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花环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2017-03-21

E花环你听说过吗?是不是以为是什么新型的花环编织方法?E花环是一种花环形成细胞,它的实验是一种体外检测人和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常用于T淋巴细胞计数。你对E花环知道多少?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E花环形成的原理:

T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SRBC)的受体(CD2),存在于95%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经染色后,可见红色的绵羊红细胞与中央的蓝色淋巴细胞组成玫瑰花瓣状,形成花环样,称为E花环。凡表面粘附有3个或3个以上绵羊红细胞(SRBC)者为花环形成细胞(即E阳性细胞)。

E花环实验原理:

免疫学上用来检测T细胞数量的一种实验方法,T细胞表面具有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表面糖肽结合的受体,称为E受体(CD2)。CD2 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60 000,已证实E受体是人类T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标志。当T细胞与SRBC混合后,SRBC便粘附于T细胞表面,呈现花环状。通过花环形成检查T细胞的方法,称为E花环形成试验。根据花环形成的多少,可测知T细胞的数目,从而间接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判断疾病的预后,考核药物疗效等。

实验操作方法:

1.用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计数后,用Hanks液配成107个/ml细胞悬液。

2.取0.1 ml淋巴细胞悬液,加入0.1 ml 1% SRBC及0.05 ml灭活小牛血清,混匀。

3.37℃静置5分钟,500 rpm低速离心5min后,放入冰箱,2小时或过夜。

4.取出试管,吸弃上清液,加0.8%戊二醛溶液1 滴,轻轻旋转混匀,置4℃冰箱固定15分钟。

5.取出后,轻轻旋转试管,使沉淀细胞重新悬浮;取1滴涂片,自然干燥后,瑞氏染色,高倍下观察。

凡能结合3个SRBC者即为E花环阳性细胞。计数200个淋巴细胞,算出花环形成细胞百分率。

实验注意事项:

1.SRBC最好是新鲜的,一般采血后保存在Alsever保存液中,2周内可以用,超过2周SRBC与淋巴细胞的结合能力下降。

2.从采血到测定,不得超过4小时,若用分离的淋巴细胞,放置时间也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SRBC受体会自行脱落。同时用锥虫蓝检查活力,活细胞不少于95%。

3.计数前应将沉于管底的细胞予以重悬,但只宜轻缓旋转试管,使细胞团块松开即可,不能过猛或强力吹打,否则花环会消失或减少。

4.要求全部试验在室温(16~23℃)中进行。

实验材料:

1.肝素抗凝血2 ml。

2.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

3.pH7.2~7.4 Hanks液。

4.瑞氏染色液。

5.0.8%戊二醛溶液(用Hanks液将戊二醛配成0.8%,然后用1 mol/L NaOH将pH调至7.2~7.4)。

6.吸收灭活的小牛血清(小牛血清经56℃ 30分钟灭活后,取1体积压积SRBC,加2体积灭活小牛血清,混匀后置37℃ 30分钟,离心沉淀红细胞,吸取上清,放4℃冰箱保存备用)。

7.1% SRBC悬液(无菌脱纤维的绵羊静脉血100 ml加Alsever保存液50 ml,置4℃冰箱保存,一般不宜超过2周。用前以Hanks液洗3次,1 500转/分 10分钟,弃上清,将压积红细胞用Hanks液配成1 %SRBC悬液,细胞浓度约为8×107个/ml)。

E花环形成实验临床意义:

E花环值增高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活动性或迁延性肝炎、sle活动期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E花环值减低

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大面积烧伤、多发性神经炎、淋巴增值性疾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