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活着有感3篇

2017-03-19

观活着有感1

尽管在看《活着》之前,我对小说原著做了一些了解,对于这种“伤痕文学”也做了心理上的准备,但是在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的生活状态之后,我不免还是有胸闷气短、不吐不快之感!

电影以秦腔和皮影为主线贯穿始终。当福贵还是少爷时,皮影是他的玩物;当福贵赌输了全部家当时,皮影是他养家糊口的工具;当福贵在服役时,皮影是他免除充当第一线炮灰的挡箭牌;解放后,皮影又成了他干革命工作的有利证据;当场全国人民大炼钢铁时,皮影又是鼓动干劲的鼓风机;文化大革命时皮影又变为了四旧被焚烧。福贵富有传奇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祸福相依---福贵输的片瓦不留,解放后得以贫农的成分,逃过被批斗的一劫;龙二靠赌赢来的徐家的房产却成了被判死刑的证据;同时我们也发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在影片中体会更多的是:生活中每一个人就像是一颗“棋子”,在别人的操纵中在“楚河”、“汉界”中奋力拼搏,而最终的胜负却似乎与自己无关!!当然,从福贵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看到了信念是一种支撑,可以创造奇迹。

对于家珍,我没有批判更多的是褒扬。作为少奶奶时,她迁就福贵,那是“夫为妻纲”的体现,而在福贵“戒赌”不成时,她毅然带着凤霞和还未出生的有庆回娘家,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更可贵的是,当福贵输的一干二净时她却回来了,又一次让我们目睹了忠诚和患难与共。之所以对家珍印象特深,最重要的还是她人性的光辉。开始时,造成有庆死亡的肇事者春生,身为区长几次三番赔偿、道歉他都不接受,就连凤霞结婚时春生给的贺礼她也不想收。可是当得知春生当作走资派被打倒,人人都想和春生划清界限的时候,她却破天荒的原谅了春生,并嘱咐他要好好活着。此刻我读懂了家珍的善良、宽容和伟大。

电影里面,活着只是一种生活的状态绝没有涉及生活的质量。就像我们理解“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生活与活着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生活是有价值、有追求的。我们应该是为了生活而活着才对!突然想到上学时的激情满怀,觉得整个世界就是属于自己的。甚至同学间经常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活着都不怕了,难道还怕死吗?”那个时候并没有对“活着”有深刻的感悟。通过电影才知道活着有时候是多么不容易,甚至“生不如死”!其实对于处在逆境中的人来说,困难永远是一种灾难。只有成功者,才会把不幸的经历视为财富。

试着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人物还原到那个时代,想想生活真的是这样!!

观活着有感2

早几年曾看过电影《活着》。《活着》里葛优扮演的的福贵,由年轻时的一个浪荡公子,在经历了家族的繁荣昌盛,到后来赌光了祖辈的家业,差点沦为乞丐,之后,终于觉悟,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吃苦耐劳、乐观隐忍的地道农民。那时,身在农村的我,就有颇多感慨。

今天在“迅雷看看”又遇电影《活着》,我的内心再次掀起波澜。这部电影,观众评分高达8.9分,好评如潮。年轻的福贵,浪荡轻浮,嗜赌如命,终于输光了家产——一百多亩土地。中年的福贵,痛于丧子,悲于家亡,人生的不幸集于一身。老年的福贵,艰难地活着,他常与家里的那头牛对话,用与人说话的口气跟牛交流,想让牛出力出得“心理平衡”。福贵,经历了社会的各种变革,他的一生,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是一部底层农民的苦难史。“一个善于忘却历史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我们应该记住历史,好好地活在当下。余华质朴的文字,张艺谋导演的高超技术,通过《活着》,让我们又看到了一段复活的历史。

在那苦难的年代,可以说福贵经历了人生所有的痛苦,支撑他走过一生的,是其对土地的信仰。地道的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庄稼人生活的唯一依靠和保障,他们在田野上劳动求食,和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土地,对于一个农民来说,那就是命,就是生命意义全部之所在。作者用一种很平静、很舒缓的方式,向观众娓娓述说着,叙述苦难,也叙述豁达;导演用镜头说话,穿越时空,再现苦难,他们想告诉读者与观众的可能就是:人,只要活着,就得面对。

看电影《活着》,我想起了前一阵子所读过的阎连科的一篇纪事散文《我与父辈》,作品全篇都是写“我”与父辈的挣扎,与土地的纠缠,与村庄的纠葛,人与人之间无所不在的联系。字里行间,都是在叙述“活着”的不易,探究“活着”的方法。阎连科的父辈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的愿望是非常质朴的,希望能够好好的活着,希望孩子能够成家立业,而想实现这样的目标也是非常的艰难的。母亲的一次次改嫁,为的是孩子们的肚子,全社会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温饱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他们所有的挣扎,表面看是一种本能,但从深层里看,却是另外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挣扎。有时候,“尊严”一词,在饥饿面前是那么的柔弱,“命运”一词,在生活面前是那么的无奈。读这篇大散文时,与观看电影《活着》一样,我的心中产生强烈轰鸣,掀起心海狂澜。

人生,其实就是由幸福或者不幸组成。阎连科的文字中无处不是在说怎样“活着”,与余华的电影《活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活着,无论多么艰难,都应该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观活着有感3

那是一个乱的年代,战乱,社会腐败,思想腐败。他让人看到希望又让希望破灭。

嗜赌成性的富二代福贵在与龙二的赌博中输掉了父亲的最后一个庭院,失去了自己的四合院,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死在自己的四合院中。让人在悲哀中带了一丝丝的安慰。

龙二虽然让人看起来很狡猾,其实却也不是那么坏,他让福贵破产了,还去讨房契时看着福贵失去了这间大房子时冷笑,但是又是他给了福贵一丝希望,福贵向他借钱,他没有借,他给了一件比钱更有用的东西——福贵工作的皮影箱子。

这也不得不说福贵是个在那个时代与众不同的人,他即使沉溺赌博,在输掉了钱财的现实前,痛苦但不会绝望。因为他还有一身的绝活——演皮影戏,一口好嗓音。因为他有着他的老婆家珍不离不弃的支持,还有他那儿女凤霞的微笑,他勤劳的靠着卖皮影戏的手段谋生,养活了全家。

但是在这仿佛幸福的时刻又是一嘶撕裂声破灭了。他们的戏班被国民党军捉壮丁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遇到了一个好同伴,一起有说有笑的,但是好景不长,听说着共军攻打过来的时候,一切变得是那么的突然,自己的同伴都倒下了,在血泊中福贵果断和他的好基友选择了投降。

他带着皮影箱再次回到了家里,可惜母亲已经病故,而凤霞又烧成了哑子,和家珍靠着帮烧水活着,有庆也慢慢成长着。

正是一场赌博输光了家产,又是赌博让他们获得了活着的权力,他们没有被判为地主阶级,眼看这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又遇上了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好不容易保住了的皮影箱,让人感到,松了口气一样。

这个皮影箱从开始就伴随着福贵,这似乎就是另外一个他,这是养活他的道具,就像他的好兄弟一样,不离不弃。在皮影戏中他多次演上了封神演义。这个皮影戏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折射,人们的命运就像是人偶一样被摆弄着,皮影是整个电影的谋生工具,更是一个重要的深广内涵的文化符号。

有庆在小说里是抽血而死的,他使人不得不悲痛,不憎恨当时的庸医。电影里的也未尝不使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庆被福贵自己的好基友区长春生的车撞死了,他面对着基友,面对着自己的儿子,面对着这样的现实,所以现实就是一场皮影戏,无论你是多么的灵巧,也是逃不出手的操控的,而操控的手,正是上天的命运。

更为令人气愤的文革时期,到处都是大字报,到处都是对毛泽东的宣扬,让我感到真的很反感,就连结婚的嫁妆什么的,定情信物什么的都是老毛的选集,我沉默了片刻,难道你们破四旧,换来的就是这种作为么?你们把皮影戏归为四旧,烧掉了福贵的几个皮影用具,毁灭了这些文化遗产,即使是代表着打败了封建思想,但是追捧毛泽东这种行为未尝不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行为,与把他这个口口声声上的无产阶级领导者变成了坐得高高在上的皇帝有什么区别?

凤霞的死去又是一个悲剧,在医院里,剩下的都是一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学生。而那些原来的医生、护士都被批斗,这个剧情让我为那个破败不堪的年代感到了彻彻底底的反感。

总而言之,这个电影,还是小说,我看了有很大的感想。

我记得,在片尾,福贵对着馒头说到“你赶上好时候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四十年,挥指一弹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默默的生活着。这个结尾貌似有某种暗示似的,让人不禁的想象这美好的未来,又不让人忘记这苦痛的过去。

余华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中其实没有幸福或是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感觉。”我虽然不太理解,但是我看完后,的确有着一种很沉重的感觉,只要人活着,就能看到希望,即使总是受到命运的摆弄,他也许不会让你一帆风顺,但只要可以活着,就不要去抱怨太多了。就像其中的一个片段也让我感动了,春生撞死了有庆后,家珍是对他怀着怨恨的,春生很是懊悔,他又被打成走资派,他正想要去自杀的时候,家珍的一句话让我难忘“春生,你记住,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

皮影戏不仅是叙事,又是赋予了哲学。对于命运,你只能去忍受,生命是坚韧的,你在命运面前,不要因为一时的好景而得意洋洋,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衰落而唉声叹气,因为命运是时时刻刻都会改变的,而活着却是静止的,他是坚韧的,只要你不选择出去死,你活着,就能看到下一刻的曙光。所以我们应该坚守着我们的这一份原本就属于我们生命中的坚韧,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坚定的活着,展望未来。

皮影箱中的玩偶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法,如果把玩偶赋予了生命,那么每一个人都是那些一只只的玩偶,被操控着,不过是辘辘的历史车轮下碾过的一粒细沙,不过是滚滚的时代洪流中的漂浮的一叶扁舟罢了。

陪伴了福贵整整四十年的皮影箱子,从抗战时期,国共内战时期,从他是好赌的富二代,变成了贫穷流落街头的卖艺者,他靠着这一个皮影箱,他唱的每一出戏其实对情节的发展都是有关联的,他唱的全是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现状,自己的心情。又从大跃进时期,他机智的把这个皮影箱保存了下来,他不希望失去这个“好兄弟”,他还表演给有庆看,可是有庆却是小孩子,他不懂事,没有认识到这是历史的传承,这又是让人心痛的一个故事。最终这个逃过了被炼为钢铁的皮影用具还是在被破四旧的文革被焚烧成了一堆废物。

其实捉弄人的不仅仅是命运,命运只是把你安排在了那个时代罢了,而真正让你去体验痛苦的却是腐败的制度,是那一些错误的思想造就的一次又一次浩劫,是破败的制度早就的命运走向低谷。

这个跨越年代的故事中让人又喜又悲,起起落落,生命里难得的一丝丝的温情,先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温暖,看到世间原还是有光明、幸福,但是很快就又会被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撕扯得破碎,只剩下福贵伴随着一头黄牛的回忆。

福贵在小说中既是主角,但同时也是一个旁观者,他经历过命运的折磨,又同时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不同的现实。但是福贵真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他其实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他失去了大院,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战友,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失去了女儿,他要去死的理由其实比很多人都要多,他在及其悲惨的命运的打击下他都没有选择过去死,也许你会说他是贪生怕死,但是我可不这样认为,我恰巧是很佩服他的,他一刻都没有选择过要去放弃生命,无论是遭遇到什么糟糕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亲人,剩至是陷入了绝望之中,都没有想过会去死,而是选择如何生存,一次又一次的见到了活着的光辉,最后,他和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依然善待生活,也许是他经历了太多的痛苦,让他变得越来越通达,活到了最后,未尝不让人感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