资金7.1亿元;成功争取清江上游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亚行贷款4000万美元。开工建设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37个,完成投资63.3亿元。积极争取“616”工程对口帮扶和黄石对口援建,加快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步伐,到位帮扶及项目资金17.3亿元。完成城区征地3577亩,形成净地1628亩,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采用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5.4亿元,以“三桥三路”为主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新入园企业4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5.98亿元。石坝工业园德华漆木工艺制品项目建成投产。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合同25个,新建和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6.5亿元,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320万美元。新增外贸出口企业3家,完成外贸出口6100万美元,增长12.2%。
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渝利铁路建成通车,开通了由利川始发至重庆、成都的动车组列车;利万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德胜场至建南、城区至沙溪、凉雾至忠路公路改造基本完成;完成通畅工程440公里。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惠民生、保稳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6元,分别增长13%、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65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7万人,新农合、城镇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7.5%、99%,市社保局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98%;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新建保障性住房750套。完成移民搬迁498户2133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消除破旧房屋3.1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推进;高中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利川职校创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市民族中医院创建“三甲”中医院通过验收;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市精神病院住院楼和团堡、元堡、沙溪、南坪卫生院业务楼建成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全面完工,东方和谐医院开工建设;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3%,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通过评审。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参与建州3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完成了游泳馆、清源体育场改扩建、老年门球场改造等工程,圆满承办州七运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成功举办中国腾龙洞·美国猛犸洞大型影像艺术交流展;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广电网络改革重组基本完成。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不断巩固。
社会局面安定和谐。社区和农村网格化管理扎实有效,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其他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统计、档案、保密、水文、气象、人防、史志、保险、残疾人、民族宗教、老龄老干、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国资监管、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有新发展。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转职能、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及其常委会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2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勇于担当,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0件、信访件170件。坚持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电视问政活动,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察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精神大提振之年,是打牢基础之年,是发展提速之年,是团结和谐稳定之年,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利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投资结构不优,扩量提质速度有待加快;二是城镇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园区建设有待提速;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仍然滞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四是少数部门服务发展能力不足,部分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篇3
(一)着力培育现代产业新优势,加快壮大经济实力
突出发展五大产业链。全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加快水能、风能、天然气、光伏分布式能源、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完成毛滩河电站、湖北能源集团风电三期、三峡新能源风电二期等工程建设,推进峡口塘电站建设,启动三峡新能源风电三期、中广核风电二期、民生能源集团LNG二期建设。全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巩固现代烟草农业整市推进成果,完成烤烟种植8.7万亩,收购烤烟20.2万担,实现烟叶税5200万元以上。以畜牧业“五大工程”为抓手,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畜产品流通等产业链建设,力争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6.5亿元。加快“利川红”品牌打造,推进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发展优质茶叶2万亩,建成良种繁育基地600亩,实现茶叶产值3.7亿元。抓好“粮安工程”建设,稳定优质稻种植面积18万亩。稳步发展生态型高山蔬菜,建成精细化蔬菜基地10万亩。新发展优质水果2万亩。加大对多仁多实业、土家牧业、乐福畜产、兴盛福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强旅游资源管理,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全力支持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水井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毛坝星斗山茶谷生态农业景区建设,全面启动佛宝山、齐岳山整体开发;加快基斯顿酒店、火车站游客集散中心、佛宝山和大水井旅游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旅游化进程;扎实做好“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加快明捷数字文化产业园、夷城影视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抢抓渝利铁路开通机遇,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争全年接待游客7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全力推进信息物流产业链建设。加强以宽带为主的基础网络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交通物流园、粮食物流中心二期等工程建设,着力发展1至2家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实施“中小商贸企业成长工程”,新增限上企业5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继续抓好黄连科技示范园和GAP基地建设,新发展以黄连为主的道地药材3万亩;大力支持香连药业等药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现药业产值10亿元。
突出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奖补扶持机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新增民营企业220家、个体工商户2200户,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家。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小进规”工作,扶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
突出建设产业平台。围绕五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打造“一区多园”,着力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项目入园,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7亿元。努力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启动经济开发区新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进明捷大道、南环大道东段延伸工程、蓝天路延伸工程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
(二)着力开创城乡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中等城市
提升城乡规划水平。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全方位开展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绿地、电力、消防、旅游地产等专业规划,加快谋道、汪营、毛坝、凉雾等城镇化试点规划设计,完成20个中心村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完成南滨路、金龙北路延伸和西门大桥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滨江北路东段、南环大道、江源路南段、利万高速连接线、326省道利川绕城段建设,打通金龙南路、卧龙街等断头路,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启动城市综合体、城区排水、供销片区改造、榨木棚户区改造、一水厂改扩建、清源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龙船调主题公园、利川农贸城、龙船天街等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成观山森林公园、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心客运站、公交停保场和首末站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实施乡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加快推进谋道、汪营、凉雾绕镇公路及谋道、汪营、毛坝、沙溪等乡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边远小集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经济活跃、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支持乡镇开展连片建设农村居民小区试点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彰显特色的示范小区,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意识教育,提升全民素质。进一步巩固“五城同创”成果,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抓好城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大力推进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以“市树市花”为主要品种,完成滨江路、南环大道等主干线绿化工程;加大城区南北出口通道及背街小巷改造和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强化乡镇集镇管理,严格规划执行、项目准入和宅基地审批。强力推进“三违”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小产权房开发和倒卖宅基地等行为,切实维护城乡建设秩序。严格殡葬管理,进一步规范殡葬秩序,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三)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夯实发展后劲
突出重点招大引强。突出五大产业链建设,积极开展链条式、集群式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能够带动结构调整、推动持续增长的大项目和好项目落户;进一步加强与各类商会、行业协会的合作与联系,力争新建和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50万美元。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和申报力度,做好利咸高速公路、318国道绕城公路等19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力支持利万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香连康健城、110KV谋道店子坪输变电工程、巴王酒业、农业科技园、城区供排水工程、苏马荡旅游度假综合开发、利川红茶城、高渡河水库、清源老年公寓及康复医院等185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6亿元。
积极发展外经外贸。大力扶持出口创汇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力争新增外贸出口企业3家,实现外贸出口6710万美元。
(四)着力构筑财税金融新体系,加快提升保障能力
提高财税保障能力。统筹安排使用县域调度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发展壮大骨干财源,加快培育新型财源,增强财力后劲。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5亿元以上。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支出。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规范公务接待,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巩固“全省金融信用县市”创建成果,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银政、银企合作,确保贷款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积极争取湖北银行、汉口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宏财担保公司、振业公司、顺达公司等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证券、保险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快发展。
(五)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
稳步推进各类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农村土地、山林流转秩序,进一步扩大流转规模;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全面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以钱养事”新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广电网络改革重组工作。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不断提升市域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齐岳山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抓好清江、郁江等辖区内重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力度,全面完成总量减排任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五大产业链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积极争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实验基地;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着力破解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六)着力凝聚和谐发展新活力,加快建设幸福利川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就业服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完成五项社会保险扩面50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6%以上,续保缴费率达到90%以上。为经济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项4000件。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16个重点贫困村和5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完成扶贫搬迁300户1200人,减少贫困人口2.9万人。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新区建设,启动铜锣坝中学迁建和民办私立学校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达标;深化高中教育改革,构建高中学校良性竞争格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加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市民族中医院门诊住院楼、东方和谐医院住院楼、柏杨坝卫生院门诊住院楼等项目建设,启动建南、文斗卫生院医技楼建设项目,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抓好城乡公共文化广场和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大水井、鱼木寨等文物修缮工程、文化景观带建设工作。开展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做好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全面提升老龄老干工作水平。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利川”建设,进一步完善“三三”、“六三”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网络化管理模式和社区警务室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做好村委换届选举指导工作,把更多的村医、村教等优秀人才选进村委班子,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农村网络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着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1、新建保障性住房1200套,改造农村危房1200户,开工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房2500套。2、解决5万农村居民及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3、完成清洁能源入户4100户,维修病废沼气池3000口。4、为3万名农村妇女免费检查宫颈癌、乳腺癌。5、改造忠路至长顺、建南至龙神坳、柏杨坝至兴隆公路;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00公里,配套完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6、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80家;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60个;建成5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7、完善100所中小学理化生科学实验室和音体美教室设备。8、以“市树市花”为主要品种,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9、加强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实施4个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填埋厂建设。10、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1万户居民用电质量问题。
三、积极作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的期待,就是我们奋力拼搏的方向。我们将始终带着责任,充满激情,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依法行政,受人民监督。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程序,促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法治教育,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二)高效勤政,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争创“好干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倡导说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坚决整治各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雷厉风行,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应酬,深入一线,贴近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廉洁从政,让人民信任。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构建节约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土地交易、政府采购、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人民寄予厚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武陵明珠,锦绣利川”,谱写人民幸福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