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换位思考的教育学论文

2017-04-01

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的心灵是人生的初稿。在这上边的每一页书写,都会产生永久的影响,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换位思考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换位思考的教育学论文篇一

《换位思考真诚沟通》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由于生活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优越感,父母长辈们的纵容和溺爱,出现了一些“特殊”行为。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学校和社会限定的规范和准则,他们的心态异于班中大多数的孩子,心态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的极端与诡异。于是在课堂上容易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甚至还会做出异于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为。本文就从一个“特殊”学生的个案入手,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并通过教师的换位思考,采取综合性措施,促使其逐渐转变。

【关键词】特殊学生换位思考

一、个案分析

(一)个案状况分析

D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别的同学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坐正坐直,还有的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而D某稍不留神就要发呆,发呆时间却很长,甚至连五分钟都没办法认真听讲。班上的孩子都知道他得过肾炎还在吃带有激素的药,而且还患上了忧郁症。可能是家长的告诫和提醒吧,他们也不太喜欢和D某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也只是默默地听着,一不留神就被办公室里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动静所吸引,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老师无法与其进行好好的沟通交流,也不能大声责怪他,更别提训斥了,让人束手无策。

(二)家庭背景分析

D某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者。爸爸妈妈在他之后还生了两个儿子,现在一个弟弟在读二年级,还有一个弟弟刚刚学会走路。由于爸爸要上班,妈妈要分担精力照顾D某两个年幼不懂事的弟弟,使得他觉得自己在家中不受重视了,所以常常会做出一些特殊行为来吸引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力。

(三)在校情况分析

老师看D某: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眼神里没有古灵精怪的机灵劲儿,只有和别人不同的冷静和深沉。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常常容易发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非要老师把他留下来单独在办公室里才能完成,即使是这样,他也不能好好地写字,脚会乱动乱翘,两页简单的习字册他也要花费整整一节课才能完成。

二、解决方案

分析了D某的情况,我为他制定了一个综合性辅导对策:

(一)不预先定位,换一个角度去评价

成为了D某的班主任之后,我首先对D某进行细心的观察,学校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无论是课堂上的表现,还是他对同学、老师的态度,还有大家与他的交流情况等等。不听从别人事先给的参考意见,不给他预先定位,而是改变了心态,从学生们的视角,换位用去看。

渐渐地,我发现D某偶尔也有一些闪光点:看到了教室的垃圾桶满了,不用老师直接开口指示他,只要说一句“哪位同学来帮忙给我们的垃圾桶清清内存?”他就主动跑过来把垃圾袋扎起来扔掉了;有时候做了不好的事,老师询问时他倒也不撒谎,从不支支吾吾或者推脱,自己的错误能坦然承认;别的同学游戏时,他虽然在外面看着,虽然一句话都不说,但是看得出他眼里的渴望:他很想让别人带他一起玩……种种迹象表明:D某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他的有些行为是长期的不与他人交往所致,如果能进行细心诱导,应该会有所改变。

(二)从别处入手,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D某进行引导和教育,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我印象很深刻,在我接手D某所在班级的第一天,校长就打电话给我让我注意这个特殊的孩子。自从那时候我就很想跟他的家长联系一下,在一个星期之后,他妈妈果然主动给我打了个电话,这个电话彻底把我吓到了。至今对这个电话印象深刻,打了整整55分钟,期间他妈妈一直反复在跟我讲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和一二年级时候不肯到学校,不想读书,回家之后不肯读书不肯做作业的糟糕情况等等。让我觉得,这个特殊的孩子绝对不能靠严厉的对待和严格的要求来敦促成长,而是要靠细心观察他的喜恶,耐心迎合他的情绪来慢慢引导他。所以对于他的妈妈,我和其他任课老师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让她对儿子不能要求太高不要太严苛,从这大半年来和他妈妈的交流中发现,家长的态度和孩子的成长的确有脱不开的联系。

(三)耐心交谈,从细节处着手加强沟通

耐心交谈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在学习中我密切关注着D某的一举一动,并帮助他他规范行为,端正思想。如:进校不向老师问好,提醒他;衣服没穿好,帮其整理好;看到他在走廊上奔跑摔倒了,赶紧把他拉起来,看看他有没有受伤并告诫他不要再奔跑;看到他手里拿着实践课用的剪刀在玩,就给他讲这样做会有多严重的后果……时间一长,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改正他的缺点。只要有点滴小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表扬的形式有很多,有时候只是普通的口头一句“你真棒”,有时候是表扬班级某些同学的时候带上他的名字,当他表现的特别棒的时候,我还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知错就改得好孩子。偶尔他的进步大了,我还会给他一些小玩意儿玩,并给他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他对我开始信任并依赖,当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再这样做坏事,老师就不喜欢你了”“如果你能这样做会更好,老师更喜欢”时,他会听从我的建议并尝试着改正他的缺点。

(四)“四”管齐下,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注意发挥伙伴和集体的作用,通过班集体中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信,纠正行为。

发现D某的闪光点,当然也很想引导班集体中的小伙伴多看D某的闪光点,以此为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特地特意安排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学上进的女生做他的同桌。这样,一旦他课堂上坐不住能及时,女生能及时提醒他;做作业拖沓是能马上督促他;当学习上有困难时,也能热情地帮助他;女生在课余时间,也会跟他聊天打闹,让他感受到小伙伴的温暖,再由此感受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让他逐步感受到和好朋友交往的快乐,帮助他打开心扉和同学相处。

另外在课堂上,我会挑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D某回答,当他答对了,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如果答错了,也会让同学送上鼓励的掌声。渐渐地,他在上课的时候会主动举手回答我的问题了,课后,我手把手教他做作业,当他也能模仿着把一道相同类型的题目做出来时告诉他老师有多高兴。

三、取得成效

在我们几位任课老师的努力下,和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熟悉、情感交流后,D某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课堂上虽然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一直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发呆的时间已经短了很多,而且能在同桌和老师提醒之后立刻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文明习惯也初步形成,见了老师会主动问好;排队做操、放学都不会再在队伍里发呆,不能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动作而显得格格不入了;课间活动不会再站在旁边,孤独地看别的同学打闹;有了一定的上进心,通过不断举手回答问题,希望被老师表扬。

D某的改变让我感到对于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如果一味地批评他们,排斥他们,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只有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他们,感化他们,才能让他们渐渐理解老师们的苦心,从而做出积极向上的改变。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成长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是学生呢?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研究这些差异,设法为他们搭建更稳重更健康的成长平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阻碍我们教育的一块绊脚石,而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有关换位思考的教育学论文篇二

《语文教学须换位思考》

【摘要】语文教学要采用换位思考的策略,联系学生生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换位思考采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三种角色的“三换位”。

【关键词】换位思考;语文教学;教师学生作者;“三换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整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变革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获得与其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增强中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策略,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与渗透。

语言文字,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工具,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载体,是实现作者和读者共鸣的中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单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还是很难实现与作者的共鸣,但借助于换位思考,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自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在其中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归纳为“三换位”。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换位。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换位思考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即学生的位置思考感受学生学习情境,体会学生学习情绪,揣摩学生学习心理,估测学生学习能力。每教一课,教师都应设身处地的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如何分析教材、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点拨什么、学到什么、掌握什么等等问题。

1.换位思考学生生活中的生活烦恼: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身体已经发育,但实际上心智并未成熟。这时候,会产生许多成长中的苦闷烦恼,特别需要心灵上的教育引导。同时,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出发,急他们之所急,排他们之所难。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难,而且能使课堂受到欢迎。当然,作为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要素,课堂不能偏离语文。

2.换位思考学生的品德养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学学生的品德养成与学习情况总体呈正比。提高品德修养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我经常注意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心灵小品文,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到他们的心灵中去。

3.换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就要与他们主动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寻找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很多学生喜欢并沉迷于电子游戏,这是让家长们感到最担心、最无奈的事,是许多学生身上的顽症。但是,一味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阻止他们玩游戏,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为了接近他们,我向他们借阅相关书籍,希望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从中发现语文因素。如《梦幻西游》、《三国演义》等。

第二步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学生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他们会怎样调节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怎样激活、怎样调动具体落实到一篇文章,他们会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他们会讲授那些问题淡化哪些内容,即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而收到最佳效果。

师生换位思考的第三部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的同时,在明确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最易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二是教师与作者的换位。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当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总是强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结合作者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作者,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语文教材中多有鲁迅的文章,如何使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中心,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人格魅力呢?我努力遵循现代语文教学开放性的原则,把课内外知识相沟通,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摘抄资料,了解鲁迅先生这一文学巨匠的生平轶事。在教学中,他们对《〈呐喊〉自序》、《药》、《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有了深切的领悟。为了使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与作者同爱同悲,深切怀念鲁迅先生,课堂上把学生摘录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大家用心读着卡片,鲁迅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我还借此把在自学《鲁迅研究》这门课程中的真切感受告诉同学们:鲁迅先生用笔作武器,与黑暗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他那热情、雄伟的性格、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的民族魂?学生潜心会文,掀起了教学的高潮。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换位思考,会将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三是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需要说明的是,就是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应该伴随教学的推进而不断的进行,一是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及学习情境的改变,学生学习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教学相长。二是换位思考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多向的本能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教师是联系学生生活与作者生活的一座桥梁,换位思考能有效地让学生走进作者生活,通过学习活动,砥砺思想,提高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给学生生活的技能和规范,它直接指向学生现实的人生和生活过程,是人生的一种实际过程和生活体验。学习是可以终身性地随处发生的,教育是对一种高水平的终身学习和发现的准备。学习越来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化学习必然是个性化学习,它将根据学习者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它将体现出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换位思考教学策略能有效整合资源,再现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催化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