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大学生做创业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了,在上海自主创业的学生有哪些优惠政策?小编把整理好的上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2016年学生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1.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2.高校对自主创业大学生可提供什么条件?
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高校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继续推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原则上都要向学生开放。各高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规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
(1)税收优惠:简化大学生创业流程,取消《大学生自主创业证》。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注明“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2)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
(3)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5)免费创业服务: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
(6)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4.大学生创业工商登记有什么要求?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坚决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实现“一照一码”。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
5.如何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国家鼓励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
6.怎样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在哪些银行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创业担保贷款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
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都可以开办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经办银行。在指定的具体经办银行可以办理创业担保贷款。
非上海籍创业者,有望落户上海
为鼓励大众创业、留住创业人才,上海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其中包括,优秀的在沪创业者,有望落户上海;同时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扩大至所有在沪创业的青年大学生。
加大对初创期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将初创期创业扶持政策对象范围扩大到注册登记3年以内的创业组织,对初创期创业组织新招用本市劳动力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给予创业带动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扩大房租补贴对象范围到在沪创业并带动就业的所有创业者。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探索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本市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本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多项政策措施。目前,本市各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意见》配套文件。
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对初创期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将初创期创业扶持政策对象范围扩大到注册登记3年以内的创业组织,对初创期创业组织新招用本市劳动力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给予创业带动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扩大房租补贴对象范围到在沪创业并带动就业的所有创业者,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优秀创业项目。”在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意见》在户籍、政策扶持、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例如,加大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对市场认可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居住证转办户口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3至5年。对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予以直接入户引进。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鼓励科研机构和院校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
全面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
全市各区县要全面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健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坚决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建立购买创业孵化服务的补贴机制,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服务平台,按规定给予政策扶持。
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探索建立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早期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创业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支持力度,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扩大到本市高校毕业且在沪创业的所有青年大学生。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的各类收费。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职业院校“双证融通”试点范围和规模,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转换互认。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创业培训的补贴范围,调动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以新招用的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扶持。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充分利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鼓励大企业自行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健全中小微企业培训服务平台提供培训对接服务。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劳动者职业培训补贴力度。
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探索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将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以及创业见习成效明显的基地,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探索不同类型就业困难人员的分类援助办法。深入实施“离土农民就业促进专项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力度推进扶持青年“启航”计划,促进长期失业青年就业。搭建服务平台,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强化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就业创业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残疾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就业信息共享开放,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利用政府数据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
推荐阅读:
上海、北京哪个城市创业机会多?
一、城市基因:北京热爱梦想,上海更重生活
北京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城市,想到一个点子就能干,靠一个点子就能卖钱。我8年以前在北京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租住的办公楼只花了1800元,是一个三室一厅的公寓楼,这在上海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在上海,我的租用的是一个复式的loft办公楼。很简单,在上海你的办公室太破,根本招不来人。北京务虚,上海务实,因为商业规则的极度清晰和透明在一定程度上让这座城市泯灭了梦想,大家更需要安全感。一个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比看不到未来的创业更有吸引力。
北京很容易因为一个点子而兴奋,团结一波人干活,而在上海创业是可以的,但是先要保证我的生活质量,他们在谈梦想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兼顾眼前利益的。北京可以用梦想招人,而上海在谈梦想的同时,先用利益做保证。在选择心目中理想雇主时,上海比北京更注重“薪资与福利”,对“工作环境”的注重超过“创新”,而北京则是相反的情况。
二、上海的精致,喜慢不喜快
文化和土壤决定精明的上海人愿意花时间去踏踏实实琢磨可以快速变现的商业模型,很难产生快速小跑的创业公司。比如正准备上市的大众点评和最近刚拿了乐天近亿美金投资的返利都是典型代表,一个布局本地生活服务,一个布局返利特卖服务,都是从特别小的点入手,做的是别人不愿意做的累活、苦活,一点一点打磨成为行业的独角兽。
网络上传博客大巴的创始人窦毅(希望横戈兄看到这篇文章不要生气,我反而欣赏这样对产品精雕细磨的精神),产品改了3遍都还不肯上线。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公司就是要快,我不这样看,慢有慢的好处,正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做得慢,但却构建了成熟的产品体系和同行很难复制的竞争门槛。因为他们注重实际,在构思创业点子的时候就先琢磨变现模式,而对于上海的投资圈来说,也更关注你的变现模式。
而这样的创业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机会都是是非常稀少的,这也是上海互联网创业公司单调和数量少的原因。北京的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创业者,尤其是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圈,整体都弥漫着一股浮躁的风气,总希望一下子做个滴滴,做个聚美出来,他们没有耐心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如果你在北京,晚上去夜宵摊上吃烧烤,经常会看到喝着10元啤酒嚼着2元肉串的人,动辄说着要融资千万的梦想。
三、创业的媒体、文化环境:北京更胜一筹
中国的第一代互联网创业公司大多数诞生在北京,北京集中了政策、资源、人才和媒体各种优势,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断累积的。抛去政策不说,北京能产生很多TMT的媒体,而上海就不会,很多跑科技口的记者天天看创业者快速造富,干脆下海创业,我认识的很多科技记者天天报道创业公司结果都辞职创业去了,而上海的媒体人却在考虑如何转型。
此外,一般来说大部分成功创业都是二次创业,而这些创业者可能是老牌创业公司的高管,特别在互联网创业行业很常见。不要和我说什么屌丝创业的神话,一无所有的屌丝正因为创业太艰难,太不容易成功,所以十万个里面出了一个,就立刻被神话了,让无数人觉得创业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蜂拥而上。所以北京创业的多,失败的也多,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大家不会去看失败的。
再者,北京大学生周末可能去五道口听科技沙龙,和创业者神侃,上海大学生可能去五百强企业实习为荣,他们自己划分人生追求,在北京可能是寻梦,在上海可能是镀金;知名的投资公司和投资人都在北京,他们对待创业项目和团队更为开放和鼓励的态度,所以北京首先产生了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园的概念,于是北京率先有了车库咖啡。
上海和北京的文化有很大不同。北京是聚会文化和分享文化,而上海是家庭文化。有人说上海人不喜欢大聚会源于时间概念,更乐意于小范围内的分享和点对点的交流,但这只限于工作的沟通和交流。他们很难完完全全因为梦想、使命、责任感去大学给大学生们做一场创业的启蒙演讲。
有人说北京适合早期阶段的创业,而上海适合成熟期的创业。在上海待得越久,我其实越喜欢上海。因为商业规则的清晰,产生了很多靠谱的人,大家不是用嘴做事情,而是用手做事情。创业需要靠激情支撑,但更多的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变现。所以我在一定程度上很讨厌北京的侃大山文化,说得天花乱坠没有用,要么落实纸面协议,要么干事儿。可能这种“上海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让创业变得“慢”,可相比靠点子和激情就能“骗钱”创业的北京,我更喜欢这种源于规则清晰一切进度都在掌控中的“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上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