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2017-06-26

导语: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往往会应对不同种类的压力类型,比如面对职场、家庭纠纷、亲密关系等等,不同的场合,需要动用的心理资源似乎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而这些压力注定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自然情绪也分为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有好的以及坏的两种。故而每个人就很有必要对情绪进行管理。

怎样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我给大家四个建议:

第一,认识情绪。

第二,识别自己的情绪。

第三,理解情绪产生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放弃治疗,接纳情绪。

TOP one.认识情绪

其实情绪主要有三个表现:主观感受、生理唤醒和行为表达。

例如:小泉得到了女神的认可激动的跳了起来。其中:主观感受是激动(或者高兴),生理唤醒是肾上腺激素升高,行为表达是跳了起来。

情绪是一个连续体,从激动到低落,从紧张到放松,从欢欣到悲伤,这些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化,我们的情绪往往处于这两极中的某一个位置。而对于我们普通的生活,大多数时间我们是处于平静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情绪是平稳的,既不是激动开心、也非低落忧郁,而是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中间位置。只有偶尔外界一个事件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朝向某一极波动。

这种连续体我们称作情绪的维度。而对此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施洛伯格就提出了三维理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他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三维模式图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情绪出来,我们可以去评估这个情绪有多快乐,我们对这个情绪的注意力有多强,以及这个情绪的强度有多大。

而冯特提出了不同于施洛伯格的情绪的三维理论,他则认为情绪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伊扎德则提出了四维度理论的情绪:他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四个维度。

这些不同的理论有许多,但是我们可以整合起来看。其实情绪有不同的许多面。就像描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以从身高上说我有多高,体重上说有多重,智力上说IQ测验得多少分.......。情绪也一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情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不是仅仅一个词语(高兴、悲伤、难过等)就能全面描述了的。我口中说出的高兴和你口中说出来的就可能不一样,我今天说出来的高兴也和昨天说的高兴不一样。

正是因为情绪的复杂多面和不能仅仅通过一个词语简单概括,所以我们需要识别自己的情绪。

TOP two. 识别自己的情绪

识别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尽量准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能够让我们不在一个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而产生负面情绪的累积放大。但是我不太赞同在识别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挑战自己的底线,我们要相信,大部分时候,情境中都会有和我们出现情绪不相符的线索,我们不能过多的去解释或者说过分的去辩解自己的情绪。

因此第一,命名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因一个事件导致从平静的情绪状态波动到一个情绪中时,去命名它。我是愤怒、是忧伤、是难过、是高兴、是惊讶等。可以去结合不同的名称,例如,我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小时候爸爸妈妈都让着我,一看我哭就会停止和我讲道理转而哄我。而我又是那种一言不合就哭的小孩……在外人面前却非常冷静,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一定要等到进家门的一瞬间才哭。我的情绪大多发生在与我产生亲密关系的人之间,并且多年以来心安理得地向我的亲人们身上发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就把几种基本情绪列出来(例如,高兴、惊讶、伤心、恐惧、焦虑等),然后评定自己的情绪其中哪些有相似性。

第二,给自己的情绪强度打分。有三种方式,最好用的就是百分制,0到100打分。第二种是五点量表描述程度(一点儿也不、有点儿、中等、非常、极度)。

第三种是画图,这个也很形象,画一个箭头分成几段,从左到右强度增大,把你的情绪强度在图中标记。第三,确定自己的承受范围。例如,悲伤的情绪,我觉得60分以下,我都OK。今天我给自己的悲伤情绪打了50分。那么我可以接受,不用去处理这个情绪。如果我今天打了70分,那么我去审视这个70分,都是如何来的,是我过度的预期的糟糕的未来,还是过度评估了丧失的过去。抑或,当下的处境的确糟糕,那么我需要考虑如何去改变和应对。这个时候,需要第三步,去进一步理解这个情绪的产生过程。

TOP three. 理解情绪产生的过程和机制

最重要一点就是情绪产生的机制问题。

一句话简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外界的事件(A)→对于该事件的认知评价(B)→情绪(C)

所以,管理情绪几乎万能的钥匙就是:认知重评

最基础的是在任何时候,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再平静了,就问自己:What——How——Why(What意思是:我在想什么?How意思是:我怎么了?Why意思是:为什么我会这样?)

自然就可以针对你的这个想法,或情绪指向的对象,去检验自己想法和情绪对象的真实性。

因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始终要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承受的负面情绪是60分,当我们打出70分的负性情绪时,一定不是事情。可能本身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而是我们的认知也可能夸大了我们的负性感受。

所以,去检验你的想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就会很容易发现,其实是自己把事情想象得过于糟糕了。

例如:我们每个人绝对都会遇到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个任务的完成之前出现严重程度不等的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我肯定你一定有过体验)。我们现在事后回过头去看,当初的自己是否把结果想象得过于灾难化了?或是我一定做不完了又或是我一定做不好甚至是我肯定会把事情弄砸最bad是:这个事情被我搞砸,一定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例如....等等,这些想法,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否出现过?并且好好想想它们对我们的焦虑情绪有什么样的影响?而事后再回过头去看,这些想法的真实性有多高?

举个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交策划案的(或者考试的)前几天的焦虑,总感觉自己“一定完成不了工作”,你可能会一直不断地想于是,我你的虑情绪上升到了几乎100分。脑海里天天都在想一个事情,我完成不了怎么办,甚至都有点失眠和食欲不振。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会忽略一些利好消息,比如有些工作的思路已经很清晰,虽然同样没有落实,但是花费的时间却少很多,当我们事后回头一看,很容易发现这些线索,从而改变对情境的评估。所以,焦虑体验之后,学会去评估,然后自己会在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应对能力和认知重评的技巧就能够更好的发挥了。

Top four. 放弃治疗,接纳情绪。

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上一段,我留了一个话,叫大多数情况。的确,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可能会出现危机事件。也就是,我们无论如何,没法掌控和处理的事件。

面对这种情况

第一,我们不是非得对抗我们的负面情绪的。这个我在之前的答案有说过:怎么对抗负面情绪?- 曾小傻的回答。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从我们的积极情绪入手,去培养我们感受积极情绪的能力。

第二,有一些我们感知到的危机,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成长经验,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我们无法掌控的信念,但是这种信念其实是可以改变和挑战的。例如:当面临没有把握、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怎样缓解由此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焦虑感?

第三,有些危机,是生命中的常态,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至少,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父母离去的哀伤。面对这样的情境,尝试从时间的历程去思考,想象自己十年后再看这件事,会如何?五年后呢?三年后呢?等等。你应该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是会过去的。只是现在,我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罢了。没关系,我就在这个状态下待一会儿,当这个事情过去的时候,我就是一次重生,我的生命会因此有了新的厚度。

又或者,面对亲密关系的终结,这个技术更是适用。想象一下自己十年后,十年后的自己,肯定不会再在意这位故人了,虽然现在我不知道如何去忘记,没关系, 总有那么一天。

管理情绪,就像管理自己的体型。日积月累,才能到达彼岸。急于求成,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躁动和不稳定。多练习,多体验。少担忧,少焦虑。一次次失控的情绪,是你拥有日渐稳定情绪的积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