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创新是对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企业家、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同学,几乎都念念有词地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新思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因此,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性思维。
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是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可是国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十分模糊。创新型教育进行了多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社会效果。但综观全国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主要是理工类学科实现越来越多的产学研的结合。而经济管理类等文科创新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一方面停留在各种改革方案和措施中, 停留在强调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程教学的信息量,推动学科及交叉学科前沿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新教材的使用,尤其是国外的新教材的使用等。
另一方面停留在强调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进企业、公司,写出实习报告。可结果仍然是经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何在?如何解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除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外,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教学中,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建立学习团队,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集思广益相结合,相互启发,产生新思想、新思维,并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留出专门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答疑,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即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并贯彻了对学生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们实行的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的基本思路。
这种教学法在国外运用较多,如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平台。
通过案例教学法我们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促使教师必须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素质及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必须对案例精心选择和准备,这是实施成功案例教学的重要保证。案例教学不能简单等同于在教学中举点例子,或者做做相关练习。虽然例子和相关练习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学习作用和效果,但是,真正的案例应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它一定是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和现实性的客观问题的呈现,同时又有针对性很强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案例,教师必须从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筛选。其次,提高了教师的运筹帷幄能力。把握案例的尺度,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出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关键。它主要体现在案例的难易程度、范围大小和时间长短上。如果案例太难,那么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形成双向路径;如果案例太容易,那么又不具备挑战性,也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只有合理又适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最后,对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协调、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教师提供的案例,一定要在有限的课堂时空范围内,由师生一起来共同配合完成,缺一不可。教师要对课堂案例进行现场评价,即对实施的案例教学成果要进行效能分析和综合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核实教育教学的完成情况;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个标准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指标。其内容既要体现对学生基本技能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评价,同时强调创新性思维的加权比重。总之,通过成功的案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从“教”与“学”中真正获得了活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形成长期的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梯队。